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熟悉乐曲的音乐主题,试着模唱音乐主题。 4)再次聆听,学生完整听赏。 5)谈谈你听后的感受。
3、欣赏 《在那银色月光下》
1)出示曲谱,播放音乐《在那银色月光下》,初步了解塔塔尔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 2)请同学们看曲谱,教师简要分析曲式机构A+B+ A 三段体。 3)歌曲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4、欣赏《歌唱吧,我的库木孜》
1)聆听,认识库木孜这种民族乐器的音色。 2)介绍库木孜弹唱及叙事歌曲的内涵。 三、课堂小结
新疆的少数民族音乐丰富多样,这节课我们所欣赏的只是冰山一角,希望同学们多了解和关注我国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
第四单元:《红河谷》(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河谷》,启发学生用舒展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2、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民族音乐。 教学重点、难点:
(1)唱好《红河谷》弱起小节。
(2)启发学生理解欧洲音乐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游览一处自然景观,首先请同学们来看一下,老师画的是什么?(国旗)是哪个国家的? 生:加拿大 师:为什么?
生:枫叶国旗(枫叶国旗,枫树是这个国家的国树,这个国家有枫叶之国得美誉。多媒体多媒体展示加拿大风景,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正确答案——加拿大) 师:同学们对加拿大还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生:移民国家,英法后裔;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渔业、新闻纸等。
师总结:加拿大位于北美洲,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它的面积居世界第二,而人口只有3000多万。加拿大风景非常优美。加拿大不仅有着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资源,而且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并学唱一首优美动听的加拿大民歌《红河谷》。 二、 新课教学
1、欣赏歌曲《红河谷》,让学生想一想歌曲的旋律进行是平稳的还是跳跃的?(平稳)表现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还是优美抒情的?(优美抒情)
2、让学生闭上眼睛,跟着音乐的情感,展开想象的翅膀,听一听《红河谷》这首歌曲之中都唱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师:简介歌曲:《红河谷》是流传在北方红河一带的民歌,它主要表现了移民北方红河一带的居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发展城市,最终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了人们生活的家园。它回顾了人们艰苦创业的历史,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师:现在我们看这首歌曲是什么拍子? 生:4/4拍
师:4/4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生:强、弱、次强、弱
师:最后一拍是弱拍,这首歌曲第一小节只有一拍,在小节线的左侧也就是最后一拍,而最后一小节有三拍,首尾相加是一个完全小节,这叫弱起小节。
师:让我们用弱起的感觉“啦”来模唱这首曲子。
师:大家模唱的不错,下面我们把歌词加入到旋律中,跟着音乐来演唱这首歌曲。4、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用怎样的速度来演唱这首歌曲? 生:稍快或稍慢
师:两种速度我们都来体验一下。首先用稍慢的速度来演唱。
师总结:怀念、深情,讲述了劳动人民艰苦创业的经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劳动人民那种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深沉的性格特点。所以,我们用稍慢的速度演唱这首歌曲时,建议用一个乐节一吸气的方法和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
师:下面用稍快的速度来演唱。同学们体会一下,歌曲的情绪表达又有什么变化?生:活泼欢快
师总结:活泼欢快、健康向上,表现了劳动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自豪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用稍快的速度演唱这首歌曲时,建议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次对比,总结出: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它所表达的音乐情绪也是有差异的。)
5、师:《红河谷》既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表现了劳动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现在我们一起带着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用中速、抒情地跟着伴奏完整的演唱一遍, 三、创造表现
1、师:通过学习《红河谷》这首歌,我们知道,加拿大是一个美丽富饶、欣欣向荣的地方。那里的人们勤劳勇敢、热情好客,期待着世界各国朋友的光临。那么我们就用当地语言英语来演唱一下歌曲。 2、拓展延伸
师: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是加拿大民歌,欣赏的墨西哥的民歌,那请同学们也来说一说我们自己国家的民歌,好吗? 生:江苏民歌《茉莉花》、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蒙古族民歌)等。 四、课堂小结
师:希望同学们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建设家园,报效祖国!今后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认识,把我们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第四单元:《拉库卡拉查》(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唱歌曲《拉库卡拉查》,了解拉丁美洲音乐风格。
2、能力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歌曲《拉库卡拉查》积极参与音乐审美和体验活动(唱、跳),培养其音乐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感受墨西哥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体验并喜爱拉丁美洲民族音乐,增强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接纳和包容。
教学重点:学习演唱歌曲,体会感受墨西哥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表现歌曲的情绪。
2、歌曲演唱顺序、弱起节奏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首先老师想先请同学们听一首外国歌曲《美丽的塞林托》 欣赏《美丽的塞林托》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乐曲的感受(明朗,愉快,老师可以哼唱一两句),那这美丽的塞林托可能是哪个国家的呢?
二、介绍墨西哥,播放视频。
师:他是美洲著名的文明古国,位于北美东南部,地域辽阔,地形多样。大部分地区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有人说他就是仙人掌的故乡。多样的地形,造就了多样的音乐艺术形式和饮食文化。当地的服饰既具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当音乐想起,身穿民族服饰的人们就会翩翩起舞。
师:墨西哥有着灿烂的音乐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墨西哥,去了解墨西哥人的音乐生活。 三、初次聆听歌曲
师:老师想让同学们听一首墨西哥民间歌曲,听一听歌曲为我们描绘什么样的场景? 播放《拉库卡拉查》视频
师:图片当中墨西哥人都在干嘛啊? 生:狂欢、跳舞
师:那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又是怎么的呢? 生:高兴,欢快。
师:那在歌曲中有没有听到什么有趣的歌词呢? 生:拉库卡拉查
出示课件。师:那我们同学能读一读吗?能流畅一点读吗?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拉库卡拉查”的意思吗?(生发言,各抒己见) 老师讲解“拉库卡拉查” 师:“拉库卡拉查”在墨西哥语里的意思指的是“蟑螂”,那你们看到蟑螂会怎么样啊? 生:躲开,尖叫,拍死,踩死??
师:那我们这种踩、踏、拍的动作又像是在干什么呀? 生:跳舞
师:很好,有这么一种说法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墨西哥到处遍地是蟑螂,但是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人们只能用踩,踏的方式来消除蟑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舞蹈形式叫“蟑螂舞”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拉库卡拉查” 师:好,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在欣赏一下这首欢快的乐曲,想一想蟑螂舞的动作会是什么样的? 1、请学生上台表演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形象,可见这蟑螂有多么的令人深恶痛绝。 2、师:老师也想来跳一下,看看老师是怎么跳的? 老师边踩边跳边说“拉库卡拉查”
出示节奏 0X XX ︱ X XX XX ︱ X X - ︱ 师:老师是一边跳一边怎么样啊? 师:谁愿意上来模仿一下? 学生上台表演
4、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大屏幕,这就是刚才老师说的跳的节奏 出示课件,一起读一遍。师:这个节奏上那个字要拖长点?强一点? 5、全体学生起立脚步动作表现踩蟑螂。 四、学唱歌曲
师:刚才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墨西哥音乐节奏的跳跃和快乐,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歌曲来学唱这首《拉库卡拉查》 1、轻声哼唱歌曲(注意歌曲的演唱顺序) 2、按节奏朗读歌词。老师读前句,学生读后句 3、演唱歌曲,(前半部分的结束句演唱处理,师:后面还有哪一句也是和这句一样的?)老师演唱前句,学生演唱后句。
3、细致处理歌曲(跳跃、换气、演唱顺序、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演唱时的衔接。) 4、加入动作演唱歌曲(在歌曲前半部分加上拍手)
5、师:同学们真棒,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配上动作,跳起我们自己的“蟑螂舞”6、听一听墨西哥人是如何演唱这首歌曲的
播放《拉库卡拉查》,师:墨西哥人这种原汁原味的《拉库卡拉查》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如何?和我们刚才听音乐里多了一些什么的声音啊?
生:欢呼声,口哨声(欢呼雀跃)
师:在墨西哥无论是歌者还是民间的艺人,都会加入这些随性的口哨声,和欢呼声 5、再次演唱歌曲(加入欢呼声)。播放伴奏。
五、欣赏墨西哥民间舞蹈
师:刚才的舞蹈和我们的“蟑螂舞”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请学生上来表演自己的“蟑螂舞”。 请学生一起来演唱歌曲。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真棒,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墨西哥,感受了墨西哥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下节课呢,我们将继续深入的了解拉丁美洲,学习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最后让我们在《拉库卡拉查》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第四单元第三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欣赏 《凯皮拉的小火车》 和 《化装舞会》 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对火车这种交通工具的印象。
2. 感受乐曲中的速度、力度、节奏的变化在音乐上的表现作用,并能以语言、动作或打击乐器等形式对
音乐做出反应。
3. 初步了解巴西的风土人情和音乐文化,激发学生探究多元文化的兴趣。 4. 聆听《化装舞会》,感受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探戈舞曲的节奏特点。
教学重点:感受舞曲的节奏特点;
感受乐曲中速度、力度、节奏变化在音乐上的表现作用,并能以语言、动作或打击乐器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教学难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音响表现※印象,表达快乐的情绪; 听辨《化装舞会》的主题A和主题B ,学会分析乐曲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1.播放巴西民歌《采果人之歌》
2.用火车的图片导入学习内容:英国工程师斯蒂文森发明了第一列火车,到今天的动车组,火车的出现给人类的交通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二.聆听管弦乐《凯皮拉的小火车》
1.完整聆听,体验作品意境:
问题:乐曲是描绘火车的吗?描绘的是怎样的火车?结束时又怎样?
火车从启动 —— 行驶 —— 到终点 聆听并描述听到的声音,音乐中的哪些地方使你感觉到是火车?你对音乐最初的印象是什么?(车轮的咔嚓声、汽笛的鸣叫声等)
2.了解作曲家及作品
《凯皮拉的小火车》是巴西著名的作曲家罗波斯于1930年创作的。在巴西,农场工人被称作“凯皮拉”。表现了农场工人乘坐小火车上班,一路上观赏者美丽景色的快乐情绪。据说,一次,作曲家乘火车行驶在巴西美丽的国土上,体验着火车车轮在铁道上快乐飞奔和汽笛有力的长鸣,看着窗外绿色的森林与田园,作曲家产生了创作激情,因而写下了这首作品。在在作品中,作曲家使用了具有典型巴西音乐风格的民歌作为音乐主题,就是刚才大家听到的旋律。
3.再次欣赏乐曲,简介乐器
作者吸收了巴西民族音乐要素,如悠长的民歌旋律,大小调式交替特点,切分音及巴西的民族乐器:巴西铃鼓、响葫芦、卡巴萨等,运用 多种表现手段,借鉴巴赫风格,以管弦乐的这种形式,创作了这首乐曲。 介绍巴西的民族乐器:竹刮板、响葫芦、卡巴萨、巴西铃鼓等。看扫描图片简介。 三、聆听管弦乐《化装舞会》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化妆舞会吗?说说你心目当中的化装舞会是什么样子的? 《化装舞会》是一首著名的探戈舞曲。是阿根廷家喻户晓的乐曲,被人们称作是阿根廷的第二国歌。《化装舞会》也是最早传到我国的探戈舞曲之一。 同时化妆舞会也是欧美上流社会经常聚会的一种模式,化妆舞会高雅,乐趣无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
进阿根廷的化妆舞会。 (二)、聆听乐曲,感受乐曲
1、聆听全曲,说说你感受到的乐曲情绪是怎样的? 生:欢快、愉快??
2、乐曲分析: 作者为作曲家马托斯〃罗德里格斯,他生于乌拉圭,后到阿根廷定居。
这首舞曲描写一家医院的大夫和病人,为庆祝狂欢节而举行化装舞会的情景。在流行中有两种不同的唱词,现在流行的多是器乐曲。 《化装舞会》为g小调,4/4拍子,乐曲结构为复三部曲式。
3、聆听乐曲第一段 A段主题,用一小节带顿音的八分音符和一小节用连音组成的、带跳跃、起伏性的曲调作对比来进行发展,因而它一出现,就显出它独特的个性。A段主题反复一遍: B段主题,从坚定、短促的乐句开始,用模进的手法来发展旋律,也很有特色。B段主题也反复一遍: 然后A段再现,以上构成一个三部曲式。
4、聆听乐曲第二段 A段主题,是从前面主题引申发展而成。它也以连音和切分音相间为其特色。 B段主题,性格比较活泼。它也是采用下行模进手法来发展旋律的,性格十分果断。 然后从头反复,在第一部分的A段主题上结束全曲。
1)聆听主题B,和第一部分比较一下,情绪上有什么区别?给你什么感觉? (2)主题B也有两个乐句,你能分辨吗? 主题B1好像是有2个对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情景? 主题B2有个背景音乐不停在重复,你听到了吗?
5、聆听第三段 然后从头反复,在第一部分的A段主题上结束全曲。 (三)、聆听全曲,分析乐曲结构:
1、说说乐曲可以分成几部分?(三个部分) 2、每部分由哪些主题构成?(A+B+A,) ( 四)、节奏练习: 用捻指和跺脚的方式练习A段前四小节的节奏
四、小结: 管弦乐:
西洋管弦乐队由不同西洋乐器演奏者混合编成,专门演奏交响乐曲与其它管弦乐曲的组织称为西洋管弦乐队。管弦乐队组成的规模韧性很强,变化较大,小到有20人左右组成的小管弦乐队,大到120多人组成的交响乐队,概括起来可分为小型室内乐队,中、大型的协奏曲乐队,歌剧舞剧乐队,交响乐团等。西洋管弦乐队就是现在常说的交响乐团。 西洋管弦乐队是从建国初期传入我国的。西洋管弦乐队的特点是壮观,有穿透力西洋管弦乐队以演奏外国作品为主。民族管弦乐队以演奏传统民乐合奏为主。
第五单元:《无锡景》(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无锡景》,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把江南民歌旋律优美、娇甜软腻的特点唱出来。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对现代幸福生活的讴歌,感悟社会主义国家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用甜美、自豪的声音熟练的演唱歌曲,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歌曲中出现的“呀”、“末”等衬词,表现出江苏民歌特有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你觉得看到的的画面你是否似曾相识,听到的的音乐你是否有些耳熟?这些你看到的或是听到的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一种感受?(视频导入)
生:会跟音乐轻声哼唱
师:提问:1.你能听出画面中的音乐是哪首歌曲的旋律?(课件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