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这首诗颈联两句都用了典故,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素养。解答此题,首先需要对这两句诗进行理解。诗人借助“庄周梦蝶”的典故,意在表达为了能一直与牡丹相伴愿意变为蝴蝶;借助“鲁阳挥戈”的典故,意在说明为了留住美好的牡丹,希望时间停留,春光勿去。表达了诗人对牡丹花的喜爱和不忍离别之情。
答案:①上句借“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诗人为了能一直与牡丹相伴愿意变为蝴蝶。②下句借“鲁阳挥戈”的典故,表明诗人为了留住美好的牡丹,希望时间停留,春光勿去。③诗人借用典故表现了对牡丹的喜爱和不忍离别之情。
诗歌鉴赏:首联用“不必繁弦不必歌”来表明诗人宁愿在安静的环境中与牡丹相厮守,表现出诗人对牡丹的用情之真、情谊之深。颔联上句写红牡丹,直接用“殷鲜”突出其娇艳欲滴的特点,又运用比喻,以美丽的红霞比喻怒放的红牡丹,展现其令人惊艳的情态之美。颔联下句写白牡丹,想象月下一幅澄澈明净的景象,水中倒映着明月,在风的吹动下,泛着清波,以此来描绘白牡丹的素洁淡雅之美。颈联借用典故,表明诗人对牡丹的喜爱和怜惜,希望时间可以停留,春光勿去。尾联写诗人感慨就算重来也会像今日与牡丹离别一样伤感,到时只能看到牡丹随风凋落,为莎草作陪衬的景象了。全诗在感伤中结尾,为惜花的主题补上最后一笔。
四、(石家庄市2019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7~8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起笔两句以如椽之笔描绘景物,黄云、紫塞、女墙、乌啼,边塞苍凉之感油然而生。
B.“落日”两句,有远有近,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场面宏阔,呈现一片苍茫萧索之景。
C.这首词意境雄浑,黄云浩渺,紫塞绵延,万山横亘,猎马驰骋,抒发了戍边的豪情。
D.词作上阕遒劲豪迈,下阕韵致绵长,从浩荡塞歌转为低回离歌,格调豪迈而幽婉。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抒发了戍边的豪情”错,本词虽然词风豪放,意境开阔,但“黄云”“紫塞”“落日”等词色调苍茫,乌啼、马嘶声声悲凉,况且词人明确说“笳声听不得”“秋梦不归家”,由此可知词人想要表达的应是戍边之苦和思家之愁,而非“戍边的豪情”。
答案:C
8.词人在下阕是如何抒发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的?请具体分析。(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本题解答方向指向明确,考查下阕的抒情手法。下阕共四句,前两句借景抒情,听不得的笳声、空寂的城池、无边的黑夜使词人倍感孤寂,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第三句直抒胸臆,用不得归家的秋梦直接表达思乡之情;最后一句以景结情,通过灯花纷落的残灯,可以想见词人的孤寂和思乡情切。
答案: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空城、黑夜、笳声呜咽,使词人更感孤独萧索,引发其思乡之情。②直抒胸臆。“秋梦不归家”一句直接点出深沉悲怆的思家之念。③以景结情。“残灯落碎花”写残烛燃尽,灯花纷落,词人归梦不成,辗转难眠,思家之愁在这漫漫长夜愈深愈浓。(若答“以哀景衬哀情”或“衬托”亦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诗歌鉴赏:这首词作于词人的妻子卢氏病故后,词人秋天随康熙帝巡边塞时。词人离家来到千里之外的边塞,触景生情,深秋的梦也不能带他回到家乡,未免孤寂,生出思乡之情,于是创作出了这首抒发满心愁绪的词。
上阕写塞上黄昏之景,描绘边塞黄昏苍凉的秋色。首二句以如椽之笔写景,不胜开阔,直追盛唐边塞诗。接着写“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豪壮大气不改,初添萧索苍茫之感。上阕四句,连而读之,自是一幅流动的画面:近有城墙西畔的“啼乌”,远则是落日与群山,在红红的落日与苍莽的群山的衬托中,又有萧萧而鸣的猎马飞驰而来。词中的景,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把边塞景色的特点展现出来。
下阕描绘入夜之景,抒发思乡之情。塞上本就多悲凉之意,再与词人的远戍之苦、思家之心融合在一起,当胡笳吹起时,那充溢着悲凉情调的声音,使词人的心情也随之沉重起来。故而词人说“笳声听
不得”,因此整片词的词情忽然黯淡起来。而“空城黑”三字,又为词境增加了些许凄凉之意。“秋梦不归家”直抒胸臆,道出了深蕴在词人心中的悲怆孤独的思乡之情。“残灯落碎花”则写眼前实景,残灯相伴,灯花如泪,簌簌落下。末二句将词人的思乡梦不成与眼前的残灯结合,簌簌而落的灯花又何尝不是词人心碎的隐喻,一个“落”字而境界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