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报:“说教材”怎么说?有具体要求吗? 王敏勤:
首先,教师不管是教哪个年级的,都要把握本门学科整个学段
的教材。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高屋建瓴,从整个学段的高度来讲授一篇课文、 一节教材。教师要把本学科整个学段的教材全部拿到手,对照课程标准认真 地研读,在理解的基础上画出知识树,写出教材分析。写教材分析要从以下 几个方面来写:
1.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质的要求和量的要求),应如 何落实这些要求;
2.本套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是什么; 3.本套教材包括了哪些知识,
是以什么样的逻辑线索把这些知识结构起 来的(要画出知识树并加以说明);
4.本套教材哪些知识可以前后整合起来;
5.本套教材所蕴含的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是什么; 6.初中和高中要分别说明考试大纲的要求;
7.如果学校领导让我从初始年级教到毕业班,我打算如何处理这套教 材。
写完教材分析后,以教研组为单位人人登台演讲,把自己画的知识树投 到银幕上(或画到黑板上),讲解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设想。
当然这项工作不可能一遍完成,要反复讨论,烂熟于心。所以我们的实 验学校提出要
“煮”教材,煮熟煮透,真正理清教材的三大体系并熟能成诵。
然后是说一册教材和一个单元的教材。也是按照以上七个方面说,只是 说一册教材比说一个学段要具体一些,说一个单元就更具体了。在时间的安 排上,一般在暑假说一个学段的教材并说秋季学期的单册教材,在寒假说春 季学期的双册教材。每次说教材活动都有评价表。现在许多学校和地区都开 展了说教材竞赛活动,搞得轰轰烈烈,效果很好。 到银幕上(或画到黑板上),讲解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设想。
当然这项工作不可能一遍完成,要反复讨论,烂熟于心。所以我们的实 验学校提出要 “煮”教材,
煮熟煮透,真正理清教材的三大体系并熟能成诵。
然后是说一册教材和一个单元的教材。也是按照以上七个方面说,只是 说一册教材比说一个学段要具体一些,说一个单元就更具体了。在时间的安 排上,一般在暑假说一个学段的教材并说秋季学期的单册教材,在寒假说春 季学期的双册教材。每次说教材活动都有评价表。现在许多学校和地区都开 展了说教材竞赛活动,搞得轰轰烈烈,效果很好。
中国教师报:您多次提到“知识树”的问题?什么是“知识树”? 王敏勤:
“知识树”是我们和谐教学法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就是以树
状的形式表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形象直观,脉络清晰,便于教师把握教材的 知识结构和逻辑线索。我们不仅在“说教材”时用,在上课时也用。一堂课
至少要有两棵“树”:“单元知识树”和“本课知识树”。有些比较长的课 文还有“段落知识树”,形成“知识林”。如果是在黑板上临时板书,教师 只要按照知识的逻辑线索用树状表示出来就行。如果用电脑制作课件,一般 要用模板,很好操作。我现在提出“用知识树绿化课堂,用知识林绿化 校园”。许多学校做得很好,如天津市河东实验小学、河南省安阳市第七中 学、灵宝市第四中学等,在教学楼的走廊里和宣传栏里都喷绘了各科的“知 识树”,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便于学生预习和复习教材。 中国教师报:“同课异构”活动和写课例分析也有具体要求吗? 王敏勤:“
同课异构”类似“同一首歌”活动。以往搞教研活动,比如
搞语文教研活动,你讲一篇诗歌,他讲一篇散文,虽然都是讲语文课,但不 同的文章没有可比性。现在同上一篇文章就有了可比性。我们主要是通过同 课异构活动探讨高效的课堂模式。 课。我设计了《高效课堂评价表》,听课的人当堂填表,会后我们进行了统 计分析,基本和在课堂上观察的结果差不多。通过这样一种活动就能探讨哪 种教学模式效率高。不管白猫黑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是好猫。
写课例分析不同于一般的课后反思,我们有固定的格式,主要包括三大 部分: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教学效果的反思。然后是 几个附录:上课时的教案、反思后修改的教案、知识树等。写课例分析不同 于一般的上完课大家议论一番,而是要根据专家的点评和同伴的议论,认真 地进行反思并写成文章,这是一种更为深入系统的工作。每个学期还要把课 例分析汇编成册,或电子版,或印刷版,便于老师们参考。这是一笔财富, 后来再上课的老师讲到这一课时看一下前边的课例分析, 对自己是个很大的
启发,站在别人的肩膀上会看得更远。高效课堂要回答的四个问题 中国教师报:四个问题是指什么?
王敏勤:怎样才算是一堂高效率的课?许多老师心中没有数,要等专家 或领导的点评才行。其实,每个老师上完了课不需要问别人,问自己四个问 题,就知道这堂课效率是否高。这就是我最近提出的“高效课堂要回答的四 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打算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目标问题) 老师在上课时头脑一定要清楚, 这节课到底要让学生获得什么?不是说 一节课热热闹闹就行了,
这节课结束的时候学生到底有什么收获,
是知识的、能力的,还是价值观方面的,不能走到哪算哪,目标一定要明确。上海格致 中学提出“国家课标校本化”,我很赞同。国家的课程标准是全国统一的,是最低标准,不论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达到这个标准,这是教学质量的底线。与过去的教学大纲不同,新的课程标准只有下限没有上限,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本校的课程标准, 甚至每个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情况确定相应的课程标准。 第二个问题:你打算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效率问题)
课堂效率必须用时间说明问题,如果离开了时间就无所谓效率高低。同 样的教学内容,有的老师课前不布置预习,课后不布置作业,课上解决全部 问题。这是最高水平的课。如北京
中的数学教师孙维刚、北京朝阳区实
验小学的马芯兰老师等老一辈的特级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他们的课堂不 热闹,但都非常扎实,教学成绩很高。现在山东省高青县的几个农村初中也 做到了“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他们提出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能力还 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学生的负担很轻但升学成绩很好,这就是真正的 素质教育。有的老师课堂很热闹,在课堂上让学生表演,而课后却布置大量 的预习和作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是违背规律的。有的老师说预习不是 负担。一定要明确:预习也是负担,也是作业,凡是课后占用学生时间而与 课本教学直接相关的活动都是负担。我们曾经搞过几个学校的同课异构活 动,对一个学校的学生讲同样的内容,有老师提前一天与学生演练了四个课 时,有的老师提前与学生演练了
2个课时,有的老师只是在课前与学生见面分钟,
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但我们看到的课效果差不多。这就是效率问题。如同百米赛跑,当发令枪响的时候运动员都应在零点起跑线上。可当发令枪响的时候有的运动员已经提前跑到了 60米处,已谈不上什么效率。
第三个问题:你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方法问题)
要完成教学目标有很多方法,但方法不同效果也大不一样。如果以教师 讲授为主,学生不用探究就能获得书本上的知识,但自学的能力却得不到培 养。一堂课老师讲多长时间为宜?现在有些学校规定,每堂课教师讲授不能 超过10分钟,学生的练习时间不能少于35分钟。为了转变教师的观念,在 改革的初期硬性限制老师的讲授时间有助于改革的进程。但不同的教学对象 和教学内容不能硬性规定时间。基本的原则是:只要是学生自己能看会的老 师不要讲,如果老师真的放手让学生看书,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是能自己 看会的。学生不会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小组不会的大组 讨论,学生通过讨论不能解决的老师再讲。现在许多老师上课就讲是基于一 个错误的假设:今天是新授课,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是一无所知的,所以要从 最基本的概念开始讲。
难道学生连一个概念也看不懂吗?老师给学生自学的
时间了吗?从理论上讲,全班只要有一个学生会,老师也不要讲,先让学生 讲,学生不会的老师再讲。这样一堂课真正需要老师讲的东西并不多,关键 是看老师敢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
第四个问题:你怎么知道学生已经达到了你的要求,有多少学生达到了 你的要求?(达标问题)
一堂课是否高效主要还是看每个学生是否都达标了, 这是教育公平的体
现。一个老师在下课后能不能自豪地说:这节课的基本知识或核心知识全班 每个学生都掌握了。这才是真正的好课。每个学生的能力有差别,价值观也 不能一刀切,但基本的核心知识、基本的技能训练是每个学生都应该达到的。
如果一个老师下课后对这四个问题作出了明确回答, 就能评价自己的课
是否效率高。我们也可以用这四个问题来评价别人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