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地理第3章区域产业活动第2节农业区位因素与
农业地域类型学案湘教版必修21
1.知道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理解不同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
其发展变化。(重、难点)
2.知道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分析。
3.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分析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区位因素。(重、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农业区位因素
阅读教材P59~P62第3段,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条件
(1)光照: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光照长短、强弱的地区分布。
(2)热量:常以活动积温为衡量指标,制约农作物的产量,影响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3)土地:作为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位置影响其使用价值,肥力影响其生产力。
(4)水分: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
1 / 17
2.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包括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
3.农业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和农产品消费状况等。市场通过影响农产品的价格,进而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市场需求对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影响越来越大。
正误判断:
(1)影响“南蔗北甜”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 )
(2)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就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
(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考虑的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 )
【提示】 (1)× 影响“南蔗北甜”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气候。 (2)× 二者是有区别的,如影响南疆长绒棉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源,而不是光热条件。南疆光热条件优越,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而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3)√ 相对自然因素来说,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经常变化,因此,农民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经常注意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农业生产。
教材整理2 农业地域类型
阅读教材P62第4段~P66,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指不同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商品交换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它是农业生产地域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表现。
2 / 17
2.成因:因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农业生产条件、特点、潜力、优势和限制性因素,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生产而形成的。
3.常见类型 (1)热带种植园农业
(2)混合型农业: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为主。
(3)地中海式农业:分布于南欧、西亚、北非地中海沿岸及其他地中海气候区,属于混合农业。
(4)商品谷物农业: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耗能多,经营相对粗放,商品率很高。
(5)大牧场放牧业 (6)乳畜业
①分布:北美五大湖周围、西欧和中欧地区。 ②影响因素:市场的远近和饲料的供应。
4.实质:农业地域类型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各地区农业的商品化生产,则是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主要标志。
正误判断:
(1)我国广大农耕区在经营种植业的同时,也饲养猪、羊、兔等,属于混合农业。( )
(2)季风区的水稻种植业机械化水平、商品率都很低。( ) (3)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区位条件是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
【提示】 (1)× 这些经营活动规模很小,只能做为副业。 (2)× 一般比较低,但日本的水稻种植业已实现了机械化,普遍采用了适用于地块小、水田作业的小型农机具,投入的生产资料多,
3 / 17
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也高。
(3)× 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特点是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
问
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
惑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
问
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
惑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
问
3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
惑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业区位因素 [合作探讨]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六》中记载,晏子使楚中有这样一段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探讨1: 上述现象说明农业生产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提示】 自然条件的影响。
探讨2: 原来只有在原产地人们才能吃到新鲜的橘子,现在即使东北人们也能吃到新鲜的橘子,体现了什么变化?
4 / 17
【提示】 冷藏保鲜技术和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 [核心点击]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然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需 积温多少直接影热量 响作物的生长期和耕作制度 降水 过干或过湿都不利于作物生长 适宜发展耕作和机械化作用 适宜发展林、牧地 形 山区 业,农作物分布有垂直变化,缓坡(坡角小于25°)适宜发展梯田 人工培育 作物生长的物质土壤 基础,直接供给作物养分 东南亚砖 红壤区的 茶树 形成的耕 作土壤,如 黑垆土、水 稻土 干旱地区,灌溉水源 水源成为能否发展种植业的关键 河西走廊 的灌溉农 业,新疆的 绿洲农业 兴修各种 水利工程 平原发展 耕作业,山 地发展畜 牧业 沿等高 线修筑 梯田 我国南方种植甘蔗,北方种植甜菜;我国南方的水田生产,北方的旱地生产 温室大棚,改善作物生长的温度条件,并对光照、通 风、湿度等进行调节 改造与变化对农典型案例 业区位的影 响 光照 气 候 平原 5 / 17
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位 因素 对农业生 产的影响 改造与变化 典型案例 对农业区位 的影响 在工××区、城市周围发展乳畜业和园艺业;“订单”农业 芬兰成为世界鲜花基地;世界热带经济作物基地的形成 城市、工矿业的发展影响生产经营的规模 交通条件改善,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影响的地域范围扩大 市场 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 运输 推动商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 鼓励或抑制农民生产的政策 积极性,进而影响种植面积和农产品种类 我国宏观调控下农业结构调整、区域化生产 农业地域类型的转变 3.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业技术经济因素是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和稳产高产的保障,其联系如下图所示:
[体验评价]
1.网络中有一款风靡至今的虚拟游戏“开心农场”。如今,很多城里的人到周围农村租田种地,“开心农场”已经成为现实,家在××市的王先生一家在××区某山村租种了一块山地,闲暇之余进行耕种,即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也收获了许多乐趣。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导学号:64490055】
(1)王先生在这块山地的山坡上种植了几颗荔枝树,但都没有存活下来,你认为主要是何种原因导致的( )
A.地表崎岖
6 / 17
B.热量条件较差
C.土壤为酸性且比较贫瘠 D.水分缺乏,灌溉条件差
(2)王先生发现其在山坡上种植的甜玉米,虽然施了不少有机肥,且不缺少灌溉和管理,但长势并不理想,最可能的原因是( )
A.“伏旱”季节蒸发旺盛 B.水土流失严重 C.夏季光照太强烈
D.“梅雨”季节昼夜温差太大
(3)如今的王先生在这块土地上主要种植蔬菜,且是遵循“城里人想吃啥就种啥”的原则,因此获得了很好的收益。这充分反映了________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A.地形 C.市场
B.技术 D.政策
【解析】 第(1)题,荔枝为热带作物,而南昌地处亚热带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差,不利于热带水果的种植。第(2)题,“不缺少灌溉”,说明受伏旱影响小;光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梅雨”季节昼夜温差小,且温差越大,越利于养分积累;“山地”是关键词,这里水土流失严重,水肥流失严重。第(3)题,市场因素最终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答案】 (1)B (2)B (3)C
农业地域类型 [合作探讨]
在广袤的西北和辽阔的青藏高原上,你能见到青青的牧场,成群
7 / 17
的牛羊;在沃野千里的北方地区,你能看到一望无垠的麦田;在小桥流水的江南,随处可见绿意盎然的稻田。
探讨1:为什么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农业景观?
【提示】 充分利用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形成不同的农业地域景观。
探讨2:三江平原上一望无垠的麦田和江南随处可见的稻田属于什么类型的农业地域类型?
【提示】 商品谷物农业和季风水田农业(或水稻种植业) [核心点击]
1.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
2.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及发展措施
特点 原因 水稻生产以家庭为单位,人小农经营 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 单位面积 产量高, 商品率低 精耕细作,使稻谷的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是由于生产规模小,人口多,所产稻谷以自给为主 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劳动力丰富,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主要靠传统经验,现代科技水平低 水稻生长需水量大,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 增加投入, 兴修水利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 控制人口数量 发展措施 适度规模 经营 机械化和 科技水平 比较低 水利工程 量大 3.世界几种主要商品农业地域类型比较
8 / 17
农业地 域类型 农业生 产特点 农业区 位条件 优越的自然条件、便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学技术 气候温和,草类茂美国、澳大利亚、新大牧场 放牧业 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的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盛,草场面积大;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农场成为良性的生态家庭农场,农场规模混合型 农业 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大,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很高,耕种、放牧、休耕轮作 系统,农民可以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事活动,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五大湖周围地区、西乳畜业 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 热带种 植园农 业 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以大种植园和农场为主,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很高 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位于热带,终年高温,气候湿热,土壤肥沃 分布地区 商品谷 物农业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规律方法】 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方法
判断一个区域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关键要看该区域的生产对象和生产目的,要建立一种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的思维模式,如下表所示:
9 / 17
判断依据 生产对象 水稻 牛、羊 生产目的 自给 面向市场 生产规模 小农经营 大牧场 规模大、机械 化水平高 规模较大、机 械化水平较高 大规模的密 集型农场,生 产设施齐全 判断结论 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 大牧场 放牧业 商品谷 物农业 混合型 农业 种植园 农业 小麦、玉米 面向市场 主要面 向市场 面向国 际市场 谷物、牲畜 单一热带 经济作物 [体验评价]
读“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小麦和玉米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回答2~3题。
【导学号:64490056】
2.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地中海式农业 C.混合型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D.热带种植园农业
3.该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的特点是( )
①机械化程度高 ②商品率高 ③主要分布在发展家 ④集中在大城市周围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美国小麦区和玉米带属于商品谷物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生产中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地广人稀,商品率高,技术装备
10 / 17
好,机械化程度高。
【答案】 2.B 3.A
[课堂·小结] 学业分层测评(十)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64490057】
1.“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
A.珠江三角洲 C.藏南谷地
D.渭河平原
B.柴达木盆地
2.下图中,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农业生产分布示意图
A.气候条件 C.水源条件
B.劳动力价格 D.市场距离
【解析】 第1题,我国冬小麦主要在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我国棉区范围广阔,全国划分为三大产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和新疆棉区。渭河平原处于棉区与麦区的交汇处,既有棉花种植,又有小麦种植,所以寒露时节农事活动是种植冬小麦、摘棉花的地区最有可能是渭河平原。第2题,图中花卉、蔬菜离市区最近,向外依次是乳肉畜牧业、粮食种植业和水果、经济
11 / 17
作物种植,保鲜和易腐烂变质及产值高的农产品更接近市区,说明市场距离是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最主要区位因素。
【答案】 1.D 2.D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导学号:64490058】
3.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C.地形
B.水源 D.土壤
4.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稻田 C.果园
B.鱼塘 D.菜地花圃
【解析】 第3题,由题干信息知该图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图中显示地形类型是山地丘陵,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布局了水产养殖业、种植业和林业,判定该地农业类型是立体农业。第4题,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的推进,市场对水果、蔬菜及乳畜产品等农产品需求量扩大,使城市××区的农业结构呈现种植业比重下降的新变化,反映在土地利用上是粮食种植用地规模减小。
【答案】 3.C 4.A
读三地区的农业资料比较图,回答5~6题。 5.与图示资料相符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甲——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B.乙——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12 / 17
C.丙——亚洲水稻种植业 D.甲——城郊乳畜业
6.下列属于甲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的是( ) A.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常年高温少雨的气候 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解析】 第5题,由图示信息可判断,甲地区主要为种植业,但投入劳动力数量多、商品率低,不符合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和城郊乳畜业的特点,故A、D排除;丙地主要为畜牧业,且商品率高,故C错误;乙地区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且商品率高,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符合此特点,故B正确。第6题,甲地区为亚洲水稻种植业,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雨热同期。所以选项B正确。
【答案】 5.B 6.B
如图为欧洲西部大不列颠岛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农业地域类型甲为( ) A.大牧场放牧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乳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8.该农业地域类型在该地区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①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劳动力丰富 ③城市众多,消
13 / 17
费市场广阔 ④机械化水平低
A.①② C.③④
B.②④ D.①③
【解析】 图示区域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且该区域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乳畜产品的消费市场广阔,因而图中农业地域类型甲为乳畜业。
【答案】 7.C 8.D
9.读“影响农业的主要因素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方框内填上正确内容: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世界各地农业生产要素的差别很大,形成了农业生产极为明显的________特征,因此农业生产必须坚持________的原则。
(3)C、D、E因素中,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______________。
(4)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农业类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________; ②东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一年一熟________; ③我国南方红壤地区种植茶树________。
【解析】 第(1)题,在自然因素选项中关键是确定B的答案,从框图中可以看出,B是自然因素的组成部分,并且受农业生产中废渣、废水的影响。由于农业生产对土壤有影响,利用得当,对土壤有改良作用,而废渣、废水对土壤质量也有影响,所以B是土壤,A是地形。在社会经济因素的判断中,根据农产品加工对E有影响,可判断出E
14 / 17
为市场,而D对市场有影响,可判断为交通运输,进而可推断出C为政策。第(2)题,结合农业生产的特点作答。第(3)题,市场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第(4)题,横断山区由于地势起伏较大,适宜发展立体农业;东北平原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农作物一年一熟;南方红壤为酸性土壤,适宜茶树的生长。
【答案】 (1)地形 土壤 政策(或技术) 交通 市场 (2)地域性 因地制宜 (3)E (4)①地形 ②气候(热量) ③土壤
[能力提升]
10.当前乳畜业主要分布地区大多紧邻消费市场,其成因是( ) A.大城市周围,有充足的牧草供应 B.大城市周围劳动力丰富 C.大城市周围地租高
D.牛奶及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
【解析】 乳畜业的产品是牛奶及其制品,而牛奶及其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故乳畜业的分布地区大多紧邻消费市场。
【答案】 D
读“欧洲某地农业要素统计表”,完成11~12题。
【导学号:64490059】
欧洲某地农业要素统计表
位置 平均海拔(m) 年平均气温(℃) 7月平均气温(℃) 1月平均气温(℃) 年均降水量(mm) 0°~3°E,47°N~50°N 46 11.5 20.7 2.6 780 15 / 17
主要农产品 小麦、甜菜、乳畜产品 11.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自给型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B.种植园农业 D.混合型农业
12.关于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C.最大限制性因素是土壤盐碱化
D.最大的障碍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矛盾突出
【解析】 第11题,根据表中信息可以看出,该地主要农产品包括小麦、甜菜、乳畜产品,说明该地农业是粮食种植与牲畜饲养相结合,故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混合型农业。第12题,欧洲气候温和,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全年降水均匀,故A项不正确;混合型农业属于商品农业,该农业类型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C、D两项从表中信息得不出。
【答案】 11.D 12.B
13.下图为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图中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 (2)图中A地区农业生产潜力大,但近年来已不再是商品粮基地,为什么?
(3)B、C两地都位于青藏高原,但农业生产潜力差异较大,分析其主要原因。
(4)图中甲省为我国重要的中药材基地之一,根据下表,提出促进该省中药材生产的措施。
16 / 17
2007年甲省和全国的几项社会经济指标表
适龄人口中,受教 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人口比例/% 甲省 全国 10.92 19.97 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 24.98 26.43 中药材播种面积/万公顷 3.68 96.07 加工而成的中成药产量/万吨 1.37 112.89 【解析】 第(1)题,从图中生产潜力数值的变化可以看出,气候条件优越的地区生产潜力大,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生产潜力小。第(2)题,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等方面分析。第(3)题,B、C两地农业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应从热量、降水、水源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第(4)题,根据表格数据对比该省与全国的差异,从而提出针对性建议。
【答案】 (1)气候
(2)A地区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上升,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生产为主,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3)B地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C地位于青藏高原内部地区(藏北高原),B地海拔较C地低,热量条件较好;B地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较C地多;B地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灌溉水源充足,土地平坦,土壤肥沃。
(4)①发展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②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③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中药材播种面积;④大力发展中药材加工
业。
17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