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平面设计
2-5.设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 ,路拱横坡为2%。
⑴试求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及设置超高(ih ? 8 %)的极限最小半径(?值分别取和)。 ⑵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时,缓和曲线长度应为多少(路面宽B = 9 m ,超高渐变率取1/150)
解:⑴不设超高时:
V2802==3359.58 m, R?127(??ih)[127?(0.035-0.02)]教材P36表2-1中,规定取2500m。
设超高时:
802V2==219.1 m, R?127(??ih)[127?(0.15?0.8)]教材P36表2-1中,规定取250m。
⑵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时,以内侧边缘为旋转轴,由公式计算可得:
缓和曲线长度:L?(8%?2%)B'?i9?=135 m ?1/150p2-6 某丘陵区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路线转角?4?95?04'38\,JD4到JD5的距离D=267.71m 。由于地形限制,选定R4?110m,Ls4=70m,试定JD5的圆曲线半径R5和缓和曲线长Ls5。
解:由测量的公式可计算出各曲线要素:
l02l0l03l0180?l0180?p?,m??,?0??,?0?? 224R2240R2R?6R?解得:p=1.86 m , q = 35 m , T4?157.24 m , 则T5? = 110.49 m
考虑JD5可能的曲线长以及相邻两个曲线指标平衡的因素,拟定Ls5=60 m,则有:
60260p??30,?5?69?20'28\ 解得R5?115.227m ,m?24R522-7、某山岭区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 ,路线转角
?1右?29?30',?2右?32?54'00\ ,?3右?4?30'00\ ,JD1至JD2、JD2到JD3距离分别为458.96
m 、560.54 m 。选定R1?300,LS1?65m,试分别确定JD2、JD3的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
解:(1) JD1曲线要素计算
llsl?32.487, p0?s?0.587 , q?s?22240R24R则T1?(R?P)tan23?2?q?111.63m
由于JD1与JD2是同向曲线,查《规范》可知,同向曲线之间的直线段长度至少为设计速度的6倍,即60?6?360m,此时T2?458.96?111.63?360?0所以这样设置不可行,所以只能减少直线段的长度。
(2) JD2曲线拟定
由于JD2与JD1的转角接近,所以在根据《规范》拟定R2?300,LS2?80m,则计算可得:p?0.889,q?40,T2?128.84m
所以JD2与JD1之间的直线段长度为 458.96?111.63?128.84?218.49m接近速度的4倍,可以接受。 (3) JD3曲线拟定
由于JD3是小偏角,根据《规范》可得,所需曲线最小长度为:
Lmin?700??L700?155.555m,则切线长T3??77.7m
24.5JD2与JD3为反向曲线,由《规范》可得,直线段最小为速度的2倍,即120m,则有
560.54-128.84-77.7?354m,显然满足曲线的要求。
按Lmin反算半径:R?Lmin?180?1980.59m,由于半径大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可不设缓和曲线,则LS3?0,R3?1980.59m。
第三章 纵断面设计
3-9 某条道路变坡点桩号为K25+,高程为,i1=%,i2=5%,竖曲线半径为5000m。(1)判断凸、凹性;(2)计算竖曲线要素;(3)计算竖曲线起点、K25+、K25+、K25+、终点的设计高程。
解:(1)判断凸、凹性
??i2?i1?5%?0.8%?4.2%?0,凹曲线
(2)竖曲线要素计算
L?R??5000?4.2%?210m; T?L?105m; 2(3)设计高程计算
起点里程桩号=交点里程桩号—T 终点里程桩号=交点里程桩号+T =K25+ = K25++105
= K25+355 = K25+565 第一种方法:(从交点开算)
x2里程桩号 切线高程 竖距h? 设计高程
2R02?0 +0= 起点 K25+355 ×%= h?2R452?0.2 += K25+400 ×%= h?2R1052?1.1 += K25+460 ×%= h?2R652?0.42 += K25+500 +40×5%= h?2R02?0 +0= 终点 K25+565 +105×5%= h?2R第二种方法:(教材上的方法-从起点开算)
x2里程桩号 切线高程 竖距h? 设计高程
2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