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7年上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更新题库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7年上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更新题库

绪论

1、当代大学生如何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并运用于实践?

答: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首先,马克思主义教给我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其次,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了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最后,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人生的有益启迪。努力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首先,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再次,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最后,将马克思主义化作自觉的行动。

2、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进行了校内征询和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随后,英国广播公司以同一问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一个月下来,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牛顿和达尔文位列第三和第四。试结合你对马克思的认识,以及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答:(1)关于马克思。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

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被称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马克思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和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变革。

(2)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如果从狭义意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观点和学术体系,如果从广义发展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我们还不太讲马克思主义是一百多年前的理论,它还是由马克思、恩格斯一百多年前创立并在此后得到不断发展的理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并非是过去时而是现在进行时或者现在完成进行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没有也永远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内在本质决定他能够永葆时代的价值,为什么当今时代离不开马克思?可能从三个层面来讲,一个是马克思所针对的时代的问题到今天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他提出的解决措施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二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前瞻性,既属于那个时代也是超越那个时代,它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步骤已经实现,而我们当下已经为他实现更高目标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其三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指导价值。如果站在今天来看,当然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某些具体判断可能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但是经典原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尤其是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占有相矛盾,资本与矛盾相冲突,东方与西方相冲突,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遇到要解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人类千年更迭之时,为什么马克思在西方的主流媒体发起的千年伟人评选中获得认可?因为马克思科学地预见了其后一百五六十年来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演化的大趋势,说明马克思的学说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理论。

第一章

3、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答: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总览全局,统筹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推进,突破重点;兼顾各方,综合平衡,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其一,事物是永恒发展的。经济发展不能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和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

现可持续发展。

其二,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既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又要遵循自然规律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人口、环境相协调。

其三,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通过解决矛盾,求得协调和统一,才能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实现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的友好相处与共同繁荣。

第二章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第一”的观点?

答: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阐明了实践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指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马克思主义强调认识的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客观过程。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之间形成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其中实践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首先是改造被改造之间的关系,在改造和被改造的过程中,客体逐步主体化,从而客体被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也就是主体获得新的认识。

由于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所以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总之,人的认识从实践中产生,服务于实践,随实践发展,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其真理性的标准,实践决定认识。所谓实践第一,理由就在这里。

第三章

5、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答: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中的决定性要素,地理环境和人口只有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中才能发挥作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原因有三:

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注:这里的生产方式不仅仅是物质资料(产品)的生产方式,更是“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也就是说一定的物质产品只有在特定的生活方式中为人的生活服务,实现生活价值的时候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也才能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现实中的很多物质资料的生产(如黑工厂的不法生产、自然的过度开发等)没有实现生活的价值,就没有推动社会发展,反而成了拉动社会落后的力量。因此,这里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只有作为人们生活的正能量才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第四章

6、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答:商品经济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即商品二因素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劳动二重性从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其中私

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它决定着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和商品二因素的矛盾。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是不能直接进行量的比较的,只有将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也就是从具体劳动中抽象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才能进行量的比较。

然而,具体劳动能否还原为抽象劳动,在根本上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一。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如果与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这个私人劳动就不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也就不被社会所承认,因而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不能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反过来,如果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为社会所接受,则这种私人劳动就被承认并转化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就被社会所承认,因而可以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得到了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得到了解决。

第五章

7、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答:资本主义社会,同历史上有过的一切其他社会经济制度一样,其产生、发展以及最终为另一种更高级的社会经济制度所代替,都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决定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但同此前的其他社会经济制度相比,资本主义制度空前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则是以往任何社会所不可比拟的。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首先,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其次,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最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然而,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并不能掩盖其自身的局限性。其变现是:其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二,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占有两极分化,引发经济危机。其三,资本家阶级支配和控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和运行,不断激化社会矛盾和冲突。上述局限性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冲突、动荡和危机。资本主义的这种局限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是不可能根本消除的,它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第六章

8、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上的产物?

答:根据唯物史观,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历史上任何社会形态的产生和消亡都具有历史必然性,因此都具有暂时的性质。

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是,资本主义社会也仅仅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特定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日益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便日益尖锐起来,最终导致大规模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爆发。这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无法克服的。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废除私有制,代之以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是资本主义自身客观经济规律所导致的必然结果。20世纪50年代开始,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种种新变化,如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社会矛盾缓和,国家权利配置行驶进一步制度化、法律化,教育科学文

化进步,公民素质和文明程度提高,等等。但是,当代资本主义的种种新变化,是在保持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条件下发生的。资本主义接受或者促成这些变化,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它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因此,这些变化不能最终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在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产生了空想社会主义,并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跨越。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1917年,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在各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呈现出多样性。既有20世纪30年代逐步形成的苏联模式,也有不同于苏联模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取得的重大成果。

总之,尽管社会主义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艰难曲折,特别是1990年代前后由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而进入低谷,但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一种模式到多样化发展的历程表明,社会主义不是某个天才思想家头脑中的产物,而是人类文明历史发展大道上产物。

第七章

8、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事业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一)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1、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动、坚持、发展和胜利,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宣传、教育与引导;社会主义革命目标的制定、要求与实施的具体步骤,需要马克思主义政党正确地把握;社会主义革命中的群众运动特别是武装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政党有效的组织领导。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在革命斗争中起着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的作用;

2、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执政党,能够有效地利用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同样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 (二)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全新的事业,在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形势不断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党的领导也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1、在党的思想领导方面,有一个不断学习、掌握、提高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能力的问题。只有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在不同条件下,实现对国家和群众正确的思想领导。

2、在政治领导方面,只有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的挑战。

3、在组织领导方面,只有探索符合时代特点、切实有效的组织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政党更好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因此,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生命所系和力量所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2017年上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更新题库

2017年上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更新题库绪论1、当代大学生如何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并运用于实践?答: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首先,马克思主义教给我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其次,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了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最后,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人生的有益启迪。努力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首先,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jh1d0dc0p1cf865breu5a66i6tmb7010s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