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2024-2024学年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是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均正确的是 A.铜粉(碳粉)——在空气中灼烧
B.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铜)——加过量的锌粒、过滤 C.氢氧化钠(碳酸钠)——加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答案】D 【解析】 【分析】
除杂的原则是所加试剂与杂质反应的同时不能引进新的杂质,主要物质可以多但不能少。 【详解】
A、铜能与氧气反应转化为氧化铜,选项A不正确;
B、引进了新杂质氯化锌,氯化亚铁也被反应了,选项B不正确; C、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选项C不正确;
D、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除去,干燥后得到一氧化碳,选项D正确。故选D。 2.下列化学方程式与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在氧气中点燃细铁丝可发生剧烈燃烧2Fe+O2
点燃 2FeO
B.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NO3=CuNO3+Ag C.硫酸铵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NH4)2SO4+2NaOH
Δ Na2SO4+2NH3↑+2H2O
D.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2KClO3【答案】C 【解析】 【详解】
MnO2 Δ2KCl+O2↑
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点燃Fe3O4;
B、该化学方程式硝酸铜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u+2AgNO3=Cu(NO3)2+2Ag;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D、该化学方程式配平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KClO3MnO2Δ2KCl+3O2?。
故选C。
3.近期我国连续发生多起安全责任事故,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学习化学知识要形成科学风险意识,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森林火灾中的爆燃火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扑火人员必须做好应急防护工作 B.室内放置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 C.夜间室内煤气泄漏,应该立即开窗通风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大量水浇灭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森林火灾中的爆燃火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扑火人员必须做好应急防护工作,以防造成人身伤害,故A正确;
B、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室内放置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故B正确; C、夜间室内煤气泄漏,应该立即开窗通风,以防造成煤气中毒等危险,故C正确;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大量水浇灭,会造成火势蔓延,故D错误。故选D。 4.锶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锶原子核外电子数是2 B.锶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g D.锶的化学性质较稳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8,表示原子序数为3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8,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锶,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化学性质较活泼,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睛】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5.通常情况下,下列能体现“1+1=2”这一结论的是 A.1mL酒精加1mL水得到2mL酒精的水溶液 B.1g酒精加1g水得到2g酒精的水溶液 C.1g粗盐加1g水得到2g氯化钠的水溶液 D.lg食盐溶液加1g硝酸银溶液得到2g混合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
A、1毫升酒精加1毫升水混合,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得到酒精的水溶液小于2毫升,不符合题意;
B、酒精易溶于水,1克酒精加1克水得到2克酒精的水溶液,符合题意;
C、常温下食盐的溶解度为36g,则1克水中最多能溶解食盐0.36g,不能得到2克氯化钠的水溶液,且主要成分为氯化钠,还含有氯化镁等杂质,不能得到2克氯化钠的水溶液,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由于有沉淀生成,1克食盐溶液加1克硝酸银溶液得到的混合溶液小于2克,不符合题意。故选B。
6.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任务的保证,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将其放在烧杯中称量
B.浓硫酸不小心滴到皮肤上要立刻用大量的水清洗,同时涂上3~5%的硼酸溶液 C.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稀释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择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所以不得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可以借用烧杯称量,避免腐蚀天平,选项A正确;
B、浓硫酸属于酸,应该用碱性物质中和,硼酸为酸不能用于处理浓硫酸,直接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3~
5%的碳酸氢钠溶液,选项B不正确;
C、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时,湿抹布覆盖后隔绝空气,同时降低温度,达不到酒精着火点,起到灭火目的,选项C正确;
D、稀释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不断搅拌,避免放出热量使水飞溅,选项D正确。故选B。
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种溶液中只能含有一种溶质 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就变成了不饱和溶液
C.酒精溶液不导电是因为其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粒子 D.高锰酸部溶液的紫红色就是高锰酸根离子在溶液中的颜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一种溶液中可能含有多种溶质,如海水等,故A错误; 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故B错误;
C、酒精溶液不导电是因为其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酒精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酒精分子和水分子,故C错误;
D、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就是高锰酸根离子在溶液中的颜色,而钾离子在溶液中呈无色,正确。故选D。 8.向装有过量锌粉的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烧杯中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钠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B.t3和t5时,溶质种类不同,金属单质种类也不同
C.t2时,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有Zn2+、Cu2+,固体中的金属单质有Zn、Ag
D.若向溶液中插入铝丝,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时间t的取值范围是:t2 A、在t1时,硝酸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溶液中含有硝酸银,滴加氯化钠,会生成白色沉淀,故A错误; B、t2-t3时,溶液中的硝酸银完全反应,锌与硝酸铜反应,溶质有硝酸铜、硝酸锌 金属是银、铜、锌,t5时,溶质只有硝酸锌,金属有 银 铜 锌,所以溶质种类不相同,金属单质种类相同,故B错误; C、t2时,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有Zn2+、Cu2+,固体中的金属单质有Ag、Zn,故C正确; D、若向溶液中插入铝丝,铝与硝酸银和硝酸铜先后发生反应的固体的质量都增加,若向溶液中插入铝丝,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时间t的取值范围是:0 B.CO2: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C.MgO :表示1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D.S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2N中的“2”表示两个氮原子,故错误。 B.C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正确。 C. MgO中的“2”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错误。 D.S2-中的“2”表示一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错误。 故选:B。 10.如图所示是几幅与化学有关的图片,下列对图中内容的分析正确的是 ?2?2 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 ②小食品干燥剂 ③C60分子结构 ④古代字画 +-+-A.图①可反映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Cl+Na+Cl=NaCl+H2O B.图②中生石灰干燥剂的干燥原理是:CaO+CO2=CaCO3 C.图③中的物质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