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语文学术小论文(例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 . .

《围城》的艺术,艺术的围城

——小议《围城》的语言艺术

广雅中学 高一( )班 媛淇

【摘要】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如在中国文学史上筑起了一座围城,他人可以仰视但难以超越。《围城》能获得如此地位,其独特的语言艺术功不可没。在此就让我们从修辞手法、写作特点、行文风格这几方面,一起来欣赏《围城》的语言艺术吧。

一、巧喻连篇,浑然天成

钱钟书先生对比喻有如下理解:“比喻包含相反相成的两个因素,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彼此无法合拢又有不同之处,否则无法分辨。两者不合,不能相比,两者不分,无须相比。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开,则合得愈出意外,比喻就愈新奇,效果欲高。”?《围城》中那些信手拈来、浑然天成的比喻,是先生对自己理论的完美实践。

比喻句构成了《围城》中最精彩的部份。有人统计过作品中的比喻句有一千二百多条。看似无理的比喻句其实无比新颖准确。

就以我最喜欢的《围城》一开头的那个比喻句为例吧。

“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给太阳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

这个比喻句的主体是夜,喻体是浸了油的纸。看似毫不相关的东西,通过作者的妙笔连接起来,让人觉得无比妥贴。一提到油,人们除了想到它的黏糊外,还有它那种半透明泛着黄的色泽。夕阳西下,黄光笼罩,天色不甚明亮也不甚黑暗,恰似一泛着暗黄色泽的薄油纸。此处将夜与油纸联系起来,突出了夜色渐临、天光渐褪的轻微模糊感,让人再次领略了那种“薄薄一层的夜浮上天空,逐渐蔓延开,占据了朝的位置”的感觉。现在想想当我们看见傍晚的天空时确也有类似的感觉,但这种感觉一般只停留于我们模糊的意识里,顶多会想到什么“傍晚的天空抹上了胭脂”这种简单浅显的比喻,而不会像先生那样敏感地捕捉暮色初临的神韵。

“饥饿象镊子要镊破他的昏迷,他潜意识挡住它,渐渐这镊子松了,钝了,他的睡也坚实得镊不破了...”

这一个比喻则把“饥饿”比作了“镊子”,于是饥饿感顿时成了一个有形的可感知物体。

.. 专业. . .

. . . .

类似于“胃里被火烧火燎着”,把饥饿比作镊子更加突显了“饿”给胃所带来的煎熬——就像饥饿的镊子在他的胃里戳来戳去,叫他难以安眠。而“渐渐这镊子松了,钝了”暗示着意志战胜了饥饿感,方鸿渐的精神状态最终再次进入一片浑噩。“没有梦,没有感觉,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样也是死的样本。”这在侧面也烘托了方鸿渐在精神上痛苦、疲惫而又不断麻木的精神状态。

从上面两个比喻,我们便可以窥见钱钟书先生语言创作的一个风格:想别人所未想,大胆地把两种看似没有联系的事物巧妙地结合起来,让人们细细品味与咀嚼尔后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再妙不过的比喻。钱钟书先生的创新思维由此可见一斑。

二、妙笔连珠 善用谐音

《围城》妙笔还妙在情节上环环相扣,结成一串珍珠,令小说大放异彩。

例如船上那么仔细地描写了太太的儿子的相貌,是为了和后来出场的肥头大耳的元朗连上关系。方鸿渐买文凭一节到后来又扣上了学愈的假博士之环。学愈的假博士顺便拉上了高校长的“老科学家”和太太的“伪美国人”。原本寥寥几个情节一经环扣顿时丰富了情节。读者看得忍俊不禁的同时,还领悟到当时所谓的“名校”“新诗人”“权威”无不是些打着欺骗幌子,徒有其表的庸俗之物。可见,先生着墨之错落有致,点滴成声。

钱钟书先生在行文中还巧妙地运用谐音,调皮地拿自己笔下的人物开涮了一把。文纨之所以姓,唐晓芙之所以姓唐,好让周太太骂鸿渐时更显出“芝麻酥糖”之双关妙语:“什么酥小姐、糖小姐会看中他。”周太太一家之所以姓周,都是为了方鸿渐的父亲好在日记里写方鸿渐不食“周”粟。为了把梅亭骂个痛快,先生干脆借辛楣的脑瓜找出一个“梅亭”的同音词来“mating”(交配)把这个道貌岸然的老色鬼毫不留情地嘲笑了一番。

梅亭,梅亭,既然是以傲骨的冬梅为名,不知情的人还以为这个梅亭真是一个有铮铮傲骨的孤绝文士。实际上,这个国民党教育体制的学官,高校的教导主任,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男盗女娼,脑子里只有“交配(mating)”、男女关系这么一回事儿。一个“梅亭的”名字,便点出了他的思想境界。

从他在书中的实际表现看,如在长途汽车上讨好萍水相逢的女人,在小镇上勾搭妓女,见了女人就伸手和人家握手,此人就是一典型的老色鬼形象。但他在大学的教员面前又煞有介事地说什么“自古中西都将师生恋爱视作教育丑闻,所以未婚男教员不宜当女学生的训导”。结果末了方鸿渐引用了一句路上女人对他的“赞语”——“衲是好人啊”便将他弄得无话好说。看到这,实在是让人痛快不已,觉得这名起得真是恰当、巧妙。

而在笑过之后,我又不禁深深佩服起先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渊博广泛的学识。

.. 专业. . .

. . . .

三、嬉笑怒骂,讽中有泪

“那十五六岁女孩子的打扮,活像姹紫嫣红的大花园,又像在三棱镜下色散的太。只差一些轻浮蜂儿蝶儿凑过去。”

这又是个比喻,表面看来是夸女孩子做西洋打扮艳如“大花园”“太”,最后一句“只差一些轻浮蜂儿蝶儿凑过去。”又一下子把先前的“赞赏”打到谷底,只留下对于“俗艳”的讽刺,是典型的先扬后抑。但作者想要讽刺的不止是一个年轻女孩子的俗艳打扮。正如作者所写,当时的都市里“只养一个女儿,不惜工本的栽培,教会学校里所能传授熏的洋本领、洋习气,美容院理发铺所能创造的洋时髦、洋姿态,无不应有尽有。”

由此可见,中国人崇洋和努力洋化的结果,得到的只是一些“美容院理发馆”的“洋时髦洋姿态”,以及“教会学校”的洋玩艺,庸俗肤浅甚至取代了中国传统的温雅敦厚,形成大都市里上层知识分子的怪模样。如果说之前作者嬉笑怒骂的对象还是那些知识分子的愚蠢鄙俗。那么至此,作者想表达的已不是一般的对个人的讽刺。他要讽刺要反抗的是一种文化堕落。它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就像一根粗俗的刺扎进了中华民族厚实淳朴的掌心中去。所谓的西洋文化究竟是什么?本民族的文化就这样被舍弃吗?——纸背后,我们听见的是一位正直之士似笑实泪的沉痛呼号。

《围城》量使用了这样的讽喻,在冷嘲热讽中横生妙趣,但作者在行文中也流露出了弱国子民的悲哀。当方鸿渐去轮船码头准备搭船,到三闾大学去时又遇见了在海轮上看见的法国警察。“一个寒窘可怜的乡下法国人,现在倒成了挺胸腆肚子的‘大蛤蟆’。一个殖民者,在殖民地上首先是趾高气扬,这是第一个特性。既然在殖民地上,盘剥殖民地的民脂民膏,必然养得肚胖臀胖。”?

“大蛤蟆”刻画了法国巡警得意又愚蠢庸俗的形象,与法国巡警来华前“土里土气的乡下人”形成了鲜明的外貌对比。一个小小巡警尚且如此,那么那些常驻租界的外国高官又该如何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呢?这句话明写西方殖民者在中国地位高高在上,暗示了殖民者在中国的疯狂掠夺。以热讽抒哀情,更突显其“哀”。

先生在把这帮洋恶棍的丑恶嘴脸写得淋漓尽致的同时,又代表了被压迫的广大中国国民发出了悲痛的哀叹——连这样一个乡下人,只因为他来自殖民者的国家便可在我们的国土上作威作福。我们的祖国何时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平等,何时才能救她的子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吶!

四、以小见大,社情写照

.. 专业. . .

. . . .

作者在描写中国社情时,还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方家的婆媳关系就是中国社情在家庭方面的典型代表。

“大家庭里做媳妇的女人,平时吃饭的肚量要小,受气的肚子要大;一有了胎,肚子真大了,那时吃饭的肚子可以放大;受气的肚子可以缩小。”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在中国,婆婆和媳妇的争斗是根深蒂固的。

在中国传统社会,“多年媳妇熬成婆就是当时的婆媳关系的真实写照。”?这个“熬”字,带有很深的意味。所谓“熬”,就是忍气吞声、任劳任怨地接受传统观念加于女性的一系列限制,对个性进行彻底的改造以成为受公婆喜爱的“贤妻良母”。而像方鸿渐家这种“大家庭里的媳妇,几乎都没有任何地位,要少惹麻烦多做事,更要忍受来自一家大小的闲气。”?。“婆婆的权威就是媳妇的“熬”体现出来的。”?在传统社会小农经济结构及上千年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在媳妇自己还未成为婆婆之前都不得不屈服于婆婆的权威。

原本在传统社会里的婆媳力量对比中,婆婆占绝对优势。但到了近代,自由、平等、、人权等思想在各种救亡图存的运动中得到广泛地传播,女大学生女权主义者也频繁活动,要求妇女解放,要求男女平等。不得不说在这个时候婆婆对媳妇的态度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但在方家这样传统守旧的老文士家庭中媳妇接受的仍是“服从婆婆”这样的传统教育,“她们对未来还是存在一定的“期望”:即她们还能成为传统社会中有权威的婆婆。”?

不过,一旦媳妇怀孕了,婆媳关系立即产生大变动,媳妇地位大大提高了,有时候公婆还得让步。作者以“肚子真大了”,则“吃饭的肚子可以放大,受气的肚子可以缩小”,幽默地说明这个现象,语言既深刻又风趣。

而在校长高松年身上则凝聚了当时“高校校长”最典型的性格。

“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是位老科学家,这‘老’字的位置非常为难,可以形容科学,也可以形容科学家,不幸的是,科学家跟科学不大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

科学,日新月异,是不断进步的,一旦老化,也就跟不上时代,至于科学家,需要知识的基础,需要经验的积累,因此“愈老愈可贵”。而高松年只顾着人事经营政治投机,其花在科学上的精力虽然不知是否全无,但起码文中全无体现。 “老”字精练而深刻,一针见血道明了高松年只是打着科学家的旧牌子来跻身政坛,并无多少真材实料。这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学术界社情“仕而不优则学”的风气。

综上所述,《围城》里每一个人物都不是孤立的个体,他们或多或少都代表着自己所处的那个阶层的特点。一一分析,便能发现人物描写下的真实社会写照。

.. 专业. . .

. . . .

五、心理刻画,发人深省

作品中生动地描绘了一批精神空虚的现代中国上层知识分子的群像,也描绘出他们生活的那个污浊的社会环境。在文中,婚姻、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是个围城,无数人闯进去起初还能反抗到最后也只能向恶屈服。正如方鸿渐,他也曾经相信过,希望过,追求过,但最后还是日趋懦弱,日趋沉沦。

小说通过对鸿渐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揭示了他灵魂和命运的变化。起先,方鸿渐归国后逗留在繁华的。在这里,他迷恋上了唐小姐,产生了许多美好的憧憬。当被唐小姐识破本性后,方鸿渐的精神一下子跌到谷底。“方鸿渐把信还给唐小姐时,迟钝并无感觉。过些时,他才像昏厥里醒过来,开始不住地心痛,就像因蜷曲而麻木的四肢,到伸直了血脉流通,就觉得刺痛。昨天囫囵吞地忍受的整块痛苦,现在牛反诌似的,零星断续,细嚼出深深没底的回味。”

在被唐小姐拒绝后,方鸿渐的心理由原先的充满希望开始钝化,变得消极颓废。三闾大学的人与人的战争,虽然不见硝烟,却处处闪现着情场、名利场上的厮杀,这也让方鸿渐变得日益消沉,感叹道“天生人是叫他们孤单的,一个个该各归各,老死不相往来。”

随着在学校里关系的进一步恶化,方鸿渐渐渐看到灰色的生活在蚕食着他的生存意识、操守和灵魂,已无力反抗了的方鸿渐最终选择了在浑浑噩噩中幻灭。“一走或一死,像洋蜡烛一灭,留下的只是臭味”。

小说通过对方鸿渐的心理刻画,揭示了作为那个时代的“先进的知识分子”的无用软弱甚至迂腐的普遍性存在。诚然,在广泛的“围城”中,也有唐小姐诚挚的情意,君真心的友谊,可这些和坚实的“围城”相比是多么的虚幻和脆弱。就像鸿渐与唐小姐分别时,明明只要再坚持一分钟或为自己辩白几句就能与唐小姐重归于好,但他还是错过了最后的机会,黯然离开。这样的安排并非因为作者心狠手辣,而是作者想让读者明白在“围城”里,任何美好的情感都不过是昙花一现。就算此刻得到,也终将进入坟墓。

生活在“围城”里的知识分子倘若不能打破这个腐朽社会的“围城”,只能任由灵魂沉沦,无可自拔。对于这些深陷围城、毫无出路的知识分子,作者再多说什么也是无益的了。只能以一句发人深省的哲言结尾——“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含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六、结语

.. 专业. . .

语文学术小论文(例文)

....《围城》的艺术,艺术的围城——小议《围城》的语言艺术广雅中学高一()班媛淇【摘要】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如在中国文学史上筑起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lds92soy99da6a52gje3fmdy9ulfu00gh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