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4. 知道回声现象,会利用回声测量距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教学重点】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真空玻璃罩、抽气机、小电铃、塑料袋、小闹钟、水、水槽、橡皮筋等。 【学生准备】
钢尺、橡皮筋、音叉、橡胶锤、水、水槽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观看电影片段,感受电影带来的视觉、听觉效果,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一、创设情景,【播放视频】科幻电影《钢铁苍穹》中太空大引入新课 战的视频。 通过电影中的伪科学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这种高潮片段在许多动作科幻电影中都能见到。它能带来绝佳的电影观赏体验,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它是真的吗?太空大战1 / 1
中我们能否听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日常的认识误区引入新课,挑战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点题:§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新课讲授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停止 物理研究方法:转换法 【过渡】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 敲击桌子、拨动琴弦、说话、鼓掌都可以发出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想想做做】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体会说话与不说话时手上的感觉,并说出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说话时声带的振动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声音与物体的振动有关) 【引导猜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分组实验】组织学生按照要求分组实验,思考并回答问题: 实验1:把钢尺的三分之一紧压在桌边上,用手拨动伸出的一端,观察现象并思考:(1)能听到尺子发出的声音吗?此时尺子处于什么状态?(2)当尺子停止振动时,还能听到声音吗? 实验2:将橡皮筋拉长拉紧,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现象并思考:(1)能听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吗?此时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2)当橡皮筋停止振动时,还能听到声音吗? 实验3:用橡胶锤敲击音叉顶部,将音叉 的顶端部分插入水中,观察现象并思考:(1)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吗?此时音叉处于什么状态?你是通过什么现象知道音叉在振动的?(2)当音叉停止振动时,还能听到声音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而且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获取过程:实验3的设计为介绍“转化法”做铺垫) 【点拨】音叉的振动比较微小,肉眼不易直接观察,将振动的音叉插入水中,通过激起的水花认识音叉的振动,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转换法”。例如:我们研究鼓面的振动情况,可以将纸屑或纸团放在鼓面上,通过纸屑或纸团的振动认识鼓面的振动。 (设计意图:结合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认识“转换法”,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提出问题】 1.通过实验可知,尺子、橡皮筋、音叉发声时具有怎样的共同特征? 1 / 1
按照要求感受在说话和不说话时声带的振动情况,说出自己的感受:说话时,声带振动,不说话时,声带不振动。 按要求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实验1:(1)尺子发声时在振动;(2)当尺子停止振动时,不再发声。 实验2:(1)橡皮筋发声时在振动;(2)当橡皮筋停止振动时,不再发声。 实验3:(1)被敲击的音叉发出声音,放入水中水花四溅可知音叉在振动;(2)当音叉停止振动时,音叉不再发声。 理解利用“转换法”解决物理问题 总结回答: 1.尺子、橡皮筋、音叉发声时在振动。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认识常见发声体 3、声音的记录 2.尺子、橡皮筋、音叉的振动停止了,它们还发出声音吗? 【点拨】不仅尺子、橡皮筋、音叉发声时在振动。大量的观察、分析表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时,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立即消失。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做发声体(声源) 【练一练】试判断下列声音的发声体。 (1) 鼓声 (2)二胡声 (3)笛声 (4)说话声 【课外延伸】了解一些小动物的发声方式。 (设计意图: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在生活、学习中,有些声音非常有价值的,我们能不能把这些声音保存起来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8第三自然段,找出声音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 【课件展示】机械唱片和机械音乐盒,引导学生认识声音的记录(机械记录)。 思考,讨论判断各种声音的发声体: (1)鼓面振动发声 (2)琴弦振动发声 (3)空气住振动发声 (4)声带振动发声 了解常见的一些动物的发声方式: 青蛙:气囊振动 鸟: 鸣膜振动 蝉: 鼓膜振动 蟋蟀: 翅膀摩擦振动 阅读教材,找出答案。 了解声音的机械记录方式。 拓展视野,了解声音的现代记录方式。 1 / 1
【反馈练习一】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机械唱片的沟槽 机械音乐盒的齿轮 【反馈练习一】 【课外拓展】现代声音的记录 1. 转换 振动 声音的磁记录 声音的光记录 2.空气住 声音的数字记录 (设计意图:开拓学生视野,体会科学的价值及 学习物理的意义) 【反馈练习一】 1.图1中的喇叭在“唱歌”,看到纸盆上的纸屑交流讨论感性认识空气传上下跳动. 这里采用了_____法观察纸盆的振声 动,这个现象说明嗽叭发声时,纸盆在不停地 ________。 图1 图2 观察实验,聆听玻璃罩内2.如图2所示,笛子发出的声音是______振动的铃声的变化,回答问题: 引起的。 1.铃声逐渐减小 【过渡】拨动琴弦琴声悠扬,鸟儿鸣叫悦耳动 听,风吹树叶“沙沙沙”,小河流水“哗啦啦”。2.铃声逐渐增大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源发出的声音, 是怎样向外传播的呢? 3.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想想议议】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我们之间 的哪种物质传播到你耳朵的呢? 4.真空不能传声 【演示实验】真空铃实验 将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 中的空气,然后让空气再逐渐进入玻璃罩。 1 / 1
物理研究方法:理想推理法 2、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理解实验中所采用的“理想推理法”。 【强调】注意聆听电铃声音的变化,并回答下列 问题: 1.在不断将玻璃罩中的空气抽出的过程中,听 到的铃声有何变化? 2.当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的铃声又有 何变化? 3.本实验说明了哪种物质可以传播声音? 4.如果玻璃罩内的空气能够被全部抽出形成真 空,还能听到铃声么?这说明真空能不能传播 声音? (设计意图:通过真空铃实验,不仅引导学生认 识真空不能传声,还能进一步证明空气可以传观看视频认识声音在空气声,另外问题4的设置为“理想推理法”的学中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习做好了铺垫) 播的。 【释疑解惑】本实验中,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 无法使玻璃罩内达到绝对真空,故听到的铃声 只会越来越小,而不会听不到铃声,故在实验交流讨论,说出声音能够分析中采用了“理想推理法”分析得出“真空在固体、液体中传播的例不能传声”的事实。理想推理法是物理学常用子。 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1.钓鱼时,大声说话会把【总结】由此可见,空气是可以传播声音的而鱼吓跑 真空不能传声。我们生活中听到的声音大多都2.古代打仗时,趴在地上是由空气传播的。 听声音 【提出问题】声音在空气中是以怎样的形式传3.… 播的呢? 进行实验,通过感受总结【播放视频】flash动画演示鼓声的传播以及水得出: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波 观察演示实验,总结得出:液体也可以传播声音。 【反馈练习二】 1.真空不能传声 1 / 1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