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333教育综合之外国教育史 (1)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333教育综合之外国教育史(下)

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

《外国教育史》

第六章 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 杜威

26.杜威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一、教育实践活动

二、论教育的本质(从做中学)

(1)教育即生长。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生长,提出了着名的“儿童中心主义”教育原则,认为儿童生长不仅要靠内在条件(兴趣、本能、可塑性、习惯等),也需要外部条件(社会环境)。 (2)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的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生活作准备。 ①学校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②学校要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根据教育即生活,杜威又提出“学校即社会”的教育原则,即学校不仅要教人成才,也要教人成人,使学校成为社会的同时也让学校成为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 (3)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

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所有的知识,而是让他们在生活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他又提出了另一个教学原则——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 三、论教育的目的

教育无目的,教育除了其本身的目的之外别无其他目的。 四、论课程与教材

强烈反对以传统教育以即有知识为中心的课程和教材,提出教材心理化,在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让儿童从做中学。 五、论思维和教学方法

提出从做中学,在思维方法上提倡反省思维,即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解决困难。 思维五步法的五个步骤: 疑难的情境; 确定疑难所在;

做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 确定哪个假设可以解决疑难; 验证这个假设。 六、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的作用是协调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强调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关于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他认为应该在社会中进行,要求学校、教材、教法都渗透社会精神,把学校的现实生活、教材和方法称为学校德育的三位一体。 27、杜威的儿童中心论的主要观点

他提出“儿童是中心,是起点,是目的”,要求教师应该考虑儿童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他们的特长,尊重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19世纪中期以后,资本主义确立并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逐渐普及。对于教育,则存在拜托一般文化教育和古典文化教育,而走向生产性、实践性教育的倾向,原来传统的教学方式偏重灌输说教,与新时期要求的教育以及培养的人才之间矛盾日益尖锐,出现了现代教学体系,杜威是其中的代表。

他把赫尔巴特作为传统教育的主要代表,给予了强烈的批评,抨击赫尔巴特剥夺了儿童自我活动的余地,实施强制的、非民主的教育。

杜威认为传统的教育消极的对待儿童,机械的使儿童在一起,课程和教学方法的划一是在儿童以外,重心是在教师、教科书等,唯独不在儿童自己的直接的本能和活动。 针对传统课程编制的弊端,他提出要改造课程,是能真正适应儿童的生活:

(1)儿童和课程之间不是相互对立,而是互相关联的,儿童是起点,课程是终点。只要把教材引入儿童的生活,让儿童直接去体验,就可以使儿童从起点走向终点;

(2)学校科目是相互关联的中心点,不是科学、文学等,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28、 五步探究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时间活动、根据杜威科学的实验主义探究方法和反省思维方式,提出: (1)疑难的情境; (2)确定疑难所在;

(3)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 (4)推断那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 (5)验证这个假设。

这种方法重视科学探究思维,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能力,与传统教育理论有着本质区别。但该方法过于注重活动,忽视了系统知识的传授,泛化了问题意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诸多影响教育质量的问题。

29. 杜威的课程与教材论及现实意义

杜威是美国着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进步教育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少数几个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

他立足于现代社会讨论教育问题,积极吸收人类文化的多方面成果,建立起宏伟的教育理论,为后人留下丰富的教育思想遗产。

他批判传统教育以课堂为中心的课程和对儿童的压制。他认为,课程和教材必须建立在社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提出了从做中学为中心的活动性课程和经验性课程,主张以活动作业取代传统的书本式教材,主张以教材心理化来使儿童同时获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杜威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的巨人,其教育系统不仅全面,更洋溢着清新的现代气息。杜威教育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教育的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的结合,使教育过程本身是有趣的、有利于儿童的,且又富有实效,有利于国民生计。

这种教育观能使学生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使学生富有智慧。这种教育体现了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结合,源于实践又高于现实,希望通过教育这种手段使不完善的现实走向完美的理想之境。 历史地位:立足于新现实、新理论,宣告了教育理论旧时代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开始。 30. 杜威从做中学理论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

做中学是杜威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但他所理解的实践只是做,把做看成是人类本能的活动。杜威尖锐的批判了僵化的形式主义教育,儿童只是被动的接受一知半解的东西。他肯定了赫尔巴特在教学理论上的重大贡献,但同时又指出,他忽视了最重要的东西,即儿童具有寻找机会主动表现自己的生命能力。

教师应该遵循儿童获取知识的自然途径,为学生提供一定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杜威在做中学的具体实践中却走向另一个极端,即把传统的教学经验统统否定,,致使美国教育出现了'质量低下的恶果。

这是一种真正的好教育,潜移默化,日常积累。因此,教育应该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首先,营造和谐的家庭心理教育环境; 其次,创造良好的幼儿园环境;

最后,争取社会的支持创造良好的环境。 赫尔巴特

31. 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

根据他的主张,统觉过程的完成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环节:感官的刺激、新旧观念的分析联合、统觉团的形成。与此相应,提出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单纯的提示教学、分析教学、综合教育。这三种教学方法之间的联系,就产生教学过程。他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在内的规范化教学程序。

他认为兴趣活动可分为四个阶段:注意、期待、要求、行动。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的思维状态有两种:专心、审思。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四个阶段: 明了:当一个表象出现,兴趣活动对它产生注意,这时学生处于静止的专心活动,教师运用直观教具讲解,进行明确的提示,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表象,以做好观念的联合,即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联合:由于表象的产生并进入意识,激起原有的观念活动,因而产生新旧观念的联合,这时兴趣活动处于获得新观念的期待阶段,教师的任务是与学生进行无拘无束的谈话,运用分析的教学方法。

系统:新旧观念最初形成的联系并不有序,因而需要对前一阶段得到的结果进行慎思,兴趣活动处于要求阶段,需要用综合的教学方法,使新旧观念的联合系统化,从而获得新的观念。 方法:新旧观念的联合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活动,通过联系巩固新习得的知识。

32. 赫尔巴特课程理论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主张:

一、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性趣相一致

经验: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经验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但儿童早期的经验并不是完美无缺的,需要教学加以补充整理,反应在教材中为直观教材。

兴趣:兴趣存在于经验之中。因此只有与儿童经验相联系的内容,才能引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它能使儿童保持意识的警觉状态,从而更好的接受教材。 兴趣课程体系:赫尔巴特把多种多样的兴趣分为两大类: 经验的兴趣: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 同情的兴趣:同情的、社会的、宗教的 各种经验兴趣对应应设的课程。 二、课程设计要以相关和集中为原则

相关:学校不同课程的安排应当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集中:在学校所有的课程中,选择一门科目作为学习的中心,其他科目都作为理解和学习它的手段。

三、课程与儿童的发展相呼应

儿童个性和认识的发展重复了种族发展的过程,故在儿童学习过程中要按人类认识发展史上的相应阶段取得的文化成果来安排课程。 婴儿期——加强身体保护

333教育综合之外国教育史 (1)

333教育综合之外国教育史(下)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外国教育史》第六章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杜威26.杜威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一、教育实践活动二、论教育的本质(从做中学)(1)教育即生长。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生长,提出了着名的“儿童中心主义”教育原则,认为儿童生长不仅要靠内在条件(兴趣、本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l51r0bhl15gf8x599ez10e609m8f001be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