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英语教学大纲
外语教育不应仅以教学生背会多少个英语单词、掌握一些语法项目和考试能取得高分为目的。教育部从素质教育的高度为英语学科的教学目的重新定位,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学习策略的培养摆在英语课程目的的首要位置。把语言教学的目的定位于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使用英语的水平,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对“教学的目标与要求”作了必要的调整:
● 强调语言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语言使用的水平和用英语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水平。所以,修订大纲适当提升了对学生语言使用水平的要求,以便实现语言教学从注重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向注重培养语言水平过渡。
● 适当增加了词汇量。词汇量的适度扩充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只会有利于学生形成语言使用的水平。
● 修订大纲对语音知识、语法知识、词汇知识和语篇知识的要求上淡化了对知识点的掌握,而对各个项目的语言使用分别提出了要求。在语法项目中,补充了一条必要的语法项目——定语从句,但较大幅度地降低了对语法知识掌握的要求和测试的难度。
● 扩大了听和读的输入量,提出了40小时的泛听和10万字的泛读要求,从而把对学生技能和水平的要求落到了实处。
● 为体现注重对学生语言使用水平的培养,明确提出了终结性测试应包括听力测试、笔试和口试;强调了对学生综合语言使用水平的检测,明确要求在测试中减少单纯语言知识题的比例,并降低了此类试题的难度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最新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与要求的变化,家长,您是否应该重新定位对孩子的英语学习规划?!以下是我们从专业角度对听、说、读、写技能要求的一些解读。
1.在听的水平方面,修订大纲对“一级目标与要求”和“二级目标与要求”各有什么变化? 修订大纲在一级目标与要求中对听的语速、语言材料和听的目的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00词左右、与学生生活贴近的语言材料,以获取所需信息。
在二级目标与要求中,修订大纲提升了对听的水平的要求,强调在听的过程中,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获取信息,并提出了对泛听的要求,规定了泛听的最低量(不低于40小时)。 修订大约在听力方面更强调实用,更强调听的结果即获取所需的信息。修订大纲并不要求学生听懂语言材料中的每一个词,而是更强调听的技巧,即训练学生在听含有一定生词的语言材料时,仍能获取所需的信息。
注:中考以大纲规定的“二级目标与要求”为基本标准。 2.为什么在听力二级目标中提出“克服生词障碍”的要求?
修订大纲在二级目标中扩大了需掌握的词汇量和泛读词汇量,但这些词汇量并不能保证所选的听力材料中不含生词。另外,人们在真实交际中不可能只听到自己熟悉的语言;而根据上下文语境猜测语意的水平也是语言交际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注重对学生利用语境克服生词障碍水平的训练,才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
3.二级目标中对听力速度的要求为什么要提升到每分钟120个词? 听力理解水平是人们语言交际水平的重要方面。听和读一样,是人们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在实际生活中,听者往往难以控制所听材料的速度、语言清晰度以及说话人的言语表达特点等。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对声音信号的处理有一定的连贯性要求,即讲话速度并不是越慢越容易理解。较低语言水平层次的听力检测也应保持较慢但不失自然的语速。所以,要求学生的听力速度达到每分钟120个词基本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并且接近正常语速的要求。
4.泛听指什么?修订大纲为什么将泛听量定在40个小时? 泛听是指学生课外的听力理解练习。与课堂精听不同,泛听只要求学生了解听力材料的大意,获取必要的信息。泛听材料来源广泛,但应健康、丰富、生动有趣,与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关,其难度应与学生所学的精听材料难度相当或略高于精听材料。对初中学生提出课外泛听的主要目的是扩大其语言输入量,提升其听力技能,激发其英语学习的兴趣。
1.在口语教学部分,修订大纲要求学生能就熟悉的题材,利用图片、录像、多媒体等情景提示,根据要求实行表述和表达。“表述”和“表达”的区别是什么?
“表述”是对事物的客观描述,即当学生看到某张图片、某段录像或多媒体片段后,能够客观和真实地叙述出他的所见所闻。“表达”是在表述的基础上对事物作出评价,说出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情感等。
“表述”是口语教学中的低层次要求。一般情况下,当学生看到熟悉的题材,他们便能够使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说出有意义的句子,客观地描述这些题材。表达则是口语教学中较高层次的要求。在表达中,学生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就要求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所学知识,逻辑清晰地组织语言。在英语教学中,“表述”与“表达”同等重要。在初级阶段,要强调“表述”,培养学生基本的口语交际水平。随着学生水平的提升,要适当强调“表达”,以便使交际更真实、顺畅。
2. 修订大纲中语音部分为什么把“语调、节奏自然”放在“语音基本准确”之前? 很多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单音发得很标准,单词读得很准确,但说出的英语却让人听不懂。主要原因是语调和节奏掌握得不好。现代英语语音学的发展以及国内外英语语音教学的大量实践证明:教英语语音重点不应该放在元音和辅音的单音操练上(虽然适当的练习是必要的)。语音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对语调、重音、节奏的掌握上。元音和辅音仅仅英语的基本因素,但语调、节奏却是英语的特色和灵魂。在实际交际中,语调和节奏对于表意更为重要。相同的句子以不同的语调表达,句子的意思可能完全不同。所以,从语言的完整性来看,修订大观更增强调语调和节奏自然的重要性。
1.为什么把“从阅读中获得乐趣”作为教学目的之一?
修订大纲明确提出了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学习知识、获得乐趣,这样的要求拓宽了阅读范围,也强调了阅读的实用性。 对于思维活跃且求知欲强的中学生来说,获取信息和乐趣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阅读;也只有当学生明白阅读英文同阅读中文一样能够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而不但仅是为了应付考试,他们才会减轻并逐渐消除恐惧感,继而对阅读产生兴趣。
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阅读材料,以满足学生的阅读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单纯将阅读作为考试的重点只能遏制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导致学生害怕甚至讨厌阅读。
2. 修订大纲中规定:除教材以外,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应低于10万字,为什么?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一定量的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的基础,即语言的输出有赖于语言的输入。只有在大量吸收的基础上才能提升表达的技能,也只有在吸收信息和表达自己的意愿的过程中才能培养语言交际的水平。阅读作为一种吸收的技能,对培养学生的表达技能,如口语和写作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修订大纲要求泛读量达到10万字的目的在于增加学生吸收语言材料的量,巩固其语言实践的基础,使其形成语感,并获得使用英语的水平。 要实现上述目的,教师在为学生选择泛读材料时必须注意题材和体裁的广泛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广泛、实用和有趣的材料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成为一种快乐的学习过程。同时,广泛地接触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文章,能够加深学生对各国文化的了解和理解,使他们包容、批判地接受各国文化的精髓。这对学好英语和增长社会知识都是有益的。 3. 修订大纲对阅读速度的要求与试用大纲相比有什么变化?
修订大纲提升了对阅读速度的要求。这是信息化社会对外语课程提出的新要求。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要想靠很慢的阅读速度获得大量的信息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阅读速度的提升体现了对阅读水平要求的提升。因为阅读目的的不同,所使用的阅读技巧也不同。在为获取信息而实行的阅读中,逐字阅读的效率不高,且不利于学生理解文段大意与主旨。理应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抓主题、抓结构,不必每个成份都给了同样的重视,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能够一带而过。这样不但学生的阅读速度能够提升,而且阅读效果也会增强,阅读水平也会随之提升。
4.为什么修订大纲要提出对语篇知识的要求? 语篇这个概念在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修订大纲在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对语篇知识的要求,可见它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把自己限制在根据结构和语义理解英语,但是仅仅依靠句法和词汇学习第二语言是不够的。语篇知识的引入能够协助学生克服仅从字面理解英语材料,而不能理解其内在含义的困难。语篇分析致力于分析比句子大的语言单位以及它们的之间的相互顺序,同时也要考虑上下文的语境。提出对语篇知识的要求,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使用语言的水平。
1. 修订大纲中对“写”的要求的变化? 修订大纲提升了对写的应用性要求,提出能在语境提示下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体现大纲修订的指导思想——语言教学应突出对语言使用水平的培养。修订大纲要求学生使用所学的知识,练习写简单的书信、便条和通知等,要求学生能为图片提供简单的文字说明并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都强调了对学生写的水平和自我表达水平的培养。 2. 为什么修订大纲只提“在书面表达中力求表达形式基本准确”?
修订大纲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强调了语法的功能作用,并对口头与书面表达中语法的准确性提出了有区别的要求。口头交流首先是交流语意,即便是用不完全符合语法要求的句子或短语,只要对方明白说话者的意思,那就达到了交流的目的,因为在口头交流中能够使用一些手势、表情等。口头交流中能够不特别强调语言的准确性,准确性可服从于语言交流。但是,书面表达则应要求表达形式基本准确,因为书面表达没有诸如手势、表情等的辅助,读者只能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如果书面表达中表达形式错误,或不符合语法要求,读者就难以理解,有时甚至会造成误解。所以,学生学习语法后,在书面表达中应力求表达形式基本准确。
1. 为什么修订大纲增加了词汇量?
修订大纲将初中学生应掌握的词汇量作了调整。一级要求中把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从350个增加到450个。二级要求中把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从600个左右增加到800个左右,认读词汇从400个调整到400-500个,而且要求掌握200条左右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学生词汇量的不足一直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大难题。尤其在阅读和听力训练中,词汇的缺乏成为学生顺利完成任务的一大障碍。适当的词汇量是语言学习和交际的必要条件。修订大纲增加了词汇量正是适合了这个要求,使学生能顺利地用英语实行简单的交谈,听懂与本学段水平相当的听力材料,以适当的速度读懂与课文水平相当的读物,获取信息。总来说之,词汇量的适当增加是学生学习英语以及用英语实行交际的客观要求。
2. 修订大纲为什么要规定教师讲授时间不超过课时时间的30%? 修订大纲突出了语言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使用英语的水平。它规定在英语教学中应适当扩大听和读的输入量,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切实提升学生综合使用的水平。教师要设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的交际活动情景,增强学生语言实践的真实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和创造性使用语言的尝试,促动学生言语技能的发展,进而使学生逐步获得使用语言实行交际的水平。为了有效地保证学生的语言实践量,在课堂时间分配上,教师要控制讲授的比例,讲授时间一般不应超过课时时间的30%,
应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语言实践活动中去。 3. 修订大纲为什么规定考试要包括听力测试、笔试和口试? 考试是评价学生的重要手段和形式。修订大纲规定考试形式要包括听力测试、笔试和口试。当前,听力测试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所理解。听力测试能够检测学生通过听的活动理解和获取信息的水平,但不应把脱离语境的单纯辨音题作为考试的内容。笔试既可测试语言知识,也可测试语言水平。修订大纲规定笔试可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减少单纯语法知识题,并降低语法试题的难度;适当增加主观试题的比例,减少客观题,侧重对学生实际使用英语水平的考查。口语测试是语言交际水平测试的重要手段,其突出的优点是能够直接通过“说”这个语言行为,了解学生掌握英语的情况,从而有效地考查其使用语言实行交际的水平。通过听力测试、笔试和口试,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所以,初中英语教学考试应包括上述三种测试形式。
4. 修订大纲为什么不再把单纯的辨音题作为考试内容? 修订大纲指出,在听力和书面测试中不应再把单纯的辨音题作为考试内容。单个字母发音的准确性固然重要,但学生实行听的训练或听的交际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如果只注重单个字母的发音则不能达到此目的。更为重要的是,在听力理解训练中应把单词放在全句、全篇中来考虑,测试听力应该把单个字母的发音放在语句中来检测。只有这样,单个音才会有意义。此外,某个字母在一个单词中的发音可能是固定的,但一旦把它放在句子中,其发音有可能会因为上下文单词的影响而稍有变化。事实上,人们在用英语交流时,每个字母的发音不可能都非常标准,或多或少会因语流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所以,在听力及书面测试中,单纯的辨音题是抽象而无实际意义的。 5. 修订大纲中笔试题型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修订大纲中笔试题型的变化说明了测试模式正经历着从传统测试向交际性测试的转变。交际性测试既要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也要考查其在有意义的语言环境中恰当且得体地使用语言的水平。反思传统的中学英语测试,大量单纯的语音知识题和语法知识题所反映的仅仅是学生对语言知识结构的掌握情况,无法反映出他们在实际的语言交际情景中对语言意义的理解水准,以及使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水平。所以,单纯考查英语语言知识结构的题型理应相对应减少,难度也理应相对应降低。此外,因为主观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和语言表达的水平,也能够衡量学生综合使用语言的水平,符合交际性测试的要求,所以,笔试题型中客观题比例理应相对应减少,主观题理应相对应增加。 6. 修订大纲的语法部分为什么要加定语从句? 我们发现,一些初级阅读篇章中也含有定语从句。因为现在的文章不可能全用最简单的单词、短语或简单句组成,为了更形象生动地表达一些事物,作者不可避免地会用到定语从句。如果学生没有学过定语从句,阅读中很难理解作者的用意,有时甚至会产生误解,也导致了学生阅读效果的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逐渐地消失。同样,学生在写作时也会因没学过定语从句而不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所以,定语从句在语法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根据语用的需要,修订大纲的语法部分增加了定语从句。 7. 怎样才能降低语法检测的难度?
修订大纲中提出在书面测试中应降低语法测试的难度,这首先要适当减少语法测试题的量。我们掌握一门语言不应是仅仅掌握其抽象的形式及规则,语言形式和规则只有在语言使用中才有意义。学习语法的重要是掌握其功能,应把语法规则放入语言的使用中去实行检测,尽量避免单纯的语法检测题。我们能够把某个语法规则放入到某种具体的上下文中,这样则是在考查学生语法知识的恰当使用水平,而不是机械地考语法规则,这才符合语言学习的目的。此外,在测试题中会避免涉及一些非常罕用的语法现象。总来说之,会从语法的功能性角度出发,把语法纳入到整个语境中来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