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分析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策略
作者:田娟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38期
【摘要】“教育性教学”这个命题最早是由德国近代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它主要就是让人们认识了品德教育在学科教育中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品德教育应该与具体的学科结合起来教学的。赫尔巴特的 “教育性教学” 思想在我国教育教学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给我国的理论教育也带来了创新思想,我国的教育体系也是一直在不断地完善的过程中。在2004年我国教育部进行了大范围懂得课程改革试验,全国各地一些学校实行了新的课程要求及标准。最为重要的一个变化包括三个方面,就是知识和技能的结合,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情感与价值观的结合。古板的教育方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趋势,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在自己本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德育知识的传授,在学会课本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使他们成为适应新时代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青年。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探索出学科教学中切实可行的德育策略。 【关键词】德育策略 教育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8-0057-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换代,我国很多学校在课程的安排和内容的设置上都一定程度的体现了德育教育的倾向。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德育教育意识,这样才能更好的挖掘出课本中存在的德育内涵,然后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计划为学生们设立适当的德育教育目标,然后再传授于学生[1]。如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说是日新月异,通讯技术也是在飞速的进步,很多西方的教育方式流传到了我国,这样在教育方面我们就可以适当的借鉴他们独特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们的领导能力,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辩论比赛、亲身实践等方式来提高学生们的德育素质[2]。
随着教育体系的变动和教育方式的更新换代,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德育教育也是传授知识的方法之一。正所谓课堂是灵活的,是有可变性的。虽然大多数的课程目标是在上课之前早就设定好的,但是提前设计好的课程目标并非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接受的,真正属于每个学生的目标是体验以后才能得知的结果。据调查研究表明,我国的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老师传授于学生的方法,而不同的是,西方的德育教育则是通过让学生们呢亲身实践,从中悟出心得。很多教育学者都曾经说过,通过学生们亲身实践而学到的德育知识能够更好的影响学生的内在素质。前面说到的两种教育方式都仅限于课堂教学当中,但是我们知道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不能有足够的时间起增进感情,无法实现必要的情感体验[3]。所以就很有必要加强综合学科特点与学科内容的情感体验活动。在教授知识的方法上,作为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的内容和该学科的特点以及该学科所蕴含的与知识来设计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们来进行体验,可以通过辩论的形式增强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游戏来增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