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能力的提升
王华光 姚海静
【摘 要】[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工作团队的排头兵和主力军,他们的自身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养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应当从学习机制、培训机制、交流机制、考核机制和保障机制等方面加强辅导员自身素质建设,着重提升辅导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能力,从而打造一支高素质、有能力、勇于担当的辅导员队伍。 【期刊名称】教育与职业 【年(卷),期】2016(000)010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辅导员 工作能力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5年南京林业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校训校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特别是网络的发展和“90后”大学生群体的出现,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辅导员要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和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加强自身素质建设,研究新的工作对象,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技能,拓展工作途径,熟练使用新的传播、交流媒介。
一、提升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能力的必要性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006年颁布)指出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是: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辅导员的全称是思想政治辅导员,名称上就决定了该群体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但现实状况却不完全如此。随着高校教育功能的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和大学生管理的具体化、细节化,辅导员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越来越多,工作范围涉及日常事务、学业辅导、活动开展、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宿舍管理、社会实践、突发事件等几乎所有与大学生有关的事情,而且处于无限责任的状态。刘跃宁指出:大家都认为与学生有关的事情都是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从而使得(辅导员)因为许多并非职责范围内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务耗费了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于大量繁琐的事务占用了辅导员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使得他们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得不细、不牢,对学生的关注与关心不足,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偏低。因此,有必要提升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能力。
二、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具有天然的优势
高校辅导员大都是毕业不久的年轻人,与在读大学生年龄接近、兴趣相近、话题贴近,容易与学生产生朋友之情、师生之谊,容易与学生产生心灵碰撞,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从而有利于引导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辅导员作为从事学生工作的一线人员,是与大学生接触最为紧密的团体。他们最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情况,当然也最关心学生群体,是学生最愿意接触和倾诉的对象之一。高校辅导员长期从事学生工作,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良好的沟通交流技巧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和沟通交流
的常用平台。年轻的辅导员同样是新媒体的受众,他们较为了解网络的生态环境和运行规律,能够根据大学生过于依赖互联网的特点,在网络空间搭建一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有效互动的平台,通过网站、论坛、贴吧、微博、微信等方式扩大网络主流舆论阵地建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
三、提升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亟须辅导员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和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能力。
1.加强辅导员政治理论学习机制建设,打造政治素养过硬的辅导员队伍。首先,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针对辅导员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等,提升辅导员的政治素养。其次,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增强辅导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培养辅导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识。再次,加强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组织辅导员学习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此外,还应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出台的节点,准确有效地向辅导员分析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传达我国各项事业的新进展、新成就,讲解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等。
2.深化辅导员培训机制改革,提升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能力。针对辅导员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培训应充分利用资源,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构建分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系统培训体系,突出对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和法治思维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