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资料 药膳不宜随便吃
现在,有些人盲目保健,该吃不该吃的东西都吃,有些商家为 赚钱,该做不该做的都做,其实,吃药膳的学问可跑龙套了,不 是每个厨师都能做,更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的。 就拿黄芪炖鸡、菠萝鸡片、冰糖莲子、鹿头汤这四道常见的药膳 来说,吃的讲究就很大。黄芪炖鸡春季食用,菠萝鸡片是夏季佳 肴,鹿头汤冬天喝最好,冰糖莲子秋季食最佳,不论时节,单论 作用,这四道菜也很不同,菠萝鸡片、冰糖莲子适于阴阳平和健 康的人食用, 黄芪炖鸡则是增强免疫力的药膳, 鹿头汤适宜阳虚 怕冷者,而阴虚火旺者则切忌食用。
国家对药膳是有规定的。 卫生部公布的药食两用的药材近 79 种, 现在市场上用的有 100 多种,有些药与食物相忌, 绝对不能胡吃, 例如治疗慢性支气管病的百合粮柚,食用时忌食油菜、萝卜、鱼 虾。
当然, 也有一些平常的药膳早已进入百性家, 吃一些根本没什么 害处,还特别有益健康,叨唠素炒百合 (肺清止咳 )、菊花茶 (清热 明目)、龙眼粥(健脾益肾)、山楂膳(消积养血 )、红豆粥(健脾解毒)、 绿豆粥(清热利尿 )等等,这些药腾普通人能吃,生了各种疾病的 人也能吃, 但是有一部分药膳是为患病特别配方的, 普通人不宜 食用 养身要有平常心
长寿之心人皆有之,养生之术人皆求之。养生,不能只求一 法一术, 也不能脱离现实生活, 更不能不食人间烟火而脱离人之 常情常态。 没有生活
只供学习与交流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质量的养生之术不但没的意义,甚至是痛 苦。中国传统养生的概念称为“卫生”、“养生”、“厚生”、 “摄生”和“道 生”等。“卫生”是保卫生命:“养生”是养 护生命;
“厚生”厚待生命;“摄 生”是调摄 生命;“道 生”则是要求 以上方面皆尊守一定的法度,就是《道德经》开篇明义的第一句 话: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意是“人要尊 循自然规律,自然要遵循宇宙规律,而宇宙要遵循一个法度,这 就是自然而然。“养生之道 ”是指养生原则,要求人们在日常 生活中要顺其自然,法于自然。 “养生之术”是指在养生之道法 则指导下采用的具体措施。 在我们平时日常生活诸多行为中, 如 吃、喝、拉、撒(尿)、睡、行、动、坐、卧、走等都涉及养生 措施。中医养生的特点是强调个体行动, 所采用的方法应根据每 个人条件不同,相应采用不同的养生措施 ,所谓“因人施养”, “审因施养”。在家庭、社会群体中,每个人的养生措施并不强 求统一。例如,甲需要重点加强体育锻炼, 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 而丙则需要着重调摄心态,如果我们对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红皂 白,一律要求他们加强体育锻炼,或一律改变饮食结构,或一律 养神静心,这样就不一定符合每个人的需求了。 再有养生措施 不能刻意追求,也不能勉为其难,更不必活人受罪。在现实生活 中, 我们曾看到有的人为追求“清静无为”就整日闭门谢客, 盘腿打坐,闭目养神 ,也有的人整日留恋山野之中,手舞足蹈, “采气补身”,还有不少人在“生命在于运动”口号感召之下, 风雨无阻,终日爬山或在公园里摔打筋骨,也有的人为追求“老 有所乐”便日以继夜地“搓麻”不止,更有一些富有人士为追求 长生不老, 对珍奇名贵食品和补品情有独钟 ,, 我们以为, 如此养 生不但不利于健康长
只供学习与交流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寿,反而会损身折寿。 总之,养生,就是 要根据生命规律, 在平日生活中以平常心态和行为, 适当地养护 身心,保持或增进健康,减少疾病,起码达到不求延年益寿,但 无病久安的目的。
养身要有平常心
长寿之心人皆有之,养生之术人皆求之。养生,不能只求一 法一术, 也不能脱离现实生活, 更不能不食人间烟火而脱离人之 常情常态。
没有生活质量的养生之术不但没有意义,甚至是痛苦。中国 传统养生的概念称为 “卫生”、“养生 ”、“厚生”、“摄生”和“道生” 等。“卫生”是保卫生命; “养生”是养护生命; “厚生”是厚待生命; “摄生 ”是调摄生命; “道生”则是要求以上方面皆遵守一定的法
度,就是《道德经》开篇名义的第一句话: “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意是 “人要遵循自然规律,自然要遵循宇 宙规律,而宇宙要遵循一个法度,这就是自然而然。 “养生之道 ” 是指养生原则,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顺其自然,法于自 ”
然。“养生之术 ”是指在养生之道法则指导下采用的具体措施。
再有养生措施不能刻意追求,也不能勉为其难,更不必活人 受罪。 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曾看到有的人为追求 “清静无为 ”就整 日闭门谢客,盘腿打坐,闭目养神,也有人整日留恋山野之中, 手舞足蹈, “采气补身 ”,
只供学习与交流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还有不少人在 “生命在于运动 ”口号感召 之下,风雨无阻,终日爬山或在公园里摔打筋骨,也有人为追求 “老有所乐 ”便日以继夜的 “搓麻 ”不止,更有一些富有人生为追求 长生不老,对珍奇名贵食品和补品情有独钟 ?我们以为,如此养
生不但不利于健康长寿,反而会损身
中药基本常识
人人都知道,如果风寒感冒,熬点 “生姜红糖汤 ”喝一喝,盖 厚被子出一身汗,睡一觉后就神清气爽,感冒不治而愈。 —— 其 实,生姜、红糖、大蒜、葱白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中药。我们 在吃生姜的时候,感觉味道温辣,属于 “温热 ”型的中药。而 “薄 荷”(比如我们吃的薄荷糖、用的薄荷牙膏等)则感觉有些凉丝 丝,其实,薄荷也是常用的中药,属于 \“寒凉 ”型的中药。 中医
为什么能治病呢?如果你发热属于热症, 就用 “寒凉 ”型中药(比 如薄荷),让人体温恢复正常值;如果
你发冷属于寒症,就用 \温热\型中药(比如生姜),让人体 恢复正常值,从而恢复健康。 以上,只是最简单的分类方法, 也就是说,把疾病和中药只分为了两类:热型、寒型。事实上, 中医的分类更加细密些,一般分成五类:风、热、湿、燥、寒。 --这种分法实际上是 \五行 \的体现。春天(木月)容易起 “风”; 夏天(火月)就会炎 “热”;长夏淫雨霏霏产生 “湿”气;秋天(金 月)容易干 “燥 ”;冬天就会 “寒”。 下面,我们
只供学习与交流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就说说日常生活 中常见或者时常听说的中药:
祛风药:能让 “风”型的疾病发散。
生姜(偏热);薄荷(偏寒);菊花 --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 你可能没想到吧,吃个薄荷糖、喝碗菊花茶,都能够达到 “发散 ” 病邪的作用。
祛热药(寒凉药):能够驱除 “热性疾病 ”。 大家都会记得, 在非典期间,为了防止发烧症状的非典,一时间,板兰根成为药 店里最强手的药物,那只很长时间脱销,那时候,要送礼,一大 袋板兰根是最为贵重而有情谊的礼品。 --非典的症状是发烧,而 板兰根的特点是 “寒型药 ”,能有驱散热疾之效。黄连,是大家最 熟悉的中药, “良药苦口利于病 ”,说的就是黄连。
祛湿药:能够泻利祛湿、化瘀活血、理气化滞(注意: 的概念很广,包括痰、瘀、滞等)。冬瓜皮,也是中药,如果小 便不通,冬瓜皮煮汤就能很快通畅水道。而巴豆,是大家在电影 中常看到的,古人捉弄人和喜欢让对方误食巴豆, 这样就会让人 大泻不止。月季花,也是中药;桃仁,也是中药。你可以想象: 武侠小说中,桃花岛上的黄药师,能用月季花、桃仁制造化瘀活 血的妙药,避免武打争斗中的淤血之疾。
湿”
祛燥药:能够驱除 燥性疾病”。杏仁能够润燥,秋天常喝杏 仁茶,能够起到润燥通肺的作用(秋天属金、肺)。
蜂蜜也是中药,如果老年人大便干燥不畅,蜂蜜具有润华、 宣泄的功
只供学习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