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剧吐中成药名方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1-2]
妊娠剧吐(hyperemesis gravidarum),中医称妊娠恶阻,亦称“恶阻”、“阻病”、“子病”、“病儿”等,是指孕妇妊娠5-10周,频繁恶心呕吐,不能进食,排除其他疾病引发的呕吐,体重较妊娠前减轻≧5%、体液电解质失衡及新陈代谢障碍,严重者甚至危及孕妇生命。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孕妇血中hCG水平急剧升高有关,但呕吐严重程度不一定与hCG水平成正比。此外,还可能与孕妇精神状态、心理压力及生活环境等有关。
(二)发病机制 妊娠剧吐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多因受孕早期绒毛膜促使大量促性腺激素产生,胃酸分泌抑制,胃肠蠕动降低所致;也有因大脑皮质、皮质下中枢功能失调而引起反射性呕吐。妊娠恶心和呕吐随雌二醇水平的增减而增减,服用雌激素的妇女比未服者更易恶心和呕吐证明了这种症状对雌激素的易感性。精神过度紧张、焦虑、忧虑及生活环境和经济状况较差的孕妇易发生妊娠剧吐,提示此病可能与精神、社会因素有关。
三、临床表现
停经40日左右出现早孕反应,逐渐加重直至频繁呕吐不能进食,呕吐物中有胆汁或咖啡样物质。严重呕吐引起失水及电解质紊乱,动用体内脂肪,其中间产物丙酮聚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体重较前减轻≧5%,面色苍白,皮肤干燥,脉搏细数,尿量减少,严重时血压下降,引起急性肾衰竭。某些孕妇会出现短暂的肝功能异常。
妊娠剧吐可致两种严重的维生素缺乏症。(1)维生素B1缺乏可致Wernicke综合征,临床表现眼球震颤、视力障碍、共济失调,急性期言语增多,以后逐渐精神迟钝、嗜睡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2)维生素K缺乏可致凝血功能障碍,常伴血浆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减少,孕妇出血倾向增加,可发生鼻出血、骨膜下出血,甚至视网膜出血。
四、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妇科检查,即可诊断。其诊断至少应包括每日呕吐≧3次,尿酮体阳性,体重较妊娠前减轻5%。还应行尿液检查,测定尿量、尿比重、酮体,注意有无蛋白尿及管型尿;行血液检查,测定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比容、全血及血浆黏度了解有无血液浓缩。动脉血气分析测定血液PH、二氧化碳结合力等,了解酸碱平衡情况。还应测定血钾、血钠、血氯含量及肝肾功能。必要时行眼底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
五、治疗
(一)常用化学药物治疗:妊娠后服用多种维生素可减轻妊娠恶心、呕吐。止吐剂一线用药为维生素B6或维生素B6-多西拉敏复合制剂。住院治疗者,禁食2-3日,根据化验结果,明确失水量及电解质紊乱情况,酌情补充水分及电解质,每日补液量不少于3000ml,尿量维持在1000ml以上,输液中应加入氯化钾、维生素B6、维生素C等,并给予维生素B1肌内注射。对合并有代谢性酸中毒者,可给予碳酸氢钠或乳酸钠纠正。营养不良者,静脉补充氨基酸制剂、脂肪乳注射剂。
若经上述治疗病情无好转,出现体温持续高于38℃,心率≥120次/分,持续黄疸,持续蛋白尿,伴发Wernicke综合征等,危及孕妇生命时,则考虑终止妊娠。
除用药物治疗外,对精神情绪不稳定的孕妇,给予心理治疗,解除其思想顾虑。
(二)中成药名方治疗:中医药治疗妊娠剧吐,注重辨证论治,标本兼治,急当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作用于多靶点、多环节,同时严格甄选药用剂量,“中病即止”,勿伤胎儿,不仅改善临床症状,而且更安全便利、价格优廉。
第二节 中成药名方的辨证分类与药效[3-9]
妊娠剧吐的发生主要是冲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中药治疗妊娠剧吐是辨证用药,根据呕吐物的性状和患者口感,结合全身情况、舌脉综合分析,遵循调气和中,降逆止呕的治则,发挥不同药效。中成药名方的常见辨证分类及其主要药效如下:
一、健脾益胃类 妊娠剧吐脾胃虚弱证的主要症状是恶心呕吐,甚则食入即吐,呕吐清涎,口淡,头晕体倦,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
妊娠剧吐脾胃虚弱证者主要的病理变化是患者平素体质较虚弱,消化系统功能不良,长期导致营养缺乏,某些微量元素缺乏等。
健脾益胃药可益气和中,健脾养胃,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减少呕吐,增加患者食欲,从而达到补充营养,最终止呕安胎的目的。
常用中成药:小半夏加茯苓汤。 二、清肝和胃类 妊娠剧吐肝胃不和证的主要症状是妊娠期呕吐酸水或苦水,恶闻油腻,烦渴,口干口苦,胸胁胀闷,舌红苔黄,脉弦滑。
妊娠剧吐肝胃不和证的主要病理变化是精神过度紧张、忧虑、焦躁及较差的生活环境等,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严重者出现肝功能损伤。
清肝和胃类药物治以清肝和胃,降逆止呕。可改善患者心理,纠正胃肠功能紊乱,从而改善肝功能。
常用中成药:孕妇清火丸、孕妇金花丸、左金丸、苏叶黄连汤。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80-81.
[2]杜惠兰,中西医妇产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58-261. [3]姚欣,胡樱.妊娠呕吐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2016,06:75-78.
[4]陈彧,冯欣,杨华,魏绍斌.妊娠期疾病常用中成药使用原则及禁忌[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5,02:5-8.
[5]宋平明.妊娠剧吐应安胎止呕[N].中国医药报,2000-06-22(006). [6]董飞侠.妊娠呕吐自疗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7-03-09(004). [7]文心.妊娠恶阻自疗方[J].婚育与健康,2001,05:38.
[8]高玉霞.奥美拉唑配合盐酸异丙嗪治疗妊娠呕吐的临床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6,03:57.
[9]李墨荫.妊娠恶阻[J].中医杂志,1955,12:37-38.
(署名:成都中医药大学 朱鸿秋 王亚娟 暨南大学 聂红 )
中成药名方
二、清肝和胃类
(一)孕妇清火丸
【药物组成】黄芩、知母、石斛、柴胡、地黄、薄荷、白芍、白术(麸炒)、甘草。
【处方来源】国药准字Z41021604。
【功能与主治】清火安胎。用于孕妇胎热口干,胸腹灼热,或口舌生疮,咽喉燥痛,或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药效】主要药效作用如下:[1-3]
1.抑制子宫收缩而安胎 先兆流产的病因较多,其中以内分泌失调、免疫失衡为两大重要因素。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孕妇清火丸中黄芩、白芍、白术可抑制子宫收缩,对妊娠期子宫起镇静作用;黄芩有抗过敏、抗前列腺素E2收缩子宫的作用,还具有雌激素样活性,可以促进子宫生长、发育,以上诸药配伍可抑制子宫收缩,预防先兆流产。
2.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延长孕周及改善胎儿预后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指在妊娠中晚期出现的特发性疾病,由于患者血清胆汁酸水平显著升高,出现妊娠期的瘙痒及黄疸症状,分娩后临床症状可迅速消失。ICP可引起胎儿早产、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等。徐漾漾等研究表明,孕妇清火丸内服联合西药疗法可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缓解母体临床症状,改善胎儿预后。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血热型先兆流产、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 1.妊娠剧吐(无相关文献研究或报道用于治疗妊娠剧吐)。
2.血热型先兆流产[2-5] (详见第一章第三节清热凉血、养血安胎类药物)。
[1]
3.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积症 (详见第一章第三节清热凉血、养血安胎类药物)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使用注意】①使用本药不可过量,中病即止。②服药期间忌食油腻之品。 ③感冒期间不宜使用本品。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6g (1瓶),一日2次。
参考文献
[1]李琳.中药治疗先兆流产(血热型)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9.
[2]徐漾漾,梁惠霞,王美容.孕妇清火丸口服和肤舒止痒膏外洗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30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5,01:88-90.
[3]钱利琼,施燕.清热安胎法治疗血热型先兆流产3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02:130.
[4]心知.清火+安胎---孕妇清火丸为妈咪宝贝护航[J].家庭中医药,2013,03:37.
[5]陈彧,冯欣,杨华,等.妊娠期疾病常用中成药使用原则及禁忌[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5,02:5-8.
(署名:成都中医药大学 朱鸿秋 王亚娟 暨南大学 聂红)
(二)孕妇金花丸
【药物组成】栀子(姜制)、白芍、川芎、当归、黄芩、金银花、黄柏、地黄、黄连。
【处方来源】研制方。《中国药典》(2015版)。
【功能主治】清热安胎。用于孕妇头痛,眩晕,口鼻生疮,咽喉肿痛,双目赤肿,牙龈疼痛,或胎动下坠,小腹作痛,心烦不安,口干咽燥,渴喜冷饮,小便短黄等。[1]
【药效】主要药效作用如下:[2-6]
1.抑制大脑皮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子宫收缩 先兆流产主要是子宫兴奋收缩所致,孕妇高热、严重感染等可扰乱大脑皮层的活动功能,引起子宫收缩而致流产。
研究表明该药中黄芩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大脑皮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亢进有抑制作用,可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而达到保胎目的。
2.解痉镇痛、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
研究发现白芍等具有解痉、镇痛作用,可抑制子宫收缩;当归可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具有益气补血、抗疲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功效,使孕妇全身气血通畅,供氧充足,以防死胎。
3.改善免疫功能,调节Th1/Th2平衡,促进封闭抗体形成[7-10] 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胚胎作为一种半同种异体抗原组织,却未受到母体的排斥而存活,这就是妊娠免疫耐受,近年研究发现妊娠期患者若Th1/Th2型细胞因子比例失衡,会导致封闭抗体过低,内分泌水平偏低或上升缓慢,并且 P、HCG水平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P有使Th细胞向Th2细胞方向发展的趋势,P有利于Th2型免疫反应;Th2细胞因子在妊娠过程中起免疫保护作用的机制是通过限制免疫应答中细胞因子介导的保护性免疫引起的病理损伤。HCG保护胚胎滋养层,可直接吸附于滋养细胞的表面,使之免受母体淋巴细胞的攻击。
研究表明黄芩有抗炎、抗病毒、抗过敏及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抑制Th1型细胞因子IL-12、TNF-α等的表达,达到清热安胎之效。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血热型的先兆流产者。
1.妊娠剧吐 (无相关文献研究或报道用于治疗妊娠剧吐)。
2.血热型先兆流产 (详见第一章第三节清热凉血、养血安胎类药物)。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使用注意】①孕妇禁房事,多饮水及休息,服药期间忌酒及生冷、辛辣之品,如有不适,立即停药。②妊娠妇女中病则止,不宜长期服用。③密封,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1瓶),一日2次。 参考文献
[1]许树军,杨大宇,杨军涛,潘伟玲,高萌,李彦冰.HPLC法测定孕妇金花片中芍药苷的含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27(2):28.
[2]陈欣.清热安胎法治疗先兆流产76例临床观察.光明中医, 2009,24(10):1903-1904.
[3]关永格,李坤寅.清热安胎法在先兆流产中的应用.新中医, 2008,40(9):7-8.
[4]梁君山,陈敏珠,徐叔云.白芍总苷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及毒理学杂志,1990,4(4):253.
[5]闫升,乔国芳,刘志峰,等.当归油对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影响[J].中草药,2000,31(8):604.
[6]赵奎军,钟萌,徐叔云.当归的炮制对当归补血汤中活性成分的影响[J].中草药,2000,37(12):1813-1816.
[7]阮氏白燕.寿胎丸合四君子汤加味对自然流产TNF-α、IL-10型细胞因子NO影响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8]Rahupathy R,Makhseed M,Azizieh F,et al Hum Reprod,2000,15(3):713-718.
[9]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署名:成都中医药大学 朱鸿秋 王亚娟 暨南大学 聂红)
(三)苏叶黄连汤
【药物组成】苏叶、黄连
【处方来源】清·薛生白《湿热病篇》
【功能与主治】清热化湿,和胃止呕。用于呕恶不止,妊娠恶阻。 【药效】主要药效作用如下[1-5]:
1. 改善胃内分泌环境、促进胃肠动力
孕早期体内HCG水平升高,降低了胃液浓度,致胃蠕动减慢及胃排空障碍,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日本研究发现,紫苏叶对Cl4吸入引起的大鼠小肠粘膜绒毛损伤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曹毅研究发现,紫苏可使大鼠小肠绒毛排列规则,直径均匀,小肠腺数量增加且变大,随着用药量的增加,这种改善作用更为明显,这为紫苏叶行气和胃的功效提供了药理学基础。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紫苏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
2.抗溃疡,保护胃黏膜
怀孕早期体内类固醇激素水平上升,使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增加,导致机体水钠潴留,致使体液pH值改变,而胃肠道内pH值改变,易导致定植于胃點膜表面的潜在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发作,引起胃點膜的炎性反应,导致恶心呕吐等症状。李军等通过生物芯片对不同孕妇的外周血中幽门螺杆菌的抗体谱分型,发现幽门螺杆菌抗体与患者妊娠剧吐相关。
幽门螺旋杆菌的细胞壁脂多糖(H.pyloriLPS)是幽门螺旋杆菌产生毒性作用的重要媒介之一。鲁劲松研究表明,黄连总生物碱(TA)可通过促进cNOS的表达,抑制NOS-2的表达,进而抑制幽门螺旋杆菌脂多糖(H.pyloriLPS)诱导的胃黏膜炎症及上皮细胞的凋亡,减轻胃部炎症反应的发生。 【临床应用】
妊娠剧吐[6,7]:李晓燕等研究显示苏叶黄连汤在治疗妊娠恶阻方面具有较为明确的临床治疗效果,中西药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能明显改变妊娠恶阻患者恶心、呕吐、胃脘不适等症状。另有研究表明,张春艳以苏叶黄连汤为基础方,辨证加减,联合静脉补液治疗妊娠恶阻患者,治愈率高,疗效稳定,无复发,对孕妇及胎儿无不良影响。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使用注意】尚不明确。
【用法用量】川连3-4分,苏叶2-3分,水煎服,呷下即止。
参考文献
[1]任永欣,沈映君.紫苏叶的现代药理及应用研究进展[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2, 24(2).
[2]曹毅.紫苏抗凝血作用的实验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4(9)∶557.
[3]邓华.维生素B1、B6混合溶液内关穴位注射治疗妊娠恶阻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