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线索。 时间线索 《植树的牧羊人》以时间的推移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 线索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寄托物“。需要注意的是,线索的类型及其在具体文章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文章线索单一;有的文章线索双重,或虚实结合,或纵横交叉,或一主一次,或平行发展。线索在文中的体现,多半在标题、开头、结尾和过渡段的段首、段尾等处;而把握文章的气势、整体脉络和倾向,则是把握线索的关键。
散文阅读第一讲
本讲主要解决两个考点:
1、把握散文内容,概括散文主题。 2、理清散文脉络,理解线索的作用。
1、理清文章脉络是散文阅读常考题型,要抓住一根线梳理。
2、把握散文内容,理解散文散文主旨比较难,得分率低。需反复阅读,抓住文章的关键句理解。
一、把握散文内容,概括散文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是散文的重要考点之一。
要把握散文内容,概括散文主题,首先要对散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分解,看看写了什么内容,依据散文的类型进行概括。
1、记叙性散文:有一山见多、以小见大的特点,只求抓住其闪光点、动情点即可管中窥豹。
(1)记人散文,要从有形的人物描写中概括出其中抽象的性格特征。如《背影》通过对父亲在给儿子送行时的外
貌、语言、动作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
(2)叙事散文,主要从具体的事件中概括出抽象的道理。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
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记叙,表现了儿童天真、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含蓄而深刻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3)写景散文,是作者感情寄托在景物画中,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如《济南的冬天》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用准确、优美的文字,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热爱祖国河山的可贵情感。
(4)状物散文,寄情于物,托物言志,把感情含蓄在所状之物的象征意义中。如《紫藤萝瀑布》,通过对盛开的紫藤萝花的描述以及对过去遭遇的回忆,告诉人们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个人一时的不幸不足以使人畏惧人生,要对生命的美好保持坚定的信念,扬起生命的风帆,像紫藤罗花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让生命更加绚烂多彩。
2、抒情散文:旺旺借助对景物或生活小事的描写抒发真情,常用以情点景法。如《春》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抓住春天的特点,以优美的语言描写春回大地的景象,表现春天里自然万物勃发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命,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3、哲理散文:一般说理中的道理是理性化的,使人折服;而说理性散文中的道理是情感化的,能使读者的心灵发生感应,受到震撼。说理性散文中的情理交融应是作家真性、真情、真知、真见的统一。哲理散文往往情由事生,情理交融;情因理而更深刻,理因情而更动人。要弄清事、情、理三者关系,着眼寄托,循情析理。如《紫藤萝瀑布》通过对“紫藤萝花”盛开的描述以及过去遭遇的回忆,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紫藤萝花启示作者由个人情感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二、理清散文脉络,理解线索的作用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叙述的脉络,我们形象地称之为线索。
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通过散文的“形散”的
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
(1)以事务的形象为线索,如朱自清的《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2)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变化是“不大敬佩——不耐烦——空前的敬意——新的敬意”。
(3)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伟大的悲剧》以时间为序,按“到达南极——返程困难——安葬悼念”的顺序来写。
(4)以地点或中间转换顺序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我”的活动地点为线索安排情节,从东京到仙台,层层展开。
(5)以人物或人物特征为线索,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就是线索人物,全文以“我”的见解和感受安排材料。
(6)以事理为线索,如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统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的“做了再说,说了不做”,表现闻一多先生“学者的方面”;下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一多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单线、复线:
单线只有一天线索,复线指文章围绕两条甚至是三天线索展开的。一般情况下是双线并行,明线、暗线(感情线)交织。
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我的爱国感情”为线索等。魏巍的《我的老师》中“我与老师的交往过程”(事线)、“我对老师的热爱、依恋、思念”(情线)两条线索相辅相成。
文章线索的作用: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章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浑然一体,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完整严谨。
一、把握散文内容,概括散文主题
1、概括散文主题的一般方法:
(1)解读题目法: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使读者获得总的印象,有的文章可以从标题中窥出文章的中心。很多题
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题旨,也往往与中心意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如《阿长与<山海经>》,这个标题可以让读者思考:阿长是一个什么身份的人?“我”对她的初步印象如何?阿长怎么会和《山海经》发生联系呢?“我”对阿长的感情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析首尾法: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样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品析《老王》一文,可以紧紧抓住文末的“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步行者的愧怍”来思考,作者提出了“社会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这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3)分析特殊句式法: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应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这些语句,就抓住了作品主旨。如《土地的誓言》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对着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眷念,并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比如:“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等等。最后作者发出“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的强音,自然会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起强烈的共鸣,直接反映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4)联系背景法:有不少文章,只有了解它产生的背景,才有可能概括出它的中心思想。除了对作者和作品的写作年代予以关注外,还要特别注意在文后出现的注释等说明性文字。《紫藤萝瀑布》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思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的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5)因文而异法: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做出评价和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抒发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思想认识程度也深广些,更富于理趣;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生活尖锐的揭示或率直的评价,这类散文颇有论文的味道。
2、概括散文主题的一般答题格式:本文通过......(的叙述),表现了......(的形象),抒发了......(的情感)。
二、理清散文脉络,理解线索的作用
易错点题型: 1、主线索的方法:
(1)从文章的体裁分类、表达方法入手。(是否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等)
(2)从标题入手。
(3)从文中反复出现的事物入手。 (4)从文中议论、抒情句子入手。
2、线索的作用的一般答题格式:本文以“......”为线索,中间串写了“......”“......”等几个材料,组成一种“冰
糖葫芦”的“串”式结构,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火车上的见闻
许 峰
虽然是冬日,但广州不太冷,尤其是拖着行李箱,挤了一阵子地铁,在人丛中穿梭、摩擦,浑身竟有些燥热。今年车站将进站口“前置”,几十个口子“一”字排开,电子屏幕清晰地告示着车次,坐哪趟车,就从哪个口进。大学生志愿者精神饱满,耐心地为返乡心切的人们提供问答服务。如此疏导,秩序井然。
我们往西去。很幸运,“抢”到了卧铺票。一家三口,一上,一中,一下。先安置妻女,有一个行李箱很重很大,我往下铺的座位底下塞,塞不进去。我吃力举起箱子往行李架放,行李箱摇搖欲坠,我也摇摇欲坠。一个壮小伙儿眼尖手快,迅速托住,我顺势借力,箱子妥妥地归位。我说了声谢谢,壮小伙儿说不用。我一扭头,人不见了。
一对愁容满面的小夫妻边走边打电话,说的是乡音,我听了个大概:他们仨,上来俩,还有一个,是他姐,还在赶地铁。这时离开车不到二十分钟估计赶不上了。我也替他着急。春运一票难求,亲人赶不上这趟车,就要改签,但改签恐怕连硬座都没有。退票也不行,退了更难买上,真是急煞人也!果然,直到列车徐徐启动,落下的人还没上来。幸好事情还是解决了,怎么解决的?退票,直奔机场。机票有,虽然贵点,但没有什么能阻挡游子回家过年的脚步。
小夫妻在惠州的一个镇上开餐馆,以川菜为主。我以为男青年会炒的菜不是很多,不料,看到他手机里的菜谱,密密麻麻,好几张。我们吃过的川菜,他都会做,我们没吃过的,他也会做,还有很多菜名,我没听过。一个二十来岁的人,会做这么多菜,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