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学习目标:
1、准确理解称谓语,了解禁忌语,学会使用委婉语。
2、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提高交际能力,了解相关传统文化。
学习重点:
根据交际中运用语言的要求,学会根据不同的语境条件恰当地表情达意。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在一次重要的节目主持活动中,走向观众时,不慎踩空最后一级台阶,当众摔了一跤。虽然不是很重,但场面极为尴尬,观众们也顿时目瞪口呆。这时杨澜站起后,轻捋秀发,微微一笑: “谢谢大家!是你们的热情,让我为之倾倒。”观众们顿时掌声四起。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语言在交际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有人一句话就把人说笑,而有人一句话却把人说跑。不信的话,我们一起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某人请了四个客人来吃饭,到了约定的时间有一个客人没有到。主人有些着急了,就说:“该来的怎么还没有来?”一位客人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起身走了。主人更着急了,又说:“不该走的怎么走了呢?”另外一位客人脸色一变也离开了。主人急坏了,连忙对着最后一位解释说:“我又没说他们俩!”得,最后一位也走了。
说话可是一门大学问,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交际中的语言运用吧。
一、称谓语
小故事:从前有个知县好巴结上司。一天,知府到他这儿巡视,在宴会上,知县一边劝酒,一边套近乎。“大人几位公子呀?”知府伸出两个指头回答,“有两个犬子。”说完反问知县:“大人有令郎几位呀?”不问则以,一问把知县问傻眼了。知县心想:知府大人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我该怎么称呼我的儿子呢?他想了好半天,才毕恭毕敬的回答说:“回禀大人,卑职只有一个5岁的王八羔子!
你看,掌握不了称谓语就会闹大笑话。
(一)什么是称谓语?
称谓: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
(二)称谓语有哪些类型?
一般说来,称谓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大类型。 1、亲属称谓
在现代汉语中,亲属称谓大都能把其身份表明一览无余。如: (1)辈份:伯、舅(父辈);哥、妹、堂弟(同辈); (2)父系或母系:姑、姨; (3)直系或旁系:孙、侄孙; (4)年龄的大小:叔、伯、哥、弟;
1
(5)血亲或姻亲:哥、姐、嫂子、姐夫; 2、社交称谓
社交称谓是指除去亲属称谓以外的,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称谓习俗。汉语中的社会称谓,只要有衔头的,基本上都可用作称谓。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按职衔称呼:主席、经理、校长(前面带姓不带姓都可); (2)按职业称呼:老师、医生、教练;
(3)按年龄称呼(不知对方职衔、职业时):借用亲属称呼(带姓或不带姓都可),如爷爷、王叔叔、李大姐等,或者用“老”或者“小”冠在姓氏上,如老王、小张等; (4)泛称。用“同志”“师傅”“先生”“小姐”等直接称呼对方,也可以在前面加姓或者名,如刘师傅、邓同志、玉林小姐。 3、敬语和谦语
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对他人应使用敬称和谦称,应该尽量贬低自己、抬高他人以示谦虚、尊敬及客气等。因此汉语里拥有大量的敬称、谦称的词和词组。如称自己为“在下、鄙人、小弟、属下、老朽等”,称家人为“家父、家慈、家兄、敝东、敝岳、贱内、小儿、犬子等”。以上为谦称。对他人的尊称有“令尊大人、尊夫人、尊翁、尊府、令堂、令兄、令郎、令媛、令孙等”,以及“……君、……公、……老等”。这类敬辞和谦辞反映了中国人比较独特的人际态度。 4、总结规律
“家大舍小令外人”
(1)对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
(2)对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舍,舍间,含有家里的意思。)
(3)称别人家中的人,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5、年龄称谓趣谈
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出嫁女子——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2
练习1:请选出以下各项中交际语言运用得体的一项。( )
A、今日亲聆诸位先贤的高论,真是茅塞顿开。 B、这是令尊拙作,请赐教。 C、舍弟好使性子,还望多包涵。
D、我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告诫我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二、禁忌语
小故事:蒋镇在《贺圣旦表》中颂扬朱元璋“睿性生智”,却触怒了皇帝。这是什么原因?朱元璋出身微贱,曾做过和尚和乞丐,一有人提到这两个词或相近的词,他就以为是影射自己。生和僧相近,所以蒋镇受到惩处。
虽然有点冤,可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说话要有禁忌。
(一)什么是禁忌语?
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词语是不能随便说的,说出来就可能引起听话人的不快和反感,这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禁忌语”。 (二)日常交谈中需要避讳的内容一般有: 1、生理上的缺陷
诸如耳聋,眼瞎,脸麻,背驼,腿短,五官违常,肥瘦失宜。如果彼此不是那么亲密无间,或对方不够开朗大度,说话时对上述种种都应当避开,不得已时只好采取间接表达方式。 2、家庭不幸
像亲属死亡,父母离异,婆媳不和,父子关系紧张,子女品德不端,晚年膝下荒凉,身有难言这隐,患上不治之症,不是当事人主动提及,则不宜贸然询问。
3、个人在为人处事方面的短处,学业能力上的不足,种种不够体面的经历和现状,这些也都是不希望他人碰撞的敏感神经。 4、特定的风俗习惯。
回族人忌食猪肉,当然也不不喜欢人家说猪。西方人的一般不高兴别人打听自己的年龄、工资收入。不少农村忌讳逢年过节时有人上门讨债,遇有喜庆怕人家说不吉利的话。不知道这些,就会在无意中惹人不高兴。 (三)讲话要注意避讳
讲话要注意避讳,早已成为人们的注意问题了。再探讨一下讲求避讳的具体方法,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供参考: 1、改换说法,寻找替代
对跛子讲客气,要说“你腿不方便,请先走!”对聋子表示照顾,说就讲“你耳背,请往前坐!”老张长得胖,这是生得“富态”,老李长得瘦,这是长得“精干”,受伤流血是“挂了花”,为终老准备的棺木是“寿材”。 2、注意语言环境,以防产生反感
如你亲人做错了事,关起门来怎么批评也不要紧,当着外人,你把他(她)数落了一通,这面子往哪儿放?有几个不避讳的! 3、注意语言对象,以免出现误会
一个谙熟外文人的人,在几个不通外文人面前,大谈掌握外文的重要性,甚至说什么当今时代,不掌握一门外语,简直是新型文盲,这样人家会喜欢?绝对不会!
3
4、入境问俗,入乡随俗
四川方言中“舌”与“折”、“蚀”同音,四川饭店肉铺做生意的人,这图吉利,便把猪舌、牛舌称为“猪招财”、“牛招财”,你到了四川就不要张口闭口买猪舌头、牛舌头。南京人结婚时忌讳人家送伞作礼物,“伞”和“散”同音,太不吉利。送不得当然也说不得。上海人看望病人忌带苹果,究其实,又是谐音作怪,原来在上海话里“苹果”和“病故”一个念法。
(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禁忌语
1、生老病死的禁忌语:避讳说“死”,西方人忌称别人“老”,连“养老院”都叫疗养院。2、节庆日的禁忌语:婚庆不说“分离”,喜庆不说“死”“病”。
3、职业的禁忌语:渔民忌“翻”、戏班子忌“散”、商人忌“干”“蚀”、和尚忌“秃”、秃子忌“光”,“电” 、“灯”、“亮”、“寸草不生”、“一毛不拔”等等。 4、隐私的禁忌语:家庭情况、年龄、收入、情感生活等。 练习2:下列标语与所张贴的场所协调一致的是? ( )
A、考场门口:失败乃成功之母 B、卷烟厂车间:严禁吸烟
C、澡堂门口:谢绝参观 D、火葬场门口:把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 E、医院门口:宾至如归 F、某市交叉路口标语牌:多拉快跑,争分夺秒
三、委婉语
小故事:在一次残疾人会上,民政局副局长很激动地说:“我看见大家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真让人高兴。我想,在座的平时一定要多看书,多学习,保持头脑清醒。千万不能不思进取,让头脑残疾。一个人没了智慧,还有什么用啊!”这时,一位残疾人气愤离场。
委婉语的使用在日常交际中必不可少。
(一)什么诗委婉语?
委婉语是交际中一种与直接语或禁忌语相对应而存在的普遍语言现象.事实上,委婉语是在语境的制约和作用下、体现交际主体心理需要而产生的,表达者不直说本意,而选用具有与直接语所指或含义相同的说法来替换表达的一种语言现象。 (二)什么情况下、怎样使用委婉语?
1、有些事物或现象,人们从来不愿直说,必须用婉言。如人们避讳说“死”,可以用其他词来说,“逝世”、“见马克思”、“没了”……
2、对于某些疾病,生理缺陷等,往往要使用婉言。
3、交际中说到自己,常用表示谦虚的说法。如把自己的意见说成“不成熟的意见”,把自己突出的成绩说成“我做得还很不够”等。
4、交际中要求别人做什么事,常用祈使表示商量的语气。如向别人借笔,可以说:“请把笔借给我用一下,行吗?”
5、当别人要你干你所不愿意干的事时,你可以用别的理由婉言推辞。如别人请你去看电影,你不想去,可以说:“对不起,我今天很忙,改天去吧。”
6、批评别人时要尽量用婉言,缓和语气,以免对方产生抵触情绪。 练习3、依照示例,改写下面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4
例:(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乱扔垃圾。
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阅览室里)图书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练习4、菜场上,一位营业员发现有位顾客买菜时,把菜叶剥掉许多。于是,她走上前去,和 蔼地说了一句话。你想她应该怎么说才显得委婉? ( )
A、“同志,你不能把菜叶剥掉!” B、“你注意些,不能这样买青菜!” C、“请小心点儿,别把菜叶碰掉了。” D、“有这样的买菜吗?你剥掉的菜叶谁要?”
四、小结
在交际中,我们学会了准确的称呼,注意避讳,能娴熟地运用婉言语,世间必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情,人事交往中自然也就多了一分和谐,多了一分文明。 温馨提示: 对象———看清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场合———分清场合——— 到什么山砍什么柴 礼貌———注意谦敬———摆正位置 语体———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目的———言随旨遣———有的放矢
五、学以致用
1、以下这段文字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起到了什么效果?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答:
2、林黛玉回邢夫人的一番话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邢夫人听说,笑道:“这倒是了。”
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表达得体,不超过 30字。
答:
一位诗人在某学校给学生作有关诗歌创作的学术报告,准备朗诵一首诗时,发现诗作放在了学生的课桌上,于是走下讲台去拿。他在上阶梯教室的台阶时,不小心摔倒了,学生们顿时愣住了,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了他身上。诗人站起来稳住身体,指着台阶对学生们说:“ 。”这一机智而又富于哲理的话语,不仅为诗人解除了尴尬,而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