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法治熏陶知行合一
作者:孙涛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9年第11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规则意识;法治意识;道德教育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生活,审视童年生活,注重自己的行为规范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使学生从小形成道德自觉,接受规则、法治的熏陶。笔者认为关注“明”与“暗”、“内”与“外”、“生”与“师”等方面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规则意识,获得法治熏陶,达到知行合一的启蒙教育效果。
一、钻研教材,关注“明”与“暗”的内容,培养规则意识
从目前使用的教材来看,文本所载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侧重于学生行为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明”的内容。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是延伸,是“暗”的内容,主要凸显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这一“明”一“暗”,给教师提供了教学的空间。“明”的内容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师要让学生多读自悟;对于“暗”的部分,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自然浅显地予以揭示,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如教学《周末巧安排》一课,在带领学生讨论“小宝,不可以”的内容时,笔者提问学生:“在自由的周末,为什么还有许多的‘不可以’?”然后播放一个幻灯片:“我叫小刚,爸爸妈妈工作忙,对我特别信任,到了周末总是让我自行安排,所以我周末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常常睡到中午才起,早饭连着午饭一块吃,下午不是玩游戏就是看电视,作业总是周日晚上做,有时要做到深夜。现在我很后悔,没有爸爸妈妈的提醒督促,我的眼睛越来越模糊,周一上课没精神,成绩也越来越差,大家可不要学我!”放完幻灯片,笔者问:“小刚的烦恼是什么?”学生争着回答:“早上没人喊就不能按时起床!”“不能约束自己,不能先完成作业再玩。”“没有爸爸妈妈的提醒督促就不自觉。”“没养成好习惯,拖拖拉拉,做事没有主次。”……在学生充分討论的基础上,笔者适时引导:“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不仅想把我们养大,还想把我们培养成材,为此在家立了不少‘不可以’的规矩,这是爱我们的表现,我们要多理解,这样才能为我们将来融入法治社会打下基础。你们想想,进入社会后,你能想怎样就怎样吗?其实,这些规则就是帮助我们养成好习惯,然而好习惯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贵在坚持。”……这样教学,使学生的规则意识得以培养。
二、深入生活,关注“内”与“外”的交错,丰富规则内涵
这里,“内”指的是课堂,“外”指的是课外。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让教学根植于学生的生活,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的生活。教材中的文字内容极其简单,这为教师密切联系学生生活进行教学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