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夏季养生指导
夏季,指农历5月至7月,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
夏季养生应注意以下内容 一、衣
夏季暑热之要适当的少穿衣,注意选择衣料,尤其丝绸、棉布,真丝等最好;少穿紧身衣,以利身体内排出的汗气散发,要勤于换衣,防止汗液浸湿生细菌。衣服的颜色多选择浅色。 二、食
夏季汗液排泄多,应多喝水。在饮食方面应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应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如鸭肉、鲫鱼、虾、瘦肉、食用蕈类(香菇、蘑菇、平菇、银耳等)、薏米等等。此外,亦可进食一些绿豆粥、扁豆粥、荷叶粥、薄荷粥等“解暑药粥”,有一定的驱暑生津功效。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不宜食用。
中医学中夏季为心之所主,其味在苦,因此应适当的补充一些苦味的食物。如苦瓜、苦菜、莴笋、芹菜、蒲公英、莲子、百合等蔬菜,
这些苦味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氨基酸、苦味素、维生素及矿物质,具有消暑、退热、除烦、提神和健胃功能。
夏季可适当饮些清凉饮料,如酸梅汤、菊花茶等。但不可偏嗜寒凉之品,另外,吃些醋,既能生津开胃,又能抑制杀灭病菌,预防胃肠道疾病。 三、住
夏季则宜晚睡早起,宜比春日稍晚点睡、早点起;结合夏天白昼长的特点,中午尽量午睡片刻,养足心脏阳气,有助缓解疲劳,切记不能在楼道、屋檐下或通风口的阴凉处久坐、久卧、久睡。更不宜久用电风扇及空调,易受风寒侵袭,吹的时间过久可能会引起头痛、腰肌劳损、面部麻痹或肌肉酸痛等。不要在露天及阴冷的地方过夜,以免感受湿邪。中医学中,湿为阴邪,好伤人体阳气。因其性重浊粘滞,故易阻遏气机,病多缠绵难愈。 四、行
夏季运动量不宜过大、过于剧烈,应以运动后少许出汗为宜,以免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损伤心阴。对于夏季依然坚持锻炼身体的人可以选择练太极拳、太极拳动静相兼,刚柔相济,开合适度,起伏有致,身端形正不偏倚,正气存于内而风邪不可侵,与自然的阴阳消长相吻合,可谓夏季最佳的养心运动之一。
盛夏酷暑,人容易困倦烦躁。保持清静的心态,则平和宁静,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影响正常生活,诱发各种疾病的发生。 炎夏不可远途跋涉,应就近寻幽。早晨,曙光初照,空气清新,
可到草木繁茂的园林散步锻炼,傍晚,若漫步江边,,凉风会使你心静似水,神怡如梦,涤尽心头的烦闷,暑热顿消。
夏季养生四原则:
一、健脾除湿。 二、清热消暑。 三、补养肺肾。 四、冬病夏治。
夏季腹泻要小心,中医药治疗帮你忙
造成夏季腹泻流行的原因:
1、夏季节天气炎热,雨水较多,为肠道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的自然条件。
2、夏季出汗较多,大量饮水稀释了胃液也降低了局部抵抗力,为致病菌的侵入创造了条件。而且夏季炎热休息不好,抵抗力下降也易患腹泻病。
3、夏季多有各种瓜果、凉拌菜或冰镇饮品。如果这些食品的制作过程稍有不慎,极易造成污染而导致人们食用后感染机会增多。
4、夏秋季节苍蝇和蟑螂滋生,可携带致病菌,传播疾病。 家中出现有腹泻、呕吐的病人,首先要及时到各医院的肠道门诊就诊,以便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处理。如果不能及时到医院就诊,就要在家中及时口服补液盐。发生腹泻后人体损失最多的主要是身体里的液体和电解质。人体一旦脱水,很可能引发肾功能衰竭,这就是
腹泻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如果腹泻后想喝水,就要喝点补液盐。小孩发生腹泻后也同样需要多补充水分。补液盐在医院和药店里都可找到。
中药在治疗腹泻方面也是一个重要的选择,但是在服用前一定要向医生或药师咨询,这是因为中药治疗疾病的时症候是一个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决定药效的重要因素
属于脾胃虚寒,主要表现在腹泻次数多,大便清稀少异味,称为水样便,伴有腹痛、腹部怕凉喜暖,手脚冰凉。治疗时偏重温中健脾。推荐药物:附子理中丸或丁蔻理中丸。
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胃,就会导致运化失常,而黎明之前人体阳气较弱,阴寒较盛,容易腹痛肠鸣,有便意,泻后阴寒之气随之而去,腹部不适感就会缓解。推荐药物:四神丸。
脾胃虚弱的人常面色萎黄、容易疲劳、胃口差、食欲不好,由于营养吸收较差,这类人身体通常比较消瘦。脾虚导致饮食不易消化,还会“生湿”,表现为腹泻,主要选用健脾益气类的中药治疗。推荐药物:参苓白术散。
属于食积化热导致的泄泻。主要是因为长时间饮食不节制,损伤了脾胃的功能,饮食得不到正常消化,下趋肠道而成泄泻。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脾胃功能异常则腹部胀闷不适,饮食减少。由于消化不良,本型病人还常出现食积内热的表现,推荐药物:保和丸、葛根芩连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