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俞爽迷之谜:社会网络案例分析
探究俞爽迷之谜:社会网络案例分析
摘要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求证中国现代杰出的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者俞失速先生的履历,阐述他的学术活动的社会网络。剖析他的图书馆学思想轨迹,分析他从厦门大学图书馆离职的原因。认为俞爽迷是中国现代图书馆优秀的“Living Library”导演兼编剧。
关键词 俞爽迷 图书馆 图书馆学社会网络
20XX年9月17日接到次日参加复办《厦大图书馆馆报》的会议通知。笔者拟准备背景资料,阅读了1935年9月30日创刊的《厦大图书馆馆报》。阅读过程充满震惊、惋惜和困惑:为《厦大图书馆馆报》主编俞爽迷的多才多艺、高超的图书馆学理论素养、呕心沥血的经营而震惊!为俞爽迷和《厦大图书馆馆报》生不逢时而惋惜!带来的问题包括俞爽迷的论著有哪些,特别是他的《图书流通法》在哪里?他的图书馆学思想有什么特色?为什么他在厦门大学图书馆工作一年就离职?等等。进一步的探究有所发现。 1从俞爽迷的履历谈起
在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王余光教授20XX年的“20世纪重要图书馆学家简表”中,“俞爽迷,生年1899,卒年1980,籍贯浙江平阳”。1988年时任厦门大学图书馆办公室主任的朱立文先生“话三十年代的《厦大图书馆报》”。说“该报由当时厦门大学图书馆主任俞爽迷主编”;1990年,他撰写该馆馆史时,提及“1935年俞爽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与文学硕士,曾任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图书馆主任)来馆主持工作。”该馆原报刊部主任潘毅梅女士1994年指出俞爽迷“曾是复旦大学学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与文学硕士,任过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图书馆主任兼民众教育系图书馆学教授,于1935年秋,应聘来厦门大学图书馆担任主任。”江南大学图书馆的吴徐年先生20XX年补充了“俞爽迷先生是1930届复旦大学毕业生”,认为俞爽迷是“对中国近代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作出较大贡献者之一”,他何时离开厦门大学图书馆和何时留美就读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
笔者先根据潘毅梅文后的参考文献,复查《厦门大学一览》(中华民国二十
1
四至二十五年)卷。《厦门大学一览》的性质是当时厦门大学学年行政年鉴。题头“教育部立案”,可信度高。该卷的“职员一览”记载“俞爽迷,次章(字)颂明,职务图书馆主任,履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及文学硕士、曾任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图书馆主任”。这表明俞爽迷应聘时出示过履历证明。《厦门图书馆声)1935年9月讯;“厦门大学图书馆主任。原由该校秘书詹如嘉兼任,现因詹君无暇兼顾,乃聘俞爽迷(字颂明,浙江平阳人)主持,查俞君曾任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图书馆主任。兼民众教育系图书馆组教授,学验俱富,此次来主厦大图书馆事务,自能胜任愉快。并闻俞君已于八月中旬莅厦接任,对于馆务整顿不遗余力,近拟就本学期工作计划书,送请校长签核。如章则之修订。卡片之整理,延长开放时间,力求内容充实,至加分类编目,除照现定办法部署群书外,仍力求旧规模之改善,新体系之构成,此外按月发行馆报。藉通声息,并定期举行读书竞赛运动,以励阅者云。”《申报》1935年11月5日进一步报道,《厦大图书馆馆报》则全程记录他履新后的成就。
发现俞爽迷字颂明,意味着扩大搜索俞爽迷信息的范围。增加收获。他的《杜氏丛著书目序》就用“俞颂明”署名。接着,笔者用“俞颂明”在“超星数字图书馆读秀学术搜索系统”检索。发现俞爽迷到厦门之前已经用“俞颂明”的笔名在《图书馆学季刊》发文,并追查《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刊发的他的文章和会员简讯。这些简讯说明俞爽迷1936年6月离开厦门大学之后,一直因病赋闲在家,1937年2月才到上海找工作。如1936年6月30日讯:“俞爽迷已经辞厦门大学图书馆主任,现转任南洋巨港中华学校校长。”1936年10月31日讯:“俞爽迷原受南洋荷属巨港中华中学聘为校长,嗣因病未能出国遂解聘,现在赋闲,寓浙江温州平阳西门外。1937年2月28日,该报刊发俞爽迷的《图书馆与民众教育》,该文的落款是1937年1月24日于平阳。紧接该文的是一则同他的履历一样的、该协会介绍某专才求职广出;但该期讯:“俞爽迷现在赋闲中,最近通信处为‘上海南市大码头东南旅馆第三十四号房间’。”1937年4月30日,该报刊发俞爽迷的《图书馆与社会价值》。笔者没有发现他在1937年4月之后重返图书馆就业或者发表图书馆学文章的信息。
不惜笔墨交代俞爽迷的履历,是为了预告俞爽迷将闪亮登场——他身处弱国却因爱国而奋发图强;他学有专长,上过讲坛,能说会道,即使没有合适的编剧
2
也难不倒他;他喝过洋墨水,相对开放,善于管理,活用图书馆网络,所以,1935年8月至1936年6月,尽管俞爽迷他人在海岛。厦门大学图书馆及其馆报的舞台小,他依然把“Living Library”大戏剧导演得活灵活现。观众掌声不断。按照图书馆社会网络观,俞爽迷是中国现代图书馆优秀的“LivingLibrary”的导演兼编剧。
2俞爽迷学术活动的社会网络
新图书馆运动之后。在1926—1937年间,中国图书馆事业出现了20世纪的第一次发展高潮,针对输入的日本、欧美图书馆学的不足。中国图书馆学术出现本地化。俞爽迷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据笔者的有限资料。1935年9月至1937年4月,俞爽迷编著并出版著作3部,发表13篇图书馆学论文和20篇其他学科的文章,他在《厦大图书馆馆报》的8篇编辑随笔也很精彩。这3部著作是:《图书馆学通论》(南京:中正书局,1936)、《图书流通法》(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新闻学要论》(上海:大众书局,1936)。“30年代后,新闻学的研究扩大到新闻法及新闻道德领是其代表”。《图书馆学通论》经过黄宗忠、程焕文、范并思等教授的大力推荐,也在图书馆界大出风头。而同时出版发行的《图书流通法》更能代表中国现代图书馆学的实用主义,又有杜定友作序推荐,在图书馆界却默默无闻。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反差的重要原因是俞爽迷在《图书流通法》用“俞素味”署名,让只看封面或书目项的图书馆学者们误以为它不是俞爽迷的专著。
俞爽迷用“俞素味”作为笔名,反映他善于入乡随俗,书中自有厦门情。闽南语的“俞素味”和“俞爽迷”近音,与日常问候语“会爽不?”也是谐音,富有辞趣。他在厦门的职业要求他经常与闽南人打交道,多少会受到影响。如当时他的老板陈嘉庚和上司林文庆校长都是闽南人,陈嘉庚的名甲庚和英文名“Tan Kah Kee”、林文庆的字梦琴、厦门大学的英文名用\都居于闽南语基础。他人乡随俗,更容易与人沟通。如《厦大图书馆馆报》的广告客户主要是本地工商业主,不认识他的闽南人听到他介绍自己是“会爽不”,一般情况下会乐
开怀,接下来的广告生意当然好谈。还有,当时厦门大学附近最具特色的菜肴是南普陀寺的素菜。俞爽迷有条件了解素菜,他用“俞素味”作为笔名。既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