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社会学鉴赏美术作品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美的含义、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的产生。
2.通过欣赏、讨论、情感体验等方式,丰富对美术作品的认识。
3.提高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美的观念和审美的形式法则。
难点:发现美和分析美的能力,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理念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2、美术作品形式美法则的基本含义。 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四、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主要鼓励学生参与形式美评判的活动中,感受形式美的法则,从形式美的法则入手,提高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这样一段话,马克思说过:我们认识世界有不同的方式,以艺术审美的方式来认识世界是我们认识和掌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愿意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怎样做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呢?首先你要学会评判什么是美术作品,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什么是美术作品。顺势导入课题——《什么是美术作品》
2、讲授新课
a审美观念的形成
(1)提出问题:什么是美呢?美是怎样产生的?请同学们浏览教材思考这两个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上古之时,人们便注意到了美好形象,某些事物或者某些形式,喜欢的人多了,于是,便自然成为美的,而那些令人讨厌的便成为了丑的。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口诵相传,逐渐形成对事物的固定看法,美便随之产生,美的标准随之形成。
(2)欣赏作品,思考美的观念与相应形式法则是怎样产生的?
映示《彩陶鯢鱼纹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下大上小,左右对称”的稳定法则。
教师黑板上画图,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中轴线以及重心的确立让物体更稳定。 教师总结:中国先民在劳动的过程中认识到“稳定”的重要性,说明美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
中国古代“美”字的出现和羊有很密切的联系,美字从造型结构上来说可以看成羊字加大字,《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说的:“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意思就是羊是他们的主要肉食来源,羊越大就越好吃,越美,这里的美是美味的意思。这就是“羊大为美”这个说法的来源,很多同学经常自称吃货,你看,中国人自古就带着一种吃货的属性。在我们的审美传统中,习惯把品味、味道这些词语用到各类艺术作品的欣赏中,比如说我们有时候评价一幅作品,会说这幅作品很有味道,我们会用到味道这个词语,这是很常见也很有趣的现象。
观察羊字的演变过程,由一开始甲骨文的具象到现在简体字的抽象,这是一个概括和简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它始终遵循均衡的构成原则。
教师总结:美的观念与相应形式法则的产生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 b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
教师分析:将美的观念与相应形式法则运用于生产、生活或者艺术创作中,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就是美术作品。美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四大门类。
c学生活动 小结和领悟
提问:手提袋、手套、门票都是美术作品吗?试以本课所学的知识简要地分析它们,以证明你的观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都是美术作品。我们看到手提袋简洁大方,上面的图案也很有美感。手套上织出了各种图案,合适的色彩搭配,看起来很美观。门票,上面的字是郭沫若题的,右边的青铜器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西周晋侯鸟尊,整个排版上很简洁大气。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物品的长宽比例、色彩的搭配、图案的运用,这些都是为了使物品更加美观,是形式美法则的具体运用。
六、总结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通过学习美术鉴赏,我们要以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被美术史肯定的美术作品,自觉地保护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同时要关注生活的环境中,那些具有艺术价值而暂时没有被人们发现或理解的美术作品,最重要的是能自己去创造美。这节课就上到这,希望同学们下课后好好消化这节课的内容,没听懂的同学,下课之后可以过来跟我继续探讨。下课。
七、板书
什么是美术作品
一、审美观念的形成
1、生活实践 2、历史积淀
二、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 有审美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