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儿童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大多数人的意识中,农村教学就意味着闭塞与落后,学生们阅读不够深入,口头表达能力差,难以自信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事实真是如此吗?其实不然。 在资源相对贫瘠的农村语文教学中拓开新的一隅,挖掘农村小班化教学中所独有的教学资源,已成为每个农村语文教师新的选择。“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语文课堂便是最主要的阵地。
老师如何用一颗细腻的心去叩开学生探究生活、自然、身边文化底蕴的心灵之门,让语文课堂成为充满活力,让农村的孩子也在课堂上深度阅读,自信表达?专家做了几年的探索与尝试。
教学目标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必要环节和重要步骤。目标明确了,才能有效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和恰当的评价手段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专家尝试用这样的方法组织课堂,把一堂课的学习目标按照层级写清楚,每位同学先要自主学习,如果有不会的内容,可以小组内求助,合作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内容,可以在班级内求助或者求助老师。但最后要达到人人过关,小组才能过关。
基于人人过关的目标、使用完成性评价的小组合作,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成员全体过关给小组加分的规定,使得优秀生主动帮助待优生,每位小组成员都有了学习的动力,避免了小组合作交流流于形式。
比如,学习《湖心亭看雪》,对课文实词、虚词的含义以及句子的翻译,需要人人过关,小组按照学号,过关赋分。
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影响,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在大家都积极努力达成学习目标的课堂上,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在自主学习与帮助他人的成就感、小组集体荣誉感中,阅读能力快速提升。
独立思考是自主阅读的前提,一个能够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的人,才有可能进行下一步的写作创造。从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阅读能力,对于他们语文素养的提升,乃至生活与工作都有深远的意义。因此,专家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学方法,摒弃“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自主阅读感悟画出来并加以表达。这样,学生就成为课堂的主角,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接受。
画思维导图方法很简单,只抓住关键词,思考三个问题:文章写了什么,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这种自主学习,加深了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思维导图的形式,更加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以及对课文的理解。
大道至简,简简单单的思维导图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思考与归纳概括能力,之后的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点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阅读与画思维导图有了兴趣,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一直是教师在讲台上一股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在台下被动地接受;或者是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在下边埋头抄笔记。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压抑,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质疑。沉闷的课堂,对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质疑的精神十分不利。
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1946就发现并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它用数字形式,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
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因此,专家尝试通过“活力小讲师”活动来提高语文课堂的活力。
为了达到更高的学习效率并发挥农村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专家让学生每个人每天轮流当一次小讲师,讲一篇文章。班中只有20个人,每位学生每个月都可以当一次小讲师。
最开始比较简单,每天一个人,负责领着同学们复习一课的基础知识。小讲师要把阅读探究和拓展提高的内容提前学会,以便给其他孩子讲解。在小讲师讲解之前,需要和老师沟通,也就是说,老师每天负责辅导一位小讲师,依次循环,基本一个月之内,每个小讲师都能得到老师单独辅导的机会。
孩子们站上讲台前,通常会为此准备一周的时间,从文章的内容、结构、主题、写作方法、语言特色、表达方式、材料选择等各个角度读懂读透,才能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光芒四射。在准备的过程中,除了自己预设的问题要讲解明白,还要
为课堂上随机提出的问题做好回答的准备。小讲师活动大大提高了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
总而言之,面向新教材、新课标,农村语文教学正以自己的实践经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阅读、自信表达,帮助学生充满活力,阳光四射,自信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