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课程标准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历史性的转折
1.背景:粉碎“四人帮”以后,国民经济仍徘徊不前。 2.召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3.内容
(1)提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了序幕。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是党和共和国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历史转折,成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起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经济体制的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1)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其存在着严重弊端。农村实行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2)实施:1978年,一些社员搞包产到户,将集体土地承包到农户,用家庭个体经营取代集体经营。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3)推广: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199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 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远影响,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学习目标 为农村的一项基本制度,被正式载入宪法,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经营形式。
2.国有企业的改革
(1)管理体制方面: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拥有经营自主权。 (2)所有制方面:由单一的公有制,逐步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3)分配方面:由平均主义单一分配制度,转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意义: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农业生产高速增长,乡镇企业发展,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工业生产格局发生了战略性转变。国民经济走上了持续发展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过程
(1)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确认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
(2)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
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和基本框架。
(4)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5)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作用。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起来。
2.意义:使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正在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易错提醒】
1.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几点误区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2.对市场经济的正确认识
市场经济不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只是经济手段之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图示记忆】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轻巧识记】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两个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 三个关键点:小岗村突破、“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
四个转变:从单一公有制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发展。
【概念阐释】 经济体制改革
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的改革。在中国,其基本目标是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所有制方面,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在分配方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
【轻巧识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
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史料 用农民的话来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完成国家的,交足集体的,剩多剩少全都是自己的”;农民取得了对农产品的实际支配权。所以说这种办法“责任明确,利益直接,方法简单,群众放心”。
画线部分表明经营方式和产品分配方式有所变化。
根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还是公有的。 提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公有制基础上对集体经济的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进行的改革,农民有生产、分配的自主权,但没有土地的所有权。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史料 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图片数据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经济占有较大比重。
图片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 方向: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 影响: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了企业的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之处
(1)两者都扩大了生产经营自主权。
(2)两者都克服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两者都调动了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条件
史料 新中国的发展则不同,它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经验,①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借鉴“苏联模式”,设计了计划经济体制。②经过二十多年的计划经济实践后,又转而进行“面向市场”、建立全面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30年的经历走过了西方300年的路程。
①说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依据。 ②说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依据。
依据史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初的计划经济体制有何弊端。后来是怎样克服的?
提示 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僵化的体制挫伤了企业和生产者的积极性。
克服:解放思想,改革开放;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史料 图一为上海市粮票(1955年发行到1993年停止流通)。图二为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该公司创立于1984年11月18日,是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
注意挖掘图片隐含信息:粮票代表的是计划经济,股票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象征。
史料中图片由发行粮票到发行股票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意义。
提示 变化: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到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含义及特征
(1)原因
①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从而积累了实践经验。
③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冲破了思想束缚。
④国内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有重大突破。
(2)含义: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指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