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验题
22.两套如图所示装置,分别为装置①和装置②,各盛有2g锌粒(颗粒大小相同)。 实验①:在装置①中加入40mL1mol/L的硫酸
实验②:在装置②中加入40mL4mol/L的硫酸。比较二者收集10mLH2时所用的时间。
(1)当收集到10mLH2时,哪个实验所耗时间较长?(填写实验序号)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塞外移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
A.均匀外移B.先快后慢C.先慢后快D.先慢后快然后又逐渐减慢 你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 2.答案:B
?19?解析:A、199F微粒的质量数为19,电子数为10,错误;B、9F微粒的质子数为9,中子
?19?数为10,正确;C、199F微粒的质子数为9,电子数为10,错误;D、9F微粒的中子数为
10,电子数为10,错误。 3.答案:D 解析: 4.答案:B 解析: 5.答案:A
解析:第三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中阳离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均依次减小,但阴离子半径均大于阳离子半径,A项错误;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逐渐增强,则HClO4、H2SO4、H3PO4、H2SiO3的酸性依次减弱,B项正确;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则HCl、H2S、PH3的稳定性依次减弱,C项正确;金属性越强,相应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则Na+、Mg2+、Al3+的氧化性依次增强,D项正确。 6.答案:B 解析: 7.答案:B 解析: 8.答案:C
解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因为断裂旧键要吸收能量,形成新键要放出能量,A正确;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B正确;图Ⅰ所示的装置不是原电池,故不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C不正确;图Ⅱ所示的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其为放热反应,D正确。 9.答案:A
解析: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起初速率很慢,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常采用加入少量硫酸铜的方法,发生的反应为:Zn+Cu2+=Zn2++Cu,铜附在锌的表面上,形成原电池,从而加快反应速率;A正确;中和滴定实验时,滴定管需要润洗,润洗后才能装溶液,如果直接装液,会造成所盛装的溶液浓度降低,带来实验误差,B错误;漏斗内的滤纸在接触硬物时,很容易被损坏,所以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要想提高过滤速率,通常采用负压操作(如抽滤),C错误;氯化铁溶液容易发生水解生成难溶性碱Fe(OH)3,而使溶液变浑浊,所以应在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以抑制氯化铁的水解,若加入铁片,发生2Fe3++Fe=3Fe2+,反而使氯化铁溶液变质,D错误。答案选A。 10.答案:D 解析: 11.答案:B 解析: 12.答案:C 解析: 13.答案:A
解析: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结构不同的单质(同素异形体),在101kPa时,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能,说明石墨的总能量低于金刚石所具有的总能量,石墨较稳定。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14.答案:D
解析:对于一个反应来说,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不变,不用纯固体或纯液体来表示反应速率,B、C均错误。对于一个反应来说,各物质的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A应为v(A)=2v(B),A错误。D符合规律,D正确。 15.答案:A 解析: 16.答案:C 解析:
17.答案:(1)碳; (2)Na; (3)HNO3; (4)H;
(5)NH3+HCl=NH4Cl 解析:
18.答案:(1)吸收;945; (2)放出;2346; (3)93;放热 解析:
19.答案:(1)Cu;AgNO3溶液; (2)正;Ag++e-=Ag (3)Cu-2e-=Cu2+ 解析:
20.答案:(1)2N
M
(2)0.5mol/(L·min)或0.5mol·L-1·min-1 解析: 21.答案:(1)(2)1.11或(3)BC (4)830 解析:
22.答案:(1)实验①,因为浓度小的反应速度慢。
(2)D;此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随反应的进行,H+浓度不断减小,反应速度减慢 解析:
c(CO)?c(H2O);吸热
c(CO2)?c(H2)10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