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市政道路设计说明书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xxx道路工程

设 计 说 明 书

一、 工程概述

10、《城市道路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 (05MR101)

11、《城市道路路基路面及其他设施》 (国家建筑标准图集 MR1) 三、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一)设计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

沈阳市是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核心区域,正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装备制造业规模占全市工业总量的51.1%,占全省装备制造业比重超过40%。某某是全市装备制造业“三加二”发展布局中重要的配套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是某某的重大发展机遇和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2010年1月,某某在全省率先、全国首批提出了专业化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集群的发展构想 某某某某为城市主干路,其设计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并集全区之力付诸实施,中国·沈阳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园的建设,必将在全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发挥基础性支撑作用。

我公司受沈阳市某某城建局的委托,承担某某某某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任务。

某某起点为某某,向东南延伸,终点与中央大街相连,全长5959.14米。设计范围及工程量统计段落为K0+060~K5+915。具体设计内容为道路工程、排水工程、桥涵工程等。

根据业主意见,本工程分三个标段进行施工图设计。第Ⅰ标段为:K0+000~K2+280;第Ⅱ标段为:K2+280~K4+000;第Ⅲ标段为:K4+000~K5+959.14。 二、 设计依据和设计规范

1、《1:500地形图及道路定线图(非电子版)》(沈阳市规划院提供)

2、沈阳市某某城乡建设局某某岩土工程勘察初步资料《详勘阶段》(某某沈勘工程技术有限

公司)

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4 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8、《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9、《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CJJ 152-2010)

1、设计车速: 50km/h 2、荷载标准: BZZ—100

3、车行道横坡:双向1.5%抛物线路拱 (二)设计原则

1、技术规范框架内高标准设计原则

道路设计各项技术指标严格执行国家现行道路设计规范。 2、经济合理,尽可能节省工程投资的原则

通过合理利用原有道路,以减少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等。 (三)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设计主要根据沈阳市规划院提供的1:500地形图(非电子版)以及甲方提供出的设计要求进行设计。

某某起点为某某,向东南延伸,通过某某等,终点与中央大街相连,全长5959.14米。设计范围及工程量统计段落为K0+060~K5+915。起点坐标X=39072.165、Y=16315.127,终点坐标X=36334.685、Y=21515.317,第Ⅰ标段起点坐标为X=39072.165、Y=16315.127;终点坐标为X=38278.626,Y=18452.577,第Ⅰ标段全长2280米。第Ⅱ标段起点坐标为X=38278.626,Y=18452.577;终点坐标为X=36317.448,Y=15292.440,第Ⅱ标段全长1720米。第Ⅲ标段起点坐标为X=36317.448,Y=15292.440;终点坐标为X=36334.685、Y=21515.317,第Ⅲ标段全长1959.14米。全线为直线。

xxx公司 DL01- 1

xxx道路工程

(四)纵断设计

道路竖向设计主要依据沈阳市规划设计院研究提供的道路竖向设计及相关道路交叉口中心处的控制高程进行,综合考虑土方的调配平衡、排水管线布设、路表纵向排水要求及道路形成后的

透层沥青(0.9升/平方米)

20cm水泥稳定碎石(厂拌,水泥重量比5%) 20cm级配砂砾(最大粒径5.3cm)

视觉效果等因素进行。设计道路最大纵坡度为1.6%,最小纵坡度为0.3%。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米): 碾压路床(重型击实,压实度≥93%) 5000, 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米): 2000。 (五)道路横断面设计

本工程标准横断面布置如下:

2m(人行道)+2.5m(非机动车道)+4m(绿化带)+23m(行车道)+4m(绿化带)+2.5m(非机动车道)+2m(人行道)=40m

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采用1.5%内向横坡,绿化带采用1.5%外向横坡,车行道及采用坡度为1.5%双向抛物线路拱横坡。 (六)道路结构设计 1、新建行车道:

4cm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

3、新建人行道结构: 6cm透水荷兰砖 3cmM7.5水泥砂浆

16cm水泥稳定碎石(厂拌,水泥重量比5%)

20cm级配砂砾(最大粒径5.3cm) 碾压路床(重型击实,压实度≥93%)

4、新建路面各结构层竣工验收弯沉值 :

第 1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25.2 (0.01mm) 第 2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27.5 (0.01mm) 第 3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30.5 (0.01mm) 第 4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35.4 (0.01mm) 第 5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77.5 (0.01mm)

第 6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266.8 (0.01mm)

5、缘石:车行道缘石采用18×30×99cm机制锯切花岗岩缘石,外露22cm,圆倒角R=2cm;

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间边石采用15×15×49cm机制锯切花岗岩下卧边石,人行道外侧边石采用18×20×99cm机制锯切花岗岩边石,外露12cm,详见缘石、边石构造安装图。 6、道路无障碍设计

人行道设盲道砖,具体位置详见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布置图。 7、路基低填浅挖处理及鱼塘抛石挤淤处理

为保证路基稳定,路线经过鱼塘处需抽水抛石挤淤,挤淤深0.3m,抛石抛至水面以上50cm,宽2m,抛石边坡1:1.75,水深1.5m,总抛石厚度为2.3m。路基范围内除鱼塘部分外,其余部分行车道下方均换填30cm山皮石,换填前对路槽顶面整平碾压,压实

洒黏层沥青(0.4升/平方米) 5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洒黏层沥青(0.4升/平方米) 7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F) 1cm 同步碎石封层

洒透层沥青(0.9升/平方米)

20cm水泥稳定碎石(厂拌,水泥重量比5%) 20cm水泥稳定碎石(厂拌,水泥重量比5%) 20cm级配砂砾(最大粒径5.3cm) 碾压路床(重型击实,压实度≥95%)

2、新建非机动车道结构:

5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F)

xxx公司 DL01- 2

xxx道路工程

度不小于95%。

(七)、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及要求 A、热拌沥青混合料材料技术指标

1、沥青采用A级90号道路用石油沥青,技术指标为:

检验项目 针入度(25℃,5S,100g) *针入度指数PI* *10℃延度不小于* *60℃动力粘度不小于* 15℃延度不小于 软化点(R&B)不小于 含蜡量(蒸馏法)不小于 闪点不小于 溶解度不小于 质量变化不小于 残留针入度比(25℃)不小于 残留延度(10℃)不小于 残留延度(15 ℃)不小于 单位 0.1mm cm Pa·s cm ℃ % ℃ % TFOT(或RTFOI)后残留物 % % cm cm ±0.8 57 8 20 技术指标 80~100 -1.5~1.0 30 140 100 44 2.2 245 99.5 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 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 软石含量,不大于 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磨光值的技术要求:

雨量气候区 年降雨量(mm) 粗集料的磨光值PSV,不小于 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 3、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

% % % % 12 18 1 3 15 20 1 5 2(湿润区) 1000~500 40 4 沥青路面的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石屑。细集料必须由具备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采砂厂生产。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

检验项目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 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于 砂当量,不大于 亚甲蓝值,不小于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 4、沥青混合料用矿粉

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杂土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检验项目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含水量,不小于 单位 t/m3 % 技术指标 2.5 1 单位 t/m3 % % ¥ g/kg s 技术指标 2.5 12 3 60 25 30 注:表中*表示经建设单位同意可作为选择性指标,也可不作为施工质量检验指标。 2、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

沥青混合料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其各项技术指标应满足下列要求:

指标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吸水率,不大于 坚固性,不大于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 单位 % % t/m3 % % % 表面层 26 28 2.6 2.0 12 15 其他层次 28 30 2.5 3.0 12 15 xxx公司 DL01- 3

xxx道路工程

粒径范围,<0.6mm <0.15mm <0.075mm 外观 亲水系数 塑性指数 B、沥青混凝土技术指标

% % % - - % 100 90~100 75~100 无团粒结块 <1 <4 不小于 2 3 4 5 6 10 11 12 13 14 55~70 11 12 13 14 15 11.5 12.5 13.5 14.5 15.5 65~75 12 13 14 15 16 13 14 15 16 17 70~85 15 16 17 18 19 沥青饱和 3、沥青混合料车辙实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

七月平均最高气温(℃) 细型密级配 名称 关键筛孔通 过率% AC-25 AC-20 AC-16F AC-13F >40 >45 >38 >40 气候分区 普通沥青混合料,不小于 改性沥青混合料,不小于 4、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技术要求

年降雨量(mm) 气候分区 500~1000 温润区 20~30 夏热区2-2 800(次/mm) 2400(次/mm) 1、粗型和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关键性筛孔通过率 混合料 类型 公称最大 用以分类的关键 粗型密级配 名称 关键筛孔通 过率% AC-25 AC-20 AC-16 AC-13 26.5 19 16 13.2 4.75 4.75 2.36 2.36 AC-25C AC-20C AC-16C AC-13 <40 <45 <38 <40 粒径(mm) 性筛孔(mm) 浸水马歇尔实验残留稳定度(%),不小于 普通沥青混合料,不小于 80 85 2、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马歇尔实验技术标注

实验指标 击实次数(双面) 空隙率 VV 深约90mm以内 深约90mm以下 单位 次 % % Kn mm 2-2重载交通 75 3~5 3~6 8 2~4 改性沥青混合料,不小于 冻融劈裂实验残留强度比(%),不小于 普通沥青混合料,不小于 改性沥青混合料,不小于 5 、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实验破坏应变(με)技术要求

年极端最低气温(℃) 气候分区 普通沥青混合料,不小于 75 80 稳定度MS,不小于 流值FL -21.5~-37.0 冬寒区2-2 2300 矿料间隙设计空隙率(%) 相应于以下公称最大粒径(mm)的最小VMA及VFA技术要求(%) 率VMA(%) 1 26.5 19 16 13.2 9.5 4.75 xxx公司 DL01- 4

xxx道路工程

改性沥青混合料,不小于

6、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渗水系数要求不大于120ml/min 。 C、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

2800

E、碾压的技术要求

密级配混合料,其适宜的碾压温度范围是130℃~150℃,其最终碾压温度不低于110℃。 碾压速度均衡,倒退时关闭振动,方向要逐渐地改变,不许拧着弯行走,对每一道碾压起点或终点可稍微扭弯碾压,消除碾压接头轮迹。决不允许在沥青混合料上转向、调头、左右移动位置。 (八)施工技术及其他材料要求

石油沥青加工及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应根据沥青标号及粘度、气候条件、铺装层的厚度确定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

施工工序 沥青加热温度 间歇式拌合 机 矿料加热 温度 连续式拌合 机 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 混合料贮料仓贮存温度 混合料废弃温度,高于 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 正常施工 混合料摊铺温度,不低于 低温施工 正常施工 开始碾压内部温度不低于 低温施工 钢轮压路机 碾压终了的表轮胎压路机 面温度不低于 振动压路机 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不高于 D、拌合、运输的技术要求

为保证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更稳定,沥青用量更准确,宜采用间隙式拌合机拌合。拌合必须均匀,只有SBS沥青改性剂完全分散在沥青中,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应做到拌合后的混合料均匀一致,无细料和粗料分离及花白、结成团块的现象。由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要求较高,建议拌合温度控制在160℃,运输车必须加盖篷布或其他保温材料,防止结合料表面结硬,为确保摊铺连续以及平整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必须保证摊铺机前至少两辆车等待卸料,决不能出现摊铺机等车的现象。其余要求应满足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技术要求。

50号 160~170 石油沥青标号 70号 90号 155~165 150~160 矿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10~30 110号 145~155 为保证工程质量,路用材料应满足级配要求以外,切应满足以下要求: 1、路基技术要求

a) 为保证路基稳定,路线经过鱼塘处需抽水抛石挤淤,挤淤深0.3m,抛石抛至水面以上50cm,宽2m,抛石边坡1:1.75,水深1.5m,总抛石厚度为2.3m。路基范围内除鱼塘

矿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5~10 150~170 200 150 140 160 135 150 80 85 75 50 145~165 140~160 贮料工程中温度降度不超过10 195 190 145 140 135 130 150 140 130 125 145 135 70 65 80 75 70 60 50 50 135~155 185 135 125 135 120 130 60 70 55 45 部分外,其余部分行车道下方均换填30cm山皮石,换填前对路槽顶面整平碾压,压实度不小于95%。

路基要求密实、均匀、稳定,具有规定的路拱。

路基回弹模量要≥30Mpa,在0~80cm范围内,压实度≥95%;

b)碾压:路基碾压应严格遵守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分层填筑、分层压实。 2、级配砂砾技术要求

级配砂砾层的集料级配范围表

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重量百分率(%) 53 100 37.5 80-100 9.5 40-100 4.75 25-85 0.6 8-45 0.075 0-15 3、水泥稳定碎石的技术要求

a)材料:选用终凝时间较长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满足规范要求。

b)养生:从加水拌合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不应超过4小时,养生其不少于7天。养生结束后立即喷洒透层沥青、垫脚砂,并在5-10天内铺筑沥青面层。 4、透层、粘层沥青

xxx公司 DL01- 5

市政道路设计说明书

xxx道路工程设计说明书一、工程概述10、《城市道路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05MR101)11、《城市道路路基路面及其他设施》(国家建筑标准图集MR1)三、道路工程设计说明(一)设计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沈阳市是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核心区域,正在打造具有国际竞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jkae1dzph5nd0e7n2yj9vfqx3d4wu015v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