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杜娟
【摘 要】摘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学校教育作为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关键一环,历来受到高度关注。当前,随着脱贫攻坚战略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留守儿童服务关爱政策的有效实施,家庭物质保障、社会服务关爱措施逐步加强,而农村学校教育还存在着教育部门主导性不强、学校家庭结合不够、教育关爱不够等问题。要以教育部门和学校为主导,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教育模式,完善沟通衔接机制,改善教育环境,齐抓共管,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 【期刊名称】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30)003 【总页数】3
【关键词】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与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家庭幸福,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民族未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相继出台了新型城镇化建设、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户籍制度改革、脱贫攻坚等系列政策,并就全力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多次提出明确要求。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下文称《意见》),这是第一份系统地明确未成年保护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的国务院文件[1],为做好这项工作提供了指导。近年来,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就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据国家民政部召开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通报,2016年3月份以来,经过精准摸排,
目前全国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与全国妇联2013年测算的6,102万余相差甚大。一方面,由于此次摸排对农村留守儿童定义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父母一方外出务工、不满十八周岁”调整为“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范围缩小。另一方面,人数缩减也充分彰显了近年来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应对留守儿童问题所取得的成果。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物质生活、安全方面已经逐步得到保障,上学问题、学习条件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但是教育难、管理难、教育质量差、水平不高等问题,仍是当前着力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学校教育是在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留守儿童学校教育主要包括小学和初中九年义务教育两个阶段。学校教育是留守儿童所受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然而,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原因,对这些孩子的学校教育阶段工作做得还不够好,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有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习问题最为突出。这些孩子学习激情不高,缺乏学习的动力,主动性不强;且由于父母监督不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不能按时完成,长期下去,成绩就会逐步下降。二是生活习惯较差。这些孩子大部分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作息习惯以及卫生习惯,营养不良、身子瘦弱,不按时起床和睡觉,不坚持每天刷牙洗脸、吃饭不讲卫生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些孩子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业。三是品行发展受到影响。这些孩子由于学校、家庭引导约束不够,有的轻则不遵守学校纪律,与同学不团结,上课看武侠小说;重则旷课或在学校周边上网打游戏,打架斗殴,
吸烟喝酒,谈恋爱等等,没有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四是心理健康问题。不少留守学生性格内向,不苟言笑,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流。有的性格孤僻,脾气差,易生气,对父母老师充满怨恨;有的逆反心理强,缺乏安全感。五是安全意识不强。留守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年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自制力差,容易因为行为失控引发安全事故,也容易受到不法分子诱惑,遭到伤害。
二、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留守儿童面临的现状应引起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以及每个留守家庭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教育部门和学校更要系统地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学校教育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为科学制定应对之策打好基础,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一)教育部门主导性不强
国务院《意见》明确要求,要建立由政府主导,民政部门牵头,相关单位和群团组织共同参与的组织领导机制。涉及到学校教育层面,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政府行政机关,应切实发挥主导作用。然而,实际现状是,尽管教育行政部门就留守儿童问题做了大量工作,但有的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对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工作组织领导、统筹指导力度不够,职责任务不清晰,人员保障不到位,监督管理弱化,对这项工作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的研究谋划,没有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作开展。 (二)学校家庭结合不够
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细胞,是关爱教育保护工作的主体,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导致孩子不能健康成长的根本原因。但是,从教育部门和学校角度出发,不能把教育问题推向某个家庭。学校面对的是留守儿童群体,学校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与家庭搞好对接,对留守儿童家长的错误认识、不当教育理念缺乏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