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医诊断学》知识精华汇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望胸胁

1)胸廓扁平--多属肺肾阴虚、气阴两虚或体弱。 2)胸廓膨隆--多属久病咳喘,肺气不宣而壅滞。 3)鸡胸、胁如串珠--肾气不足,发育不良。

4)乳房红肿热痛,甚则破溃流脓(乳痈)--肝气不舒,胃热壅滞,或外感邪毒。 3.望腹部

1) 腹部膨隆--膨胀、水肿等。 2) 腹部凹陷--脾胃虚弱,气血不足。 3) 腹壁青筋暴露--膨胀。

4) 水肿、膨胀病人脐突--脾肾虚衰,属病重。 4.望腰背部

1) 驼背--肾气亏虚,发育不良。 2) 脊柱侧弯--坐姿不良,或肾精亏损。

3) 腰部拘急疼痛,活动受限--寒湿侵袭,或跌仆闪挫。 四、望四肢 1.形态异常

1) 肌肉萎缩--痿证、中风偏瘫。 2) 四肢肿胀--水肿病。

3) 小腿青筋暴露--寒湿内侵,络脉血瘀。 4) 指关节梭状畸形--风湿久蕴,筋脉拘挛。 5) 指端膨大如作--心肺气虚,血瘀湿阻。 2.动态异常

1) 肢体痿废--痿病、中风。 2) 四肢抽搐--肝风内动。

3) 手足拘急--寒邪凝滞或血虚筋脉失养。

4) 手足颤动--血虚筋脉失养,动风先兆,或饮酒过度。 5) 手足蠕动--脾胃气虚,筋脉失养。 五、望二阴 1.望前阴

1) 阴囊肿大,因小肠坠入或睾丸肿胀引起(疝气) --肝气郁结、久立劳累或寒湿侵袭。

2)有物突出(阴挺)--脾虚中气下陷,或产后劳伤。 3)阴肿不痛不痒--水肿病。

4)阴囊或**红肿疼痛--肝经湿热下注。 2.望后阴

1)肛门内外生紫红色柔软肿块--痔疮。 2)肛门肛管皮肤粘膜有狭长裂伤--一肛裂。 六、望皮肤

1.皮肤发红,色如涂丹--丹毒。 2.皮肤白斑,界限分明--白驳风。 3.肌肤甲错--血瘀日久。

4.斑--色深红或青紫,点大成片,平铺于皮肤,抚之不得手,压之不褪色。 阳斑--斑色红紫,形似锦纹云片,兼身热烦躁脉数等实热证表现。 阴斑--斑色青紫,隐隐稀少,兼面白肢凉脉虚等虚寒证表现。

5.疹--色红或白,点小如粟,或如花瓣,高出皮肤,抚之碍手,压之褪色。

6.麻疹--疹色桃红,形似麻粒,先见于发际颜面,渐及于躯干四肢,后按发出顺序逐渐消退。

7.水痘--椭圆形小水疱,顶满无脐,晶莹明亮,浆液稀薄,皮薄易破,分批出现,大小不等

8.痈--属阳证,患部红肿高大,根盘紧束,焮热疼痛。

9.疽--属阴证,患部漫肿无头,皮色不变或晦暗,局部麻木,不热少痛。 七、望排出物 : 1.望痰

1)痰白清稀--寒痰。 2)痰黄稠有块--热痰。 3)痰少而粘,难于咯出--燥痰。 4)痰白滑量多,易于咯出--湿痰。 5)咯吐腥臭脓血痰--肺痈。

6)痰中带血色鲜红--咯血,多属肺热。 2.望涎

1)口中清涎量多--脾胃虚寒。

2)口中时吐粘诞--脾胃湿热。

3)小儿口角流诞--脾虚湿盛或胃热虫积。 4)睡中流涎--胃热或宿食内停。 3.望呕吐物

1)呕吐物清稀无酸臭味--寒呕。 2)呕吐物秽浊有酸臭味--热呕。

3)吐血鲜红或紫暗有块,挟食物残渣一肝火犯胃、胃有积热或胃府血瘀。 4.望大便

1)大便清稀水样--寒湿泄泻。 2)大便黄褐如糜而臭--湿热泄泻。

3)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或如鸭溏--脾虚泄泻或肾虚泄泻。 4)大便如粘冻,挟有脓血--痢疾。

5)便血,血色鲜红,附在大便表面或于排便前后滴出--近血。 6)便血,血色暗红或紫黑,与大便均匀混合--远血。 5.望小便

1)小便清长--多属虚寒证。 2)小便短黄--多属实热证。 3)尿中带血--尿血或血淋。 4)尿有砂石--石淋。

5)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脂膏--尿浊或膏淋。 八、望小儿指纹:

1.正常指纹:浅红微黄,隐现于风关之内,不明显浮露,也不超出风关。 2.浮沉辨表里:

1)指纹浮显--外感表证。 2)指纹沉隐--内伤里证。 3.颜色辨病性

1)纹色鲜红--外感表证。 2)纹色紫红--里热证。 3)指纹青色--疼痛、惊风。 4)纹色紫黑--血络郁闭,属病危。

5)纹色淡白--脾虚、疳积。 4.三关辨轻重: DA

1)显于风关--邪气人络,邪浅病轻。

2)达于气关,纹色较深--邪气入经,邪深病重。 3)达于命关,纹色更深--邪入脏腑,病情危重。 4)透关射甲,纹色紫黑--病属凶险,预后不良。 5.形状:

1)增粗、分支明显--多属实证、热证。 2)变细、分支不显 -- 多属虚证、寒证。 一、神的含义:

1. 狭义的神指心所主之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2. 广义的神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和精神意识状态的综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面色眼神、形体动态、语言呼吸和对外界的反映等各个方面。

二、判断神气以两目、神情、气色、体态为重点: 三、注意假神与重病好转的区别:

1. 重病好转时,其精神好转是逐渐的,并与整体状况的好转相一致,如饮食渐增, 面色渐润,舌上复生薄白苔,身体功能渐复等。

2. 假神是垂危病人精神突然好转,与整体病情的恶化不相符,且时间短暂,病情很快恶化。

四、神乱与失神都有精神症状,但两者有着本质区别:

1.神乱:多见于癫、狂、痫、脏躁等病人,多为邪气干扰心神所引起,其特点是大多 反复发作而缓解期不出现神志失常,其神志失常表现只能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 而不具有“失神”的临床意义。

2. 失神:虽然也有精神失常的表现,但却是由脏腑功能衰败、正气大伤、精气严重亏 损所引起,多见于久病、重病患者。 五、“有气不患无色,有色不可无气”:

1.气指脏腑精气,脏腑精气充足,面部表现为荣润光泽,称为“有气”。脏腑精气虚 衰,面部表现为晦暗枯槁,称为“无气”。故面色光泽可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对 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2.色指面色,是血色与肤色相兼的外在表现,可反映血液的盛衰和运行情况、病邪 的性质及邪气的部位。

3.在判断病情时,气与色相比较,气的盛衰有无比色更为重要。如病人面色荣润光泽,说明虽病而脏腑精气未伤,即使面色异常,但经过治疗容易恢复,预后较好,故曰“有气不患无色”。如病人面色晦暗枯槁,说明脏腑精气已伤,无论何种面色,皆属久病重病,预后不好,故曰“有色不可无气”。 六、望色十法:

清代医家汪宏提出“望色十法”,可作为观察面部色泽动态变化的参考。 如: 浮→沉(表邪入里);沉→浮(里邪出表)。

清→浊(阳证转阴);浊→清(阴证转阳)。

微→甚(因虚致实);甚→微(实证转虚)。

散→抟(邪气渐聚);抟→散(邪气将解)。

泽→夭(精气渐衰);夭→泽(精气渐复)。

七、“形胜气者夭”、“气胜形者寿”:

形--形体胖瘦,气--精气盛衰,主要表现机体功能的强弱。

1.“形胜气者夭”:形体肥胖而精气不足,表现为精神不振、纳少乏力、机体功能低下,虽胖亦属不健康表现,多非长寿体质。

2.“气胜形者寿”:形体虽瘦,但精气充足,表现为精神充沛、神旺有力,虽瘦亦属健康表现,多为长寿体质。 一、舌诊的原理

1.中医诊舌的部位主要是舌体。丝状乳头与舌苔的形成有关;蕈状乳头的形态、色泽 改变,是舌体变化的主要因素。

2.舌与脏腑经络之间有密切联系。脏腑在舌面上的分布规律:舌尖反映心肺病变;舌中反映脾胃病变;舌根反映肾与膀胱病变;舌边反映肝胆病变。 3.舌象的变化与气血津液有关。

《中医诊断学》知识精华汇总!

2.望胸胁1)胸廓扁平--多属肺肾阴虚、气阴两虚或体弱。2)胸廓膨隆--多属久病咳喘,肺气不宣而壅滞。3)鸡胸、胁如串珠--肾气不足,发育不良。4)乳房红肿热痛,甚则破溃流脓(乳痈)--肝气不舒,胃热壅滞,或外感邪毒。3.望腹部1)腹部膨隆--膨胀、水肿等。2)腹部凹陷--脾胃虚弱,气血不足。3)腹壁青筋暴露--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lohh554fi8mpoi7oh3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