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名词解释
1.药物2.药理学3.药效学4.药动学5.首过消除6.肠肝循环7.一级消除动力学8.零级消除动力学9.消除半衰期10.生物利用度11.治疗效果12.最小有效量13.最大效应14.效应强度15.半数有效量16半数致死量16肝药酶17.治疗指数18.不良反应19.副反应20.毒性反应21.后遗效应22.停药反应23.变态反应24.特异质反应25.受体26.抗菌谱27耐药性28.耐受性29.依赖性30.竞争性拮抗药(Competitive antagonist31.非竞争性拮抗药32二重反应33.药物吸收34.安慰剂35.交叉耐受性36.特异性脱敏37.非特异性脱敏38..血液清除率39抗菌药物40化学治疗47(广谱抗菌药42抗生素43抗菌谱44二重感染45(最小抑菌浓度(mic46(最小杀菌浓度(mbc)47(广谱抗菌药
1.药物: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及计划生育等方面。
2.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它既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也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
3.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4.药动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
5.首过消除: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过消除。
6.肠肝循环:指由肝脏排泄的药物,随胆汁进入肠道再吸收而重新经肝脏进入全身循环的过程。
7.一级消除动力学:是指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率不变,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
8.零级消除动力学:是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即不论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
9.消除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消除一半所需时间。
10.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循环的相对量和速率,用F表示,F=(A/D)X100%,A为进入体循环的量,D为口服剂量。
11.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者的机体恢复正常。
12.最小有效量:指药物作用于机体,使机体出现有效作用或出现药理效应的剂量。 13.最大效应:当药物浓度或剂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其效应不再增强。
14.效应强度:指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15.半数有效量:在量反应中是指能引起50%最大反应强度的药物剂量;在质反应中只引起50%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的药物剂量。
16半数致死量:表示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感染途径,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所需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16肝药酶:肝细胞的平滑内质网脂质中的微粒体酶是药物代谢最重要的酶系统,称为“肝药酶”,影响药物的药效。
17.治疗指数:通常将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18.不良反应:是指按正常用法、用量应用药物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过程中,发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19.副反应:治疗剂量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
20.毒性反应:用量过大或过久对机体功能、形态产生损害。 药理作用延伸 21.后遗效应:停药后残留药物引起的生物效应 22.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重,也称反跳
23.变态反应:变态反应也叫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24.特异质反应:是一种性质异常的药物反应,通常是有害的,甚至是致命的,常与剂量无关,即使很小剂量也会发生。
25.受体:任何能与药物结合产生药理作用的细胞上的大分子
26.抗菌谱:系泛指一种或一类抗生素(或抗菌药物)所能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类、属、种范围。
27耐药性:是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也称抗药性。 28.耐受性:耐受性味机体在连续多次用药后反应降低,增加剂量可回复反应,停药后耐受性可消失,再次连续用药又可发生。
29.依赖性:一般是指在长期应用某种药物后,机体对这种药物产生了生理性或精神性的依赖和需求,分生理依赖和精神依赖两种。
30.竞争性拮抗药(Competitive antagonist)与激动药竞争同一受体,可逆性结合,降低其亲和力,而不改变内在活性,增加激动药剂量后量效曲线平行右移
31.非竞争性拮抗药(Noncompetitive antagonist, Irreversible antagonist)在拮抗药作用下,激动药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均降低,增加剂量也不能恢复到无拮抗药时的Emax 32二重反应:是指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使敏感菌群受到抑制,而一些不敏感菌(如真菌等)乘机生长繁殖,产生新的感染的现象
33.药物吸收: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34.安慰剂:指不含任何药理成分的制剂或剂型,外形与真药相像,如蒸馏水、淀粉片或胶囊等。
35.交叉耐受性:当两种或更多的药物使用同一个酶系统时,机体不能对其加以区分,这样:即使药物对用药者来说虽然不同,但仍会出现耐受性,这就是交叉耐受性 36.特异性脱敏:仅对某类激动药反应性下降,而对其他类激动药反应性不变
而称之。 37.非特异性脱敏:对某类激动药脱敏,对其它受体激动药也不敏感而称之。 38..血液清除率; 来自生理学肌酐清除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多少容积血浆中的药物被清除,反映肝肾功能
39抗菌药物:指能够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重要药物。 40化学治疗:应用化学药物对病原体所致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简称化疗。 41抗菌药: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42抗生素:微生物的某些代谢产物。
43抗菌谱:抗菌药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44二重感染:又称重复感染,系指在一种感染的过程中又发生另一种微生物感染,通常由于使用抗菌药物所诱发。
45(最小抑菌浓度(mic):在体外试验中,指药物能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46(最小杀菌浓度(mbc):在体外试验时,药物能使活菌生长减少99%以上的最小浓度。 47(广谱抗菌药:是指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及某些原虫如阿米巴原虫、球虫等的多数病原体有抑制作用的抗菌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