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文件发布号:(
家教经验总结
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家教经验总结
1
1、基础相对薄弱,知识构架不完整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是混乱的,首先要做的是给他自信,相信一切知识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前后知识点是有相互联系的。建立好这样的联系才能建立完整构架的知识体系;其次,实打实的和学生一块列知识框图,明了这一节这一章的知识点结构;在做好知识网的构建后,下一步就是巩固这些基础知识,做到基础的完全明白。 2、初中基础还算能够,做题不该错的错了很多。对于这样的学生,根本原因在他的知识点之间的区别没注意。比如说,两个能够相互推导的公式运用的前提不一样,学生在做题时看着题干熟悉就不假思索的用了一个公式可能就会用错(因为出题老师就想让你混淆)。总结的来说,还是基础知识网构建的“不严实”。对于这样的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自己基础还能够的想法,基础不扎实,只是相对好一些,然而做不对题一样是不成功的;其次,抓住这些容易忽略混淆的点,多练,巩固知识构架的同时解决了混淆问题。
3、基础还行,态度有些“飘忽”。这中类型的学生也很多,个性是考上“小重点”的学生中,感觉自己从千军万马中突围也算很不错了,典型“小富”心态。但是,高中知识相对初中又复杂很多,知识点也变多,而且中考没考好的学生在高中耐下性子学,很
- 2 -
有可能超过这些人。对于这些同学,可能觉得自己还挺聪明,其实对于高考来说,拼的并不是智商,而是态度和方法。所以,态度端正,正视高中的困难,在这一点多上家长要多提醒。用心寻求适合自己的方法,坚持下去。
以上三点是我教了十来个学生的一个简单总结,可能不仅仅全面,因为每个学生的问题和“状态”不太相同。总之,对于每个学生要发现他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 2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期望和所在,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将来有出息是每一位家长的理想和愿望。孩子的健康成长受着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与制约,其中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孩子从出生起在家中,与家里亲人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最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下面我就家教的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体会:
除外,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按时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有规律生活休息,一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因为年龄小不愿意配合,但要耐心的说服绝大多数的孩子还是能够做到的。最后要
- 3 -
说的一个问题是要鼓励孩子培养广泛的爱好,多多参与户外活动,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做任何事情,只能有了兴趣才能使孩子愿意去做,孩子才能做得好,做事也就不会唯唯诺诺。
还有一点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不要让孩子产生唯唯诺诺、怕自己做不好事情的心理,告诉孩子要相信自己,尽最大的努力去做,不要太看重结果。 小孩子就是要家长的细心与耐心的教导,试着和孩子成为朋友,多去倾听孩子的心声,以合理的要求去教育孩子,让孩子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全面发展。 3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家庭结构在悄然地发生变化,一家三口的核心家庭逐渐增多,家庭教育的环境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孩子是家中的宝贝,家长总是把孩子看作家庭的重中之重,什么都给孩子最好的,过于溺爱,久而久之,孩子就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孩子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针对当前家庭教育的问题,我校确定了“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探索家长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课题,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探索,认为办好家长学校是提高家教水平的有效途径。
- 4 -
一、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是提高家教水平的基础。
健全家长学校的组织管理,完善制度建设,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是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家教水平的基础。首先把家长学校工作纳入学校工作日程,成立家庭教育管理委员会。校长兼任家长学校校长,村委会副主任兼任副校长,教导处具体分管,组建校级、班级二级“家长委员会”,由思想品质好,经验丰富且有较高威信的学生家长担任委员。其次制定各种家长学校规章制度,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指导家长工作,约束家长的行为,保证各项工作高效有序的开展。
二、加强队伍,狠抓建设是提高家教水平的保证。
加强家长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教水平的保证。首先学校从退休教师、在职教师以及热心于家教工作的家长中选用专兼职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教学艺术,讲授内容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受到家长普遍欢迎。来自各行各业的家长代表,他们结合自己的教育子女经验所作的家庭教育知识讲座,也引起了家长们的浓厚兴趣。教师的授课水平直接 关系到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定期组织家长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当前家庭教育有关问题,采用教师集中备课——研讨——上课——由家长评课的方式改进教学,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使教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比如选择《怎样教育孩子并完善沟通》、《家长与学校如何配合》、《一年级新生怎样适应学校的生活》、《孩子日常习惯培养》等授课内容。学校还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