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心得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陈鹤琴先生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如何激发家长对家园合作的兴趣,形成教育的合力,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我认为,幼儿园和家长之间应该建立和谐的互动机制,在建立这种和谐的互动机制过程中,教师加强与家长的语言沟通能力尤为重要。
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必须了解家长的心理、讲究沟通的艺术,需要根据沟通对象不同的情况,以真诚的态度,运用灵活的沟通语言,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使沟通更为有效。
一、赢得信任、为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沟通,既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手段,也是一种需要,更是人际关系的润滑油,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基础。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这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理解和信任的前提是需要我们经常地与他人沟通,这是为人处世的一个基本功。
实战指引:还记得那年我在小班的时候,正当小班新学
期,当阳阳妈妈们将刚满3岁的孩子第一次交给我手里的那一刹那,伴着孩子的哭声,从眼神中,我看出了阳阳妈妈的心中不舍,安抚好阳阳,我把孩子交给保育老师,这时站在教室外面久久不愿离去的阳阳妈妈一把拉住我的手,对我说:“老师,我家阳阳是小年龄,自理能力不是很强,不会上厕所,你可一定要多多关注他。我面带微笑真诚地对她说,放心,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你心里想的,我都知道,我会像你一样的对待阳阳的,看着我亲切的目光,听着我真诚的话语,阳阳的妈妈像中了大奖,高高兴兴地头也不回地走了。 经验分享:真诚友好及时地沟通,一开始便拉近了我与家长之间的心理距离,从彼此陌生到熟悉,成为好朋友。使家长对我充满信任,从而为今后的良好沟通打下了基础。 常怀感恩的心,让沟通更美丽。人类之所以会出现友情,是因为彼此之间需要沟通,所谓沟通的实质就是交换彼此的感受,一个人懂得真诚地关心别人的人,常怀感恩的心,就会赢得别人的真诚回应。 实战指引:琪琪的爸爸妈妈都在苏州工作,平时都是他的奶奶接送。奶奶来自农村,也不识字,每当布置收集材料、制作学具时,因为没有家长的帮助,琪琪无法完成,我就义不容辞地尽力帮助他。
经验分享:家长们各尽所能,为丰富孩子们的园内生活在真诚地付出,我们对家长的支持常怀感恩之心,我们对待孩子的言行更加充满爱心。其实,家长们的行动又何尝不是感恩
心的具体表现呢!
三、“换位”思考、让沟通更畅通。“换位”思考,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考方式。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互相宽容、理解,多去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
实战指引:那年秋天到了,我要求小朋友利用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走进大自然捡落叶,然后制作成树叶贴画带到幼儿园来,周一早晨,小朋友们兴高采烈的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了幼儿园,我的同班老师立刻挑选了部分制作精致并有创意的作品布置到了班级的主题墙上。我一看,连忙问她,为什么不将所有小朋友的作品都展示上墙,她说:第一作品太多,展示不下。第二有的作品太粗糙,上不了墙。我心里一惊,呀!这可不行,便对她说:“一面墙展示不了,我们可以再整理一面墙,把另外一部分作品贴上去。你不能光顾主题墙的效果,要换位思考一下作品没有被贴上墙的家长和小朋友会是什么感受呢?孩子一定会很失落,这也许是家长和孩子花了一天的时间做好的,虽然他们做的没有其它小朋友精致,也许是他们的能力有限,但家长和孩子的态度是认真的呀!这次不给他们展示,导致家长心存不满,也许就会为我们以后的家园沟通设置障碍,我们一起展示上去,让他们自己看,自己比较,他们会知道以后该怎么做的。”果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