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写提纲
1. 设计依据
1.1 建设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和相关的合法证明文件
列出采矿许可证。
1.2 设计依据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列出设计依据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应按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分层次列出,并标注其文号及施行日期,每个层次内按发布时间顺序列出;依据的文件应为现行有效。 1.3 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列出设计采用的技术性标准。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分层次列出,标注标准代号;每个层次内按照标准发布时间顺序排列;采用的标准应为现行有效。 1.4 其他设计依据
列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依据的地质报告(包括专项工程和水文地质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安全预评价报告、相关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试验报告、研究成果及安全论证报告等,并标注报告编制单位和编制时间。
2. 工程概述
2.1 矿山概况
— 3 —
⑴简要说明建设单位简介、隶属关系、历史沿革等。
⑵简述矿区自然概况(包括矿区的气候特征、地形条件、区域经济地理概况、地震资料、历史最高洪水位等),矿山交通位置(给出交通位置图),周边环境,采矿权位置坐标、面积、开采标高、开采矿种等。
2.2 矿床地质与开采技术条件 2.2.1 矿区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
⑴说明矿床在区域地质单元中的构造位置,矿区主要地层、构造、岩浆岩体、影响开采技术条件的风化、蚀变特征,矿床成因类型。
⑵简述矿体形态、规模、埋藏条件、矿石性质、矿体围岩。 ⑶简要说明本项目的水文地质,包括气候、地形、地表水的汇水面积、水位、流量,含水层、隔水层、导水构造的性质、分布、埋藏条件及与矿体的空间关系,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积水的旧井巷、老采区、地下水和地表水系的相互联系,完成的水文地质工作及其成果或结论。
⑷简要说明本项目的工程地质,包括工程地质岩组划分,岩体质量评价指标,主要不良地质体描述,主要物理力学参数。
⑸简要说明本项目的环境地质,包括地震区划,地质灾害特征(种类、规模及分布),其他情况(自燃、地热、高地应力、放射性等)。
⑹简要说明本项目周边环境对开采的影响情况,包括周边的工
— 4 —
业设施及生产生活场所与本项目的距离及其相关情况。
⑺列出影响本项目生产安全的主要因素,如高寒高海拔、复杂地形、大水和突水风险、岩体破碎、高地温、高地应力、露天转地下开采、特定条件下的延伸开采等,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 2.2.2 矿床资源
简述地质报告或矿床模型计算的矿床资源/储量,并用表格形式列出各中段(或分段)的资源/储量。 2.2.3 开采现状和周边开采情况
说明本项目性质(新建矿山、改扩建矿山),如果是改扩建矿山则还应说明矿山开采现状、已形成的空区,开采中出现过的主要水文-工程地质及地质灾害问题,以及利旧工程的基本情况及安全状况、与原生产系统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2.2.4 其他
说明其他需要说明的有关情况。 2.3 工程设计概况
⑴说明编制本次安全设施设计的初步设计版本。
⑵简要说明开采方式、开采范围、首采中段、生产规模及服务年限、采矿方法、开拓和运输系统、充填系统、通风系统(包括空气预热、制冷降温等)、排水排泥系统、压风及供水系统、基建工程和基建期、采矿进度计划(含采矿进度计划表)、矿山供水水源、矿山供配电、矿山通信及信号、地表建筑物(主要与采矿相关的)、矿区总平面布置(包括废石场)、工程总投资、专用安全设施投资等。
— 5 —
⑶列出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相关内容可参考表2-1。
表2-1 设计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1 地质 全矿地质资源量/1.1 储量 矿石量 万t 品位 % 金属量 万t 铁矿和非金属矿可不列 数量 铁矿和非金属矿可不列 说明 本次开拓范围内1.2 利用的资源量/储量 矿石量 品位 1.3 金属量 万t % 万t 矿岩物理力学性 质 矿石体重 t/m3 岩石体重 t/m3 矿岩松散系数 矿石抗压强度 MPa 岩石抗压强度 MPa 1.4 矿体赋存条件 矿体埋深 m 赋存标高 m 矿体厚度 m 矿体长度 m 倾角 ° 2 采矿 2.1 矿山生产规模 矿石量 万t/a — 6 —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t/d a 数量 方法1 如:主井+副井+辅助斜坡道 净直径,深度 方法2 (名称) (名称) 说明 2.2 矿山基建时间 基建工程量 万m3 a 其中:副产矿石量 万t 工作制度 d/a 班/d h/班 m % t/d % % m 2.3 矿山服务年限 2.4 采矿方法 采场结构参数 所占比例 回采凿岩设备型号 出矿设备型号 采场生产能力 矿石损失率 矿石贫化率 2.5 中段高度 2.6 开拓方法 主要井巷 主井 如是斜井则写明是主斜—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