2014-2015年第一学期历史必修第一次测试
时间:60分钟 出卷人:陈义红
一.选择题(30条,每条2分,共60分)
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賊无有。”有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的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C.老子无为和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2. 2010年9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
A.有教无类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存天理,灭人欲 D.经世致用 3. 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礼治 B.仁爱 C.仁政 D.兼爱
4.从孔子提出的“仁”到孟子主张 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C.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 5.孔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6. 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甲说:“天冷多穿一点,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朴素为好。”丁说:“何必麻烦,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甲-儒 乙-法 丙-墨 丁-道 B.甲-道 乙-墨 丙-法 丁-儒 C.甲-道 乙-儒 丙-墨 丁-法 D.甲-儒 乙-墨 丙-法 丁-道 7.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 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 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 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8.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9.“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
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那一学派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10.假如你是汉武帝时的一名学生,你要进入全国最高学府接受教育,你必须去哪里 A.长安、太学 B.洛阳、书院 C.南京、国子监 D.曲埠、孔庙
11.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程朱理学是新兴儒学。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颐程颢的是
A.无为而治 B.施仁政于民,省刑法,薄税敛 C.“心即理也”“心外无物”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12. 朱子曰:“天人一物,内外一理,流通贯彻,初无间隔。若不得见,则虽生于天地间, 而不知的以为天地之理,虽有人之形貌,而亦不知所以为人之理矣……天命之性,处处皆是,但只寻时,先从自己身上寻起。”上述材料所阐述的核心内容是 A.“理”是一种客观物质 B.人性与天理一致
C.主张“知行合一” D.格物致知是探究“理”的根本手段
14.小明在读一本书时看到有这样一句话“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说这句话的人应是
A.程颐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15.《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5.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便凝聚成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农民战争并不反对这种意识,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开始对这种看法提出质疑的是 A.董仲舒 B.朱熹 C.黄宗羲 D.王阳明 16.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王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揭露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实质 B.指出了传统忠君抱国思想的错误 C.为推翻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D.明显强化了中国人的民族责任感 17.王夫子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 C.要求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 D.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18.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下列材料不能用作该论文论据的是 A.《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B.《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C.《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D.《聊斋志异》:“(女)儿已委身乔郎矣,更无归理。如有变动,但仍一死!” 19.2011年西安世园会会徽取名“长安花”,它是由三、四、五、六边形自然花瓣组合而成的“百花吉印”其构思源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据此判断,该思想源于
A.《道德经》 B.《孟子》 C.《四书章句集注》 D.《日知录》
20.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21.学完“百家争鸣”后,某班几名同学将本班各科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
A.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干预,深得老子真传 B.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学期初他就制定了班规,并严格执行 C.英语老师着装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 D. 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风范 22. 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中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A. 一生都反对邪辟之说 B. 认为政治与思想上的“大一统”是历史必然 C. 有力的推动了法家思想的发展 D. 独尊儒术,反对“尊儒尚法”“外儒内法” 2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学学说与权术 24.朱熹说:“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而听、而言、而动)便是人欲”。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心,即是理也 B.反对人们各种各样的欲望 C.理是万物的本原 D.反对人们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
25. 如果一对父母在小孩子偷了东西的时候,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他们可能会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的糊涂 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D.认为孩子犯错误并非本性造成的,而是环境不好,应该择善而居
26.“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效,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王阳明《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A.知德合一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穷理格物 27.李贽被称为“明代第一思想犯,他的著作中有《焚书》《续焚书》,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他认为这些著作将来一定会被焚烧,这主要是由于书中” A.对正统思想进行了大胆批判 B.反对盲从孔子
C.提出绝假存真的童心说 D.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中 28.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中,在哲学领域成就最突出的是 A.李贽 B.黄宗羲 C.王夫子 D顾炎武
29. 唐太宗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种统治思想源于 A.道家的无为思想 B.儒家的仁政思想 C.墨家的尚贤尚贤 D.法家的法治思想 30.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表明他
A.强调“大一统 ” B.主张顺应自然 C.推崇法的作用 D.相信天人感应 二.判断题:(10条。每条2分,共20分)
31.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3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唯一的统治思想 33.儒家的五经—《试》、《书》、《礼》、《易》和《春秋》,从汉武帝起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34.北宋陆九渊创立的“心学”是对理学的新发展,明朝王阳明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
心学的集大成者
35.孟子的“民贵君轻”与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完全一致
36.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 37.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对天理的理解存在本质差别
38.“臣以为诸不在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反映了明清时进步思想家的主张
39.朱熹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 40.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他们主张内心反省,致良知 三.材料题(2题,共20分)
4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张“仁”与“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李赞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反对“成以孔子
之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
(1)材料一中,①和②的主张分别是谁提出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二中提取董仲舒的思想主张。(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贽对传统儒学持什么态度。(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联系社会实际,你是如何看待传统思想文化的?(1分)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 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 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日: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
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三位思想家各处于什么时代?指出其时代特点。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三段材料反映的政治观点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黄宗羲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9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