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荀子名实论中的传播观念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荀子名实论中的传播观念解析

作者:徐思凡

来源:《新闻世界》2012年第11期

【摘 要】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也是继孔孟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代表,其学说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影响深远。本文以荀子的名实观为出发点,从传播学角度对《正名》篇做出新的解读,将“天官意物”“心有征知”的人内传播视为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并从传受双方“共通的意义空间”的角度探讨“正名”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对“辨说”的社会舆论整合功能进行考察。 【关键词】荀子 名实论 传播观念

名实关系问题在先秦哲学中原本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与天人之辩、古今之争、礼法之论共同构成了先秦哲学的几大中心议题。①名实之辩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与一个思想家的世界观、认识论、政治思想等莫不息息相关②,荀子关于名实问题的论述,虽未能脱离其为政治学说、礼义之道服务的本质,但当中所体现的丰富的理论思维和逻辑内涵,仍堪称先秦思想中的亮点之一,为古代逻辑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至于有学者认为,“在我国语言史上,荀卿被视为第一个重要人物”。③由于“名”的作用是解决人的思维与对象物之间的关系问题,因此它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荀子《正名》篇中的许多论述,体现了他对名实关系及其重要性的独到见解,对于我们理解荀子的传播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天官意物”“心有征知”——积极、能动的人内传播

作为先秦时期的一位重要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荀子对中国古代哲学各方面都有重要的贡献,在认识论方面尤其具有丰富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④在《正名》篇中,荀子创造性地阐述了人的认识活动与“名”的制定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知者为之分别制名以指实”的观点,认为事物之所以有不同名称的原因在于“缘天官”和“心有征知”。

“天官”包括:耳、目、口、鼻、形体和心,其中“心”处于中心地位。荀子在其《天论》篇中,曾对“天官”与“心”做出过解释:“耳、目、口、鼻、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谓天官。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谓天君”。

荀子认为,人的感官在外界的刺激下,会产生不同的感觉,每一种感觉由对应 “名”来表示,但不同的感官刺激并不能直接形成某种特定的经验,必须借助“心”,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来主宰我们的感官,故“心”又被称为“天君”。

按照荀子的上述观点,我们可以把人的认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感觉阶段:即感官感知外界,获得感性材料。二、知觉阶段:“心”对各个感官所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

荀子名实论中的传播观念解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荀子名实论中的传播观念解析作者:徐思凡来源:《新闻世界》2012年第11期【摘要】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也是继孔孟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代表,其学说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影响深远。本文以荀子的名实观为出发点,从传播学角度对《正名》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l5ls50ggm2cg5h8ins237lyd0yjbf015u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