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名师说课
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分析
自战国到中唐,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北方。随着历史的演进,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人口从中原南方经济不断发展,北方的重心地位逐渐丧失,终于在两宋之际让位于江南地区,中国经济的重心完成了从北方向南方的转移。这一变化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布局,经济重心的南移还带来了文化重心南移等一系列深远的影响。
学情分析
本课没有重复初中历史的学习内容,没有反复陈列史实,而着重引导学生分析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特点与成因,这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但由于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有限,在教学中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设情境、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
教学方法
1.通过展示图片、材料及相关的教学软件,分析我国古代区域经济的转移趋势,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区域经济的特点和重心南移的原因,同时指导学生注重学习历史过程中的时空迁,结合。
2.教师通过设置情境、设疑引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
学习方法
1.本课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预先设计思考题,学生带着问题,结合教材内容与相关资料,自主探究,得出答案。
2.学生在学习时,加强合作,展开讨论,交流答案,教师适时进行点评、点拨。学生得出正确认识后,整理问题答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
(1)掌握四大经济区的名称、分布及其特点。 (2)掌握中原人口外迁的流向及概况。
(3)掌握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基本进程和特征。 2.理解和运用
(1)理解造成汉代以前经济分布特点的原因。
(2)通过学习中原人口大量外迁,分析古代人口迁移的影响。
(3)学会运用查阅资料,对获取的历史信息进行分析,得出正确历史结论。 过程与方法
1.列表归纳四大区域经济及其分布、特点。
2.通过学习本课,进一步认识经济重心南移,思考它给我们今天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2.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地、客观地看待事物,正确对待历史发展进程。
3.经济重心的南移对中国以后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重难点 重点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难点
1.中国古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2.人口迁移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四大经济区分布图》,阅读第11页教材,完成表格。 课件显示
学生根据图片和教材内容完成表格的填写:
经济区名称 山东 山西 江南 龙门碣石以北 经济状况 特点 传统农业区、开发较早、人烟稠密、经济实力强,多样性、长期居重心地位 地广人稀,经济落后,差距大 经济实力发展不平传统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分为塞内、塞外两部分 衡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教师:人口的迁移是古今中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现象,中国古代人口的大规模迁移多数是由于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政治动乱或者不堪忍受剥削以及政府的强制命令等。请同学们观察下图并结合教材内容思考:
1.列举中国古代史上三次大规模中原人口南迁的史实,说明每次具体的历史背景。
2.讨论一下,你认为人口迁移产生了哪些影响? 课件显示
[明]杨东明《饥民图说》
学生:1.第一次:永嘉之乱后,背景是统治者内乱;少数民族内迁;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第二次:安史之乱后,背景是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遭严重破坏。 第三次: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后,背景是两宋之际少数民族不断南侵,酿成北方战乱。
2.人口迁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有助于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提高了各民族的素质;促进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促使人口分布趋向合理。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师利用四段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多媒体显示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朝代 西汉 唐代 北宋 北方 人口(户) 9985785 5148529 6624295 南方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80.2% 56.8% 37.1% 朝代 西汉 唐代 北宋 北方 人口(户) 9985785 5148529 6624295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指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日:“苏常熟,天下足。”
——陆游《陆游集》
材料四(南宋)北地称真定府最为繁华富庶,有南人北游归而言曰:“曾不及吴城(即苏州)十之二一。”他州城郭,更荒凉不足取。
——《图书编》卷36“吴风俗”条
教师设计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南方经济发展处于怎样的水平? (2)材料二、三、四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3)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至南宋我国经济重心发展的趋势,并说明其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多媒体显示
(1)西汉时期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人力缺乏。
(2)材料二反映了北方人南迁,北宋时南方人口已经超过北方。材料三反映了江浙一带已经成为农业高产区,国家赋税仰仗南方。材料四反映了南方的城镇较北方繁华富庶。
(3)趋势: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