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版《学前教育原理》绪论考核点与要求
1、学前教育:
从广义上讲,凡是能够影响和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成长与发展的活动都属于学前教育。从狭义上讲,学前教育是指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出生至6、7岁的儿童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
学前教育的教育对象是:从出生到三岁为婴儿教育,三岁到六岁为幼儿教育。 2、学前教育学:
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一门兼具理论与应用性质的学科,既要在学前教育实践中研究学前教育规律,又要在研究中服务于学前教育实践。 学前教育学原理与学前教育学的关系:我国共有12学科门类,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类中的一个子学科。学前教育学原理是对学前教育学中一般、典型问题的研究,是高等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科目。
学前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四个阶段
3、孕育阶段(15世纪以前):学前教育学尚未独立,思想散见于各种教育家、思想家著作之中。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第一次提出了公共学前教育的主张,标志着学前公共教育思想的诞生。
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要进行儿童年龄分期教育的教育家,主张“教育遵循自然”。
古罗马昆体良著作《雄辩术原理》提出教育培养应从婴儿期开始。
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中提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思想 4、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初):学前教育思想更加系统完整,并具备了现实指导意义。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著有《大教学论》提出了将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泛智学说;《母育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世界图解》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百科全书。
英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绅士教育思想,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智育三部分。洛克绅士教育的理论基础是“白板说”:洛克认为人的观念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观念出现前,人心只是一块“白板”,是没有任何特征的一张白纸。
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著有《爱弥儿》 提出应当遵循自然的去教育儿童,基于儿童自由,重视儿童生活的权利,培养真正的自然人,被誉为“儿童的发现者”。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著作《林哈德与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他的子女》《母亲读物》提出应重视儿童本质发展,应依照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使儿童获得适当的发展机会。
5、初创阶段(18世纪后期-20世纪前半期)学前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初步发展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是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著作《人
1
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及为幼儿开发了一系列的玩具—恩物。
美国教育家杜威《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 认为教育应让儿童从中学,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著有《蒙台梭利教学法》《蒙台梭利手册》《童年的秘密》认为儿童的心理具有“吸收力”和“敏感期”教师应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提倡活教育,反对死教育,与幼儿教育家张雪门并称“南陈北张”。
中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关注中国化、平民化的幼稚园的创办,提出“教学做合一”和“六大解放”,著作有《创造乡村幼稚园宣言书》《幼稚园之新大陆》。
6、发展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邻近学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埃里克森提出人的心理发展的八大阶段。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表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要以儿童为中心,因时施教。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方法与意义 7、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
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学前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幼儿园教育,学前儿童与教师,学前教育的合作与衔接。(简答,即本书目录所有内容)
8、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简述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观察法(研究者凭借自己的感官和其他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的方法。)
调查法(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形式搜集资料,并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建议的方法。)
实验法(教师根据研究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个案研究法(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对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研究。) 行动研究法(教师以学前教育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主题,与专家学者或其他相关人员协作,在这一情境中边研究边反思,以解决问题的方法。)
9、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有利于学前教育工作者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
有利于学前教育工作者建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 有利于国家制定相关教育政策、措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