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1、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科学技术 2、学习科学的方法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3、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1、 常见仪器: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试管内的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爆裂。
电流表:○A 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V 测定电压的大小。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 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①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②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③不能加热的仪器:集气瓶、水槽、漏斗、量筒 ④加热常用仪器:酒精灯、电炉、酒精喷灯
2、 用手在瓶口轻轻煽动,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 3、 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
①酒精灯失火:立即用湿布扑灭。②割伤:用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 ③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
④吸入有毒气体: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并请医生处理
⑤被化学试剂灼伤:首先用抹布拭去皮肤上的化学药品,接着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4、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
注意事项:使用滴管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滴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滴管用完后应立即冲洗,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其他试剂。“悬挂式” 5、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①酒精灯的结构:灯帽、灯芯、灯芯管、灯身。 ②酒精的量:灯座容积的1/4到2/3
③点燃:用火柴点燃,严禁用另一个已经燃着的酒精灯点火。
④火焰的结构: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加热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⑤熄灭:用灯帽盖灭,切不可用嘴吹。
第三节:科学观察 1、 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的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地判断 2、 经常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 常见的记录方法: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图形记录 第四节:科学测量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测量:
国际单位:米;常用: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69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微米=10纳米
3、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正确使用该工具的方法是:一选二贴三垂直,估读单位莫忘记。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1零刻度线 ○2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
小刻度值。 ○3量程:一次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有刻度一端紧靠被测体。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
*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的。 (3)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测多求少的方法间接地测量。如:测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滚轮法: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周长×圈数。如:测量操场的周长 。 *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长度。(测硬币直径) 4、体积的测量:
3
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小。固体体积国际的单位是立方米(m)。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和毫升(ml)。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3 3 63 93
1米=1000 分米=10厘米=10毫米
3 3
1升 = l分米=1000毫升 =1000厘米
(1) 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可以直接测量,利用公式求得。 (2) 如果是测量液体体积,可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测量。 (3) 不规则物体用排水法测体积。
在使用量筒(刻度均匀)和量杯(刻度不均匀)时应注意:
(1)放平稳: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水平 桌面上。 (2)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3)读正确: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处相平。 俯视时,读数偏大;仰视时,读数偏小。
5、温度的测量 1、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计测量 2、实验室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3、常用温度计的种类:体温计、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家用气温计。温度的常用单位是:℃,它的规定: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在0~100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等份表示:1℃。 温度的国际制单位是:开尔文(K)。 4、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不能用来测量超温度计量程温度。
(2)测量时,手握温度计上端,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若测液体的温度,应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接触容器壁。
(3)读数时,应等到温度计中的液柱稳定后开始,一般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眼睛应平视,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注意零下和零上温度的区别。
0
(4)记录时,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零下的温度要标上负号。40C,读做四十摄氏度;-3℃,读作零下三摄氏度。 5、体温计
(1)用途:测量人体的体温
(2)构造特点:水银柱很细、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很细)的弯部 (3)优点:反应灵敏、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4)使用时应注意:一次用后,再次使用应先将水银甩回玻璃泡 (5)测量范围(量程):35℃~42℃。
6、其他温度计: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不同的温度计原理不同,构造和量程不同。 第五节: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 →制定计划→获取事实和证据→检测与评价 →合作与交流
□第二章第一节
1.蜗牛的结构:眼、口、触角、足、壳。壳具有保护的作用;足是运动器官,能分泌粘液;粘液的作用:减少与地面的摩擦,传递信息等。蜗牛到处爬行的目的:寻找事物,交配繁殖后代等; 2.蜗牛的感觉器官:蜗牛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没有听觉。 3.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生 物 非 生 物 1.有应激性 没有应激性 2.能生长 不能生长 3.能进行新陈代谢(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 不能进行新陈代谢 4.有严整的结构(由细胞组成) 没有严整的结构 5.能生殖和发育 不能生殖和发育 6.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生物与非生物最重要的区别:是否有生命 4.植物与动物的最主要的两个区别是: (1)、能否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可以,而动物不能。 (2)、能否自由或快速地运动。动物可以,而植物不行。 植物与动物的最重要的区别: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第二节
1.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有无脊椎骨
2.脊椎动物的分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其中哺乳类最高等。 3.鱼类的特征:(1)终身生活在水中;(2)体表被鳞片;(3)用鳃呼吸;(4)用鳍游泳;(5)卵生,体外受精;(6)变温动物;
4.两栖类的特征:(1)幼体水生,成体陆生或水生;(2)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兼用皮肤呼吸;(3)幼体用尾游泳;(4)成体有两心房一心室,皮肤裸露,有丰富的腺体(能分泌粘液);(5)卵生,体外受精;(6)变温动物 两栖类的代表动物:青蛙、蟾蜍、蝾螈、大鲵等 5.爬行类的特征:(1)体表有角质鳞片或甲;(2)用肺呼吸;(3)贴地爬行;(4)卵生,体内受精;(5)变温动物 爬行类的代表动物:蛇、鳄鱼、龟、变色龙、鳖、蜥蜴等
爬行动物的幼体首先摆脱了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6.鸟类的特征:(1)身体呈纺锤型;(2)体表被羽毛;(3)前肢特化成翼;(4)胸肌发达;(5)体温恒定;(6)卵生,体内受精;(7)飞翔生活
鸟类的代表动物:鸡、鸭、鹰、鸵鸟、猫头鹰等 7.鸟类的哪些结构和飞翔相适应?
(1)全身被羽毛(飞翔和保温),前肢变成翼,身体呈纺锤形(可减小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2)胸肌发达;(牵动两翼飞翔)。
(3)口内牙齿退化长骨中空,有的骨薄,愈合,既坚固又轻巧(减轻飞翔时的体重) ; (4)有气囊和肺相通,能进行双重呼吸。(为飞翔提供足够的氧气); (5)脑比较发达 8.哺乳类的特征:(1)体表被毛;(2)胎生,体内受精;(3)有乳腺;(4)哺乳;(5)体温恒定 胎生和哺乳是哺乳动物最重要的两个特征,也是哺乳动物成活率大大提高的原因。 哺乳类的代表动物:白鳍豚、蝙蝠、老虎、鲸鱼、袋鼠等等 哺乳动物是动物界中分布最广、最高等的动物。 9.脊椎动物的进化过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卵生到胎生;从变温到恒温。
10.易错的物种:海马、鲨鱼是鱼类;鲸鱼、美人鱼、蝙蝠是哺乳类;鳄鱼、甲鱼是爬行类;娃娃鱼是两栖类;鲍鱼是软体动物;企鹅、鸡、鸭、鸵鸟是鸟类。 11.无脊椎动物的分类:(1)原生动物:身体单细胞,如草履虫、变形虫;(2)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如血吸虫、涡虫(3)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如水母、水螅、海葵、珊瑚(4)棘皮动物:体具棘皮,如海星、海胆、海参(5)节肢动物特征:身体、足分节,有外骨骼,如昆虫、虾、蟹等。昆虫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6)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大多数有贝壳,如河蚌、蛤、章鱼、乌贼、鲍鱼、田螺(7)环节动物:身体有许多环节,如蚯蚓、水蛭(8)线性动物:身体线形,不分节,如蛔虫、钩虫、丝虫。 其中节肢动物是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原生动物是最低等的动物。
第三节
1. 种子植物:能产生种子的植物称之为种子植物。(注:种子植物是自然界中最高等的植物);没有种子的植物(孢子植物):不能产生种子的植物称之为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的区别是有没有种子。
2. 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果实一般由果皮和种子组成;种子由胚和种皮组成; 3.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别: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进化最高级、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类群 4.被子植物的特征:(1)种子都包被在果皮里;(2)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5.裸子植物的特征:(1)植株高大,根系发达;(2)抗寒、抗旱能力特别强;(3)没有真正的花,果实 裸子植物:松、杉、柏(除卷柏是蕨类)、银杏、苏铁。
6.裸子植物的叶子大多呈条形、针状等,这对它们有什么好处: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7.孢子植物:(1)蕨类植物;(2)苔藓植物;(3)藻类植物 8. 蕨类植物的特征:(1)有根、茎、叶的分化;(2)靠孢子繁殖;(3)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在水中受精 蕨类的代表植物:蕨、胎生狗脊、满江红、芒萁、卷柏 9. 苔藓植物的特征:(1)有茎、叶分化,但无根分化;(2)靠孢子繁殖;(3)在水中受精,即生活在阴湿的地方 苔藓类的代表植物:葫芦藓、地钱 10. 藻类植物的特征:(1)无根、茎、叶的分化(最低等的植物);(2)靠孢子繁殖;(3)能进行光合作用;(4)多数生活在水中,少数在潮湿的地面上
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衣藻、小球藻、水绵、海带、裙带菜、鹿角菜、紫菜、石花菜 11.植物之间的区别 种 生活环境 植物/器官 果实 花 根 茎 叶 类别 子 繁殖方式 桃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被子植物 陆地种子生殖 种子 陆地种子生殖 植物 裸子植物 松 有 无 无 有 有 有 阴湿孢子生殖 蕨 无 无 无 有 有 有 蕨类植物 孢子 阴湿孢子生殖 植物 葫芦藓 无 无 无 无 有 有 苔藓植物 海带 无 无 无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藻类植物 阴湿孢子生殖 12.植物的分类等级:从高到低:界、门、纲、目、科、属、种 分类等级越高,生物间的共同点越少,生物数量越多 分类等级越低,生物间的共同点越多,生物数量越少
第四节
1.1665年,英国的科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实际上他看到的是死细胞的细胞壁。 2.物镜和目镜的区别:物镜有螺纹,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长
目镜没有螺纹,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短。
3.显微镜的放大率(总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4.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向后转,镜筒上升,且变化明显
粗准焦螺旋向前转,镜筒下降,且变化明显
细准焦螺旋变化的幅度很小,其他与粗准焦螺旋一致。 5.如何改变视野的明暗:
(1)调节光圈的大小:光圈大,视野亮;光圈小,视野暗; (2)调节反光镜:凹面镜,视野亮;平面镜,视野暗;
(3)转换物镜:低倍镜,视野亮;高倍镜,视野暗,注:高倍镜看见的细胞数目少,低倍镜看见的细胞数目多。 6.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这说明显微镜中看见的像是原像的倒像 7.显微镜使用的步骤:安放—对光—装片—调焦—观察—记录—收镜—整理
8.准焦螺旋向前转动时,物镜会怎样?这时应注视显微镜的什么结构?为什么? 物镜下降,应注意物镜,以免物镜压碎装片 9.细胞的大小:一到几十微米 10.细胞的基本结构:(1)细胞核:内含传宗接代的遗传物质(2)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细胞质:各项生命活动进行的场所
11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不同点:(1)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有细胞壁;(2)植物的细胞质中有叶绿体和液泡。
12.细胞壁的作用:保护和支持细胞,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 液 泡:内含细胞液 13.常见的问题:
(1)高大的树木之所以能“顶天立地”,与植物细胞中的什么结构有关?细胞中的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使植物细胞有一定的形状。
(2)植物的叶为什么通常是绿色的?植物的叶片细胞中具有叶绿体,内含叶绿素。 (3)细胞壁有何作用?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有保护细胞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4)什么叫细胞液?细胞液和细胞质一样吗?细胞液是液泡里的液体。我们平时吃的水果里的液体一般都是细胞液。它和细胞质完全不同。
(5)叶绿体和叶绿素有何不同?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质中的椭圆形小体,里面含有叶绿素,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素可以吸收太阳能,是叶绿体里的物质。
15.细胞学说: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的内容: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即:细胞是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6.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人体复杂的结构是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17.细胞分裂: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叫做细胞分裂。
n
问题:(1)一个受精卵经过了 n 次这样的分裂,产生了多少个细胞呢?2
(2)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发生什么变化:在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最引人注意的是细胞核中出现了染色体,并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3)什么叫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染色体,染色体含有遗传物质 (4)细胞分裂的意义:(1)使单细胞生物增加个体数量。(2)多细胞生物增加细胞数量。
14.细胞生长:分裂生成的子细胞从周围吸收营养,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地长大的过程,叫做细胞的生长。 15. 细胞的分化:子细胞在生长的过程中发生变化,形成了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这个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 16.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分别导致了什么后果? (1)细胞分裂的结果——生物细胞数量的增加; (2)细胞生长的结果——生物细胞体积的增大; (3)细胞分化的结果——产生不同的生物细胞。
17.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擦 滴 取 展 盖 染 吸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盖玻片和 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室台上,用吸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的表皮上,撕一小块透明薄膜. (4)把撕下的薄膜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薄膜展平.
(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地盖在薄膜上,避免盖玻片 下出现气泡。 (6)在盖玻片一侧,加1-2滴红墨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
第五节 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单细胞生物是一个独立的生物体。一般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生活在水中。代表:动物:草履虫。植物:衣藻。 细胞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液泡 叶绿体 真(原)核生物 动物细胞 无 有 有 有 无 无 真核生物 植物细胞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真核生物 真菌细胞 有 有 有 有 有 无 真核生物 细菌细胞 有 有 无(有遗传物质) 有 无 无 原核生物
细菌:使肉发臭的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细菌。一个细菌很小,用放大镜看不到单个细菌,但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菌落。它没有叶绿体,也没有像草履虫那样的摄食结构,它要依赖现存的有机物生活。细胞内看不到细胞核,因此称为原核生物。细菌分为螺旋菌、球菌和杆菌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