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野下森林公安工作优化的思路
一、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森林公安工作面临的挑战 生态文明建设是历史赋予森林公安的新使命,也是当代森林公安价值实现的新载体。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任务,对各级森林公安机关和森林公安民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当前森林公安队伍依然还存在着不能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环节和方面。主要包括: (一)执法观念滞后
森林公安机关既是国家的一支重要的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
力量,同时又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参与者。长期以来,我们特别注重从法律视角加强和完善森林公安队伍的建设,严格要求森林公安民警公正、文明执法,不断增强执法的素养和能力,队伍建设总体卓有成效,为有效维护林区治安、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我们在强调森林公安机关执法能力建设的同时,却忽视了森林公安机关不单纯是一支普通的司法力量,其职责和普通公安机关有很大差别,它同时又肩负着参与国家生态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全部司法活动最终是服务于生态建设这一使命的。我们在森林公安队伍建设中,主要侧重于其作为治
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方面的建设,而没有从其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高度深刻认识森林公安工作的重大意义,对森林公安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作用缺乏深刻的理性认识。在实际工作中,森林公安作为普通执法者的角色意识较浓,而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主动参与者的角色意识较为淡薄,由此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作方式就是出现林业行政案件和治安刑事案件后,强调处罚和打击多,而从自身工作的特性出发思考如何积极参与生态建设却比较少。这种被动的工作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生态和林业建设的需要。 (二)人员素质不高
据1998 年统计,全国警察队伍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总人数的36%,而森林公安仅为24%,到2002 年底,全国森林公安队伍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民警占民警总数的42.8%,中专(高中)文化程度的民警占民警总数的51%,同时还有6.2%的民警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森林公安队伍中有半数以上的在职民警未受过高等教育,离国家对公务员须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队伍的整体文化水平偏低,这与《人民警察法》对民警的学历要求也相差甚远。特别是还有一部分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民警,面对日益繁重的森林公安保卫任务,其文化水平、业务能力已难以适应需要。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努力提高森林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另外,森林公安目前缺
编六千多人,每年自然减员达2000 余人,增员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林业系统干部内部调剂,这此补充的人员绝大多数 未接受过公安院校的正规教育。 (三)工作方式单一
长期以来,森林公安形成了“重打击、轻预防”、“重处罚、轻教育”的事后工作方式,森林公安民警的主要职责就是行使打击和处罚两种职能。从法律的视角来看,森林公安机关和民警的工作模式基本符合要求,但从社会意义来看,这种事后工作模式远远不能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由于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许多濒临灭绝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都具有不可再生性或再生周期长的特点,森林公安机关如果只注重事后打击和处罚,至多对于各种违法犯罪现象能起到震慑作用,维护了法律的尊严,而这种行为本身对于已经遭到破坏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并不能起到任何实质性弥补作用,这正是目前森林公安工作中工作方式单一的突出表现。所以,森林公安机关必须尽快转变工作方式,建立林区警务新模式,采取警力前移,加强基础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监管,做好预防工作,防止犯罪案件的发生,减少森林 资源的损失,把事后打击和事前预防有机结合起来,完善森林公安工作的长效机制,不断推动森林公安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二、当前进一步优化森林公安工作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