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路径探讨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路径探讨

居民有分享社区公共福利、向居委会提交批评建议等权利,应积极行使自己的各项权利,保障居住权益。相应的,居民也有参与社区管理和关心社区事务、爱护社区环境、实施社区互助等义务,居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应该履行自己的义务,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实现自身价值,也为了社区更好的发展而共同努力。

一、小城镇社区治理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管理制度不完善、治理体系不健全

社区行政区划不合理。每个工作人员相配套的片区人口过多,人口结构差异较大,导致工作人员无法及时了解各户情况,增加了管理难度,无法有效实现精准化管理和精准服务。另外,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大部分室外活动器材已经老化且缺乏维修,公共服务设施不足,不能满足社区发展和居民要求。

社区治理中公众参与的激励机制不完善。第一,社区志愿者不求回报,而大部分社区把志愿者所做的事情当作是他们应该做的,没有任何形式的反馈和奖励,这样久而久之就造成志愿者的服务动力下降。第二,社区工作人员在处理社区事务的同时,很少有人关注他们是否能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以及居民对他们的工作是否满意等,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评估,长此以往,工作积极性会大打折扣。第三,在进行大部分社区活动策划时忽视了请居民代表进行充分讨论的环节,办完活动后能否让居民在活动中受益没有做后续的跟踪访问,居民对活动相关程序的意见和建议的反映缺少畅通的渠道,这些都影响了居民下次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社区治理体系不健全。小城镇社区治理普遍缺乏社会组织的大力参与,主要是以政府为主、社区居民为辅的形式来管理社区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实现社区公共利益。目前小城镇社区治理主体单一,缺乏组织成长平台,组织培育机制不完善等都将影响社区建设和各个主体的参与动力。

(二)社区管理者的服务能力有限

城镇社区的人员构成单一,大部分为女性且出现老龄化现象,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难以避免的会因循守旧,缺乏创新能力、主动改革的意识和魄力,且社区缺少时间和精力对其工作人员进行工作技能培训,由此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果不尽如人意。此外,在“三支一扶”的政策下,年轻的工作人员倾向于把社区

工作经历当做是考取更合适岗位的“跳板”,他们会认真努力的工作,但是社区并不能成为他们的最佳选择,几年之后这些年轻的骨干力量就会考进别的单位,人才流失影响了社区的持续性发展。

(三)社区归属感的淡化与缺失

社区归属感是社区居民对社区的一种心理认同,既包括对处于社区中的自我的认同,也包括对社区的各项硬件设施和文化的认同。小城镇社区中,大多数中老年本地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较强,而年轻人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社区归属感普遍淡化或缺失。尤其对外来务工人员来说,他们所居住城镇的社区只是自己的一个暂时栖息地,由于各种制度性障碍,他们无法在医疗保险、子女教育、公共福利等方面享受和本地居民同等的待遇,对公共服务、社区活动等也是漠不关心,缺乏社区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造成社区归属感的淡化与缺失。

二、鼓励公众参与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

(一)完善社区管理制度,构建多元治理体系下的多方参与格局

社区治理是一个协同治理的过程,处处充斥着谈判、质疑、辩论,各方主体积极建言献策,在差异中形成共识,得出最优方案。首先,完善社区管理和激励制度。社会应给予社区志愿者一定的荣誉和回报,才能使公益事业得到持续性的发展,比如,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对优秀志愿者进行表彰和宣传,促进其实现个人、社会价值。同时,社区工作人员也需要激励,以此来激发他们工作的动力和活力,包括薪酬激励、晋升激励、精神激励等。还应重视社会精英的作用,他们往往能带来新思想、做出新举措,目前急需高学历、有才能的精英参与到小城镇的社区管理中来,以创新优化社区治理。社区居民同样需要激励,多采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在进行重大决策前组织听取居民代表的意见,在活动中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感受,活动结束后主动跟踪反馈信息,将建议及时上报,以改进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社区治理的有效性。其次,政府应积极支持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把企业、学校、专业组织机构、基金会等多方力量都纳入到社会组织中来,尤其是公益类社会组织,将社会组织与社区联系起来,可以解决部分就业难题,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优化社区治理结构,同时也有助于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

(二)建立智慧社区,增强社区服务能力

在互联网和物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立智慧社区符合信息化的要求,也是社区管理者的有益实践,能有效增强社区的服务能力,使社区居民享受更便捷、高质量的服务,运用网格化管理,通过组织创新,提供无缝隙服务和维稳新机制,注重人文关怀,时刻了解居民需求,让每一位居民都能享受社区智慧服务,与社区党组织、公共机构、社会组织密切联系,建立现代新型城镇社区。优秀的社区管理者会调动每个居民的积极性,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社区管理者应从提升自身能力入手,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学习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培育社区认同,提高公众参与社区建设的可持续性

促进社区功能认同和情感认同。社区主要有经济、社会化、社会参与等功能,社区功能是否发挥得当直接影响居民对于社区事务参与的态度,社区为居民提供医疗、政治、福利等方面的参与机会,同时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能力,例如建立流动家庭的管理模式和服务网络,创新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方式。同时注重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适时适地的举办各类文艺表演、节假日组织集体活动等,使居民在感情上对社区产生依赖,从内心深处把社区当作个体的成长家园。

社区参与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参与一次就结束,而是长期的、持续性的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周晓虹.认同理论:社会学与心理学的分析路径[J].社会科学,2008(04). [2]唐有财,胡兵.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国家认同与社区认同的双重驱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

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路径探讨

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路径探讨居民有分享社区公共福利、向居委会提交批评建议等权利,应积极行使自己的各项权利,保障居住权益。相应的,居民也有参与社区管理和关心社区事务、爱护社区环境、实施社区互助等义务,居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应该履行自己的义务,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实现自身价值,也为了社区更好的发展而共同努力。一、小城镇社区治理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一)社区管理制度不完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kh27991ym2p7v43zg0p6rgfk15sw100hb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