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D【解析】略。 10.C【解析】略。
11.D【解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由于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因此,也属于联结派学习理论。
12.D【解析】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有:(1)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2)有意义自由学习观;(3)罗杰斯批判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4)教学过程方面倡导非指导性教学过程。
13.C【解析】绝对性评价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绝对性评价可以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宜用于升级考试、毕业考试和合格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就是一种绝对性评价。
14.A【解析】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题干所述是顺向正迁移的典型事例。 15.C【解析】题干所述体现了先行组织者的内涵。
16.D【解析】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要经过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才能产生,官能训练注重形式的训练而不注重内容,因为内容很容易遗忘,其作用是暂时的,但形式是永久的。
17.A【解析】“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18.A【解析】结果期待是指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效能期待是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能力的推测或判断。某教师认为只要教学认真,就能够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说明其结果期待高;但又认为即使自己认真教学也没有能力达到期待目标,说明其效能期待低。
19.B【解析】题干所述体现了刺激泛化的内涵。
20.A【解析】学科课程是指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类型。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属于学科课程。
21.B【解析】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自动化的技能的过程,它主要由三个阶段构成:(1)陈述性阶段;(2)程序化阶段(转化阶段);(3)自动化阶段。
22.A【解析】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3.C【解析】奥苏贝尔从两个维度对学习做了区分: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
11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钟摆实验属于学校实验,属于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24.B【解析】题干所述体现了巩固性原则的贯彻要求。
25.A【解析】特朗普制是美国教育家劳伊德·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26.C【解析】生态取向模式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不能全然依靠教师自己孤军奋战,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文化”或“教师文化”,这些为教师的工作提供了意义、支持和身份认同,因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理想的方式是合作的发展方式,需要构建一种合作的教师文化。因此,答案选C项。 27.C【解析】略。
28.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原则的内涵。 29.D【解析】略。
30.C【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参观法的内涵。
31.B【解析】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1862年设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并在癸卯学制中以法令形式确定下来,随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32.B【解析】教育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33.C【解析】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来看,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34.A【解析】略。
35.B【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
36.B【解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如大雁迁徙、蜘蛛结网、蜜蜂采蜜的取食行为等都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虹蝎走“T\宫是在后天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中逐渐形成的,属于学习行为。故A、C项不属于学习行为.B项属于学习行为。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
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广播体操时,是一种学习行为,但是每天做广播体操没有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这属于一种单纯的重复行为。故D项也不属于学习行为。因此,答案选B项。 37.B【解析】题干所述体现了实验研究法的内涵。
38.D【解析】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探讨了三种定义的方式,即“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所谓规定性定义,即作者自己所创制的定义,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所谓描述性定义,是指对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对如何使用定义对象的适当说明。所谓纲领性定义,是一
12
种有关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界定。因此答案选D项。
39.B【解析】制度化的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即意味着制度化教育的形成。
40.A【解析】形状知觉主要是靠视觉、触觉和动觉的协同活动而形成的。
41.C【解析】联想的规律包括:接近律、相似律、对比律和因果律。因果律指的是事物间的因果性关系容易形成因果联想。 题干中的“阴云密布”与“下雨”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所以这体现了联想的因果律。
42.C【解析】某学生将自己的考试成绩不好归因于身心状况,身心状况属于内在、不稳定、不可控制的因素。 43.C【解析】略。
44.C【解析】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演讲比赛中选手情绪高涨是激情的
45.A【解析】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客观实际属于精加工策略的一种。这种策略要求我们在学习时,要表现。充分利用背景知识,应注意在对新材料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而不是机械记忆式地学习。题干中的学生正是运用了这种精加工策略。
46.A【解析】双趋冲突是指从自己同时都很喜爱的两个事物中仅择其一的心理状态。题干所述为双趋冲突的典型事例。
47.D【解析】算法策略是将所有可能的针对问题解决的方法都一一列举出来并进行尝试,直到最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故题干所述体现了算法策略的含义。
48.B【解析】多血质的人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为特征。故小说《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是典型的多血质。
49.A【解析】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每一领域的目标又从低级到高级分成若干层次。
50.A【解析】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51.A【解桥1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
52.D【解析】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而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思考,有时问题还未弄清楚就开始解答。故题干所述是冲动型认知方式的特点
53.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54.B【解析】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具有先天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潜能,自我决定是一种关于经验选择的潜能。内在心理需要的满足与否是人类这种天然的自我动机发展和个性整合的关键。
55.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形成性评价的概念。
56.D【解析】赫尔巴特说:“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
13
前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和障碍。”伦理学即实践哲学,主要体现为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这五种道德观念。
57.C[解析】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行为的发生。 58.C【解析】小红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就是动作技能的学习。因为两岁的儿童,不可能习得唐诗表达的意境,只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发出汉字的音来,这涉及口腔、声带等肌肉的运动,所以它属于加涅讲的动作技能学习。
59.A【解析】正强化也称积极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成绩不好的静静会因为想要小猪佩奇玩具而努力学习,这是正强化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60.A【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和第八条规定可知,A项属于教师的义务,B、C、D项属于教师的权利。
61.A【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当面对众多的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儿童在许多图片中优先注意到自己认识的卡通人物,这体现了知觉的选择性。
62.C【解析】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分设上院、中院、师范院和外院。南洋公学是中国最早包含大、中、小学和师范学校的教育机构。其中的师范院即中国最早的师范教育,外院则是师范院的附属小学,外院生学满三年可经挑选升入中院,中院就是中学堂。 63.C【解析】略。
64.D【解析】规则或原理学习是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题干所述是规则或原理学习的典刑运用。
65.B【解析】根据马丁·特罗的观点,高等教育的毛人学率低于15%的属精英教育阶段,高于15%低于50%的为大众化阶段,高于50%的为普及化阶段。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大众化阶段。 66.C【解析】略.
67.A[解析】故事导人是教师通过讲解与所要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趣事,进而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类教学导入形式。题干中的老师运用的就是故事导人。 68.A【解析】略。
69.A[解析】形式训练说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发的。教师认为学生对正方形定义的学习和总结会促进圆锥体的学习不是因为两者之间有共同要素,而是因为一种官能得到训练和改进,改进后的官能会自动地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 70.C【解析】反复通读属于复述策略。
71.A【解析】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
14
中。学会写“木”字后有助于学生学习写“森”字,这是具体迁移的典型运用。 72.C【解析】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生存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
73.D【解析】固定时间强化指间隔一定的时间给予强化,每月发奖金属于固定时间强化。 74.C【解析】顿悟的产生有三个条件:(1)问题情境的整体性;(2)依赖于旧有经验;(3)知觉的正确组织。
75.C【解析】题干所述体现了思维的可逆性,这是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思维特点。
76.C【解析】小班指的是在原来班级规模基础上学生人数减少后的班级,小班教学注重教育的个别化和个性化。小班教学使师生有更多的面对面的直接接触,能关注到班内的每一个学生,有利于学
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得“大面积”丰收;小班教学有利于课堂上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使课堂纪律正常、学生注意力集中、师生关系融治。C项不属于小班教学的优点。 77.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78.C[解析】概念形成是指个体通过反复接触大量同一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或共同属性,并通过肯定(正例)或否定(反例)的例子加以证实的过程。题干所述是概念形成的典型事例。
79.A【解析】A项属于原型启发的事例。
80.B【解析】责任分散效应是指一个人在单独的情境中,责任只能独自承担;而在群体中,就可能认为整个群体活动的责任是分散的,任何一个成员都不必承担群体行动的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
81.CD【解析】内在学习论属于马斯洛的观点,强化理论属于行为主义学派的观点。最近发展区和内化学说属于维果斯基提出的观点。
82.BCD【解析】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A项说法错误。
83.ABD【解析】婷婷的表现说明其可能存在学习困难等心理问题,故A项说法符合题意。B、D项说法可以作为处理婷婷心理问题的措施。
84.ABC【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85.ABD【解析】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86.CD【解析】从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区别来看,一方面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些。教育目的一般只包括“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教育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