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板→剪刀撑→扶手→搁栅→坚守牵杠→脚手横楞→冲天→脚手架挑架上的挑架 (3)技术要求
脚手挑架上牵杠与楼层内的预埋钢筋环及预埋脚手管拉结,其余有关要求详见落地脚手架的技术要求。
(4)剪刀撑的搭设:
将一根斜杆扣在立杆上,另一根斜杆扣在小横杆的伸出部分上,以避免两根斜杆相交时把钢管别弯,其余有关搭设要求详见落地脚手架的技术要求。 脚手架工程安全监理要点
脚手架工程从准备、搭设、使用到拆除,工程监理人员都要认真检查监督,做好事前控制,防止失稳倒塌及超过允许的变形、倾斜、摇晃、扭曲等事故的发生。 一、脚手架监理概述
通过工程实践的调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对施工措施计划的审核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包含按规定编制的脚手架工程设计与施工内容。这一点以前常被忽视。在施工前要求单位工程负责人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脚手架的搭设要求向搭设和使用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二)对原材料的控制
脚手架所用钢管、扣件、脚手板等的质量控制,按国家新的文件和规范的要求,监理人员也要像控制建筑材料一样,加以控制。 1.钢管
脚手架钢管按规范要求为直缝电焊钢管,宜采用Φ48mnX3.5mn钢管,单根重量不应大于25kg,单根最大长度不应超过6.5m。在施工中要注意:
(1)新钢管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和质量检验报告。新钢管的尺寸,表面质量和外形应符合规范要求。对超过偏差的管材,不得使用。 (2)不同外径的钢管(衅Φ48和Φ51)严禁混用。 (3)非标准钢管不得随意使用。
(4)旧钢管在使用前要严格检查,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严禁使用。 2.扣件
扣件是连接钢管传递应力的关键部件,一般有直角(十字扣)、旋转和对接三种。在施
工中常遇到的问题有:
(1)扣件由于多年使用,有的己经变形,不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梷1995)的规定,如扣件与钢管的贴合面接触不好,保证不了抗滑抗拉性能,此类扣件要严格检查,有裂缝、变形者严禁使用。
(2)扣件所用附件(螺栓、螺母和垫圈)由于生产厂家较多,材质差异较大,有的达不到规范要求,为此规范要求脚手架扣件用的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按此规定扣件必须经过65N·m扭力矩试压检查。 3.脚手板
脚手板可用钢、木、竹材料制作,为便于现场搬运和使用安全,规范中规定每块质量不宜超过3Okg,施工现场往往对此要求不严,且有不回脚手板混用现象,这些都是应该严格控制的。
(三)脚手架搭设中应注意问题
脚手架在搭设时要严格按照规范中的构造要求进行,监理要注意如下几点: 1.扣件的乱用
在规范中有的部位规定必须使用某种扣件,如主节点处横向水平杆,必须用直角扣件等,但操作者为了方便没有严格按照规范使用,在很多情况下把直角扣件与旋转扣件混用,这是不允许的。 2.连墙件
(1)缺少计算和检验。
(2)数量不够,覆盖面积过大没有满足规范要求。 (3)只有拉筋的柔性连接,应采用刚性连接。
(4)偏离主节点(规范规定宜靠近端点,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Ommn)。
(5)与脚手架接面角度不对,规范中规定宜成水平设置,如不能成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一端应下斜连接。 3.立杆基础
立杆基础处理,易被忽视,按规范规定脚手架立杆底部要求设置底座或垫板;基础底面压力应满足规范要求;地基承载力要进行计算;地基与基础要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放线定位,立杆底座底面标高宜高于自然地坪5Ommn等等,这些都是检查控制要点,应从监理角度出发严格检查和控制。
4.严格按照规范的构造要求进行搭设
脚手架各部件,立杆、水平杆(纵向横向)、纵横向斜杆、扫地杆等均应按构造要求架设并及时检验,偏差不得超过规范中允许值。常见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1)脚手架在开始搭设立杆时,常出现倾倒现象,因此要严格按规范要求,立杆搭设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俗称压栏子),且垂直纵面的斜撑与地面夹角不宜过大,根部要牢固。 (2)纵向斜撑(十字盖)易检查,不易漏掉,但按规范要求设置的横向斜撑常被漏掉,如规范中规定一字型、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和中间每隔6m设一道横向支撑,这一点要严格检查。
(3)脚手架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两步,有时为了抢进度,脚手架几乎超过连墙件4一5步以上,这些都是错误的,必须严格禁止。
(4)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底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且高低差不应大于lm。这一点在实际架设中也常常被忽视,耍严格检查。
(5)关于扫地杆,脚手架不设扫地杆将大大削弱脚手架的承载能力,对脚手架的稳定性有着重要作用,监理人员对此亦应督促检查,必须按规定设置扫地杆。
(6)关于探头板问题,脚手板的铺设最忌讳的是探头板,由此而引发的安全事故不胜枚举,因此对于脚手板铺设中对接与搭接,要严格按照规范中对接和搭接的规定去做。对接时两端脚手板均设横杆;搭接时,搭接段长度L≥2OOmmn且横杆应在搭接段中间。 (7)单排脚手架的水平杆,伸入墙体一端长度不够(规范规定不小于180mm)甚至过短, 再加之伸入墙体触面不好,也是导致出现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
(8)纵向斜撑(剪刀撑,十字盖)和横向斜撑按规范要求应随立杆和纵向水平杆同步搭设。从操作角度来说,增加了麻烦,习惯做法是最后上十字盖,这一点必须严格要求,按新规范执行。
(9)作业层,斜道要设栏杆和挡脚板,且应遵循下列规定: 1)栏杆和挡脚板均应搭设在外立杆内侧; 2)上栏杆上皮的高度为1.2m,中栏杆居中设置; 3)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Ommn;
4)脚手板应铺满、铺稳,离开墙面120-15Omn。 (四)使用检查与拆除 1.检查
脚手架应按规范要求分层进行检查验收,主要是整平脚手架基础之后,作业层施加荷载前,每搭设10一13m高度后和达到设计高度后,检查验收合格方可使用。 2.使用
脚手架在使用中,作业层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严防超载;遇有六级大风与大雨后,寒冷地区开冻后以及停用超过一个月都要重新对脚手架进行全面检查;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随意拆除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和连墙件。特别是连墙件,有时由于内装饰等下一道工序的要求,需要拆除连墙件时,必须采取补救措施,经过技术负责人批准,方可拆除,使用中脚手架要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出现倾斜、摇晃等现象时要及时处理。 3.拆除
脚手架拆除,常常发生局部倒塌事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有如下几点:拆除前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脚手架拆除必须自上而下逐层进行,连墙件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拆除连墙件;脚手架分段拆除时高差不得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两步应增设连墙件或横向抛撑加固;拆除时应两人协同作业,避免单人作业时的闪失事故。 下面对现场使用的脚手架需要重点检查的部位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二、落地式外脚手架 (一)施工方案
(1)脚手架搭设之前,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工艺确定搭设方案,内容应包括:基础处理、搭设要求、杆件间距及连墙杆设置位置、连接方法,并绘制施工详图及大样图。 (2)脚手架的搭设高度超过规范规定的要进行计算。
1)连墙件及立杆地基承载力等应根据实际荷载进行设计计算并绘制施工图; 2)当搭设高度25一50m时,应对脚手架整体稳定性从构造上进行加强。如纵向剪刀撑 必须连续设置,增加横向剪刀撑,连墙杆的强度应提高,间距缩小,以及在多风地区对搭设高度超过40m的脚手架,考虑风涡流的上翻力,应在设置水平连墙体的同时,还应有抗上升翻流作用的连墙措施等,以确保脚手架的使用安全;
3)当搭设高度超过50m时,可采用双立杆加强或采用分段卸荷,沿脚手架全高分段将脚手架与梁板用钢丝绳吊拉,将脚手架的部分荷载传给建筑物承担;或采用分段搭设,将各段脚手架荷载传给由建筑物伸出的悬挑梁、架承担、并经设计计算;
4)对脚手架进行的设计计算必须符合脚手架规范的有关规定,并经企业技术负责人
审批。
(3)脚手架的施工方案应与现场搭设的脚手架类型相符,当现场因故改变脚手架类型时,必须重新修改脚手架方案并经审批后,方可施工。 (二)立杆基础
(1)脚手架立杆基础应符合方案要求。
1)搭设高度在25m以下时,可素土夯实找平,上面铺5cm厚木板,长度为2m时垂直于墙面放置;长度大于3m时平行于墙面放置;
2)搭设高度在25一50m时,应根据现场地耐力情况设计基础做法或采用回填土分层夯实达到要求时,可用枕木支垫,或在地基上加铺2Ocm的厚道碴,其上铺设混凝土板,再仰铺12一16号槽钢;
3)搭设高度超过50m时,应进行计算并根据地耐力设计基础做法,或于地面下lm深处采用灰土基,或浇注5Ocm厚混凝土基础,其上采用枕木支垫。
(2)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底座有可锻铸铁制造与焊接底座两种,搭设时应将木垫板铺平,放好底座,再将立杆放人底座内,不准将立杆直接置于木板上,放好底座,再将立杆放人底座内,不准将立杆直接置于木板上,否则将改变垫板受力状态。底座下设置垫板有利于荷载传递,实验表明:标准底座下加设木垫板(板厚5cm,板长不小于2OOcm),可将地基土的承载能力提高5倍以上。当木板长度大于2跨时,将有助于克服两立杆间的不均匀沉陷。 (3)当立杆不埋设时,离地面2Ocm处,设置纵向及横向扫地杆。设置扫地杆的做法与大横杆及小横杆相同,其作用以固定立杆底部,约束立杆水乎位移及沉陷,从试验中看,不设置扫地杆的脚手架承载能力也有下降。
(4)木脚手架的立杆埋设时,可不设置扫地杆。埋设深度30~5Ocm,坑底应夯实垫碎砖,坑内回填土应分层夯实。
(5)脚手架基础地势较低时,应考虑周围设有排水措施,木脚手架立杆埋设回填土后应留有土墩高出地面,防止下部积水。 (三)架体与建筑结构拉结
(1)脚手架高度在7m以下时,可采用设置抛撑方法以保持脚手架的稳定,当搭设高度 超过7m不便设置抛撑时,应与建筑物进行连接。
1)脚手架与建筑物连接不但可以防止因风荷载而发生的向内或向外倾翻事故,同时可以作为架体的中间约束,减少立杆的计算长度,提高承载能力,保证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