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师范学院
2013-2014 学年度 第一学期
系(部) 体育系 课程类型基础理论课 任课教师 袁斌 课程名称 学校体育学 课次:1 授课班级 课题 2012级体育教育专科 学校体育总论/绪言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授课日期 时数 3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学校体育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科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的方法。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和学校体育的特征,结合当今学校体育发展概况和趋势,让学生不断扩展了学校体育视野,丰富学生对学校体育的深刻认识 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和课程目标及对体育的理解 学校体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讲授与讨论 课堂设计(教学内容、过程) 时间 分配 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及教具 教学步骤: 学校体育学研究对象----学校体育,它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个国家体育运动的基础,还是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因素。 一、对于体育的理解 《中国百科全书》上,对体育的概念作了明确的解释。 体育:(广义)称体育运动:是人们根据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生长发育和机能活动规律,以运动动作作为基本手段,为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身体运动和社会活动。 体育运动属于社会文化教育范畴,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和制约也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从体育(广义)概念的外延来看,体育的范围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现在体育的三大支柱) 体育:(狭义)习惯上称学校体育 是现代体育的基础,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发展的身体, 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育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成的教育过程。 它与德育、智育相互配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二、学校体育学的形成和发展 1988年11月国家教委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本科专业目录》,明确规定把原体育理论课程分为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等课程,并规定了学校体育学为教育类专业中社会体育专业的12门主要课程之一。 1991年6月根据专业目录要求,国家教委正式颁布施行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社会体育专业教学计划》,学校体育学被正式列为体育专业10门理论学科必修课程之一。 1992年国家教委组织编写,并于1993年4月出版了包括学校体育学在内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社会体育专业十一门课程基本要求》(简称基本要求)。 1994年6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国家教委领导、由金钦昌为首主编的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本科教材《学校体育学》。该书应用现代教学论的观点,以80年代以来的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为背景,系统地反映了学校体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学校体育学的创建和将来逐步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础。 三、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和课程目标 研究对象: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学课程目标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规律,阐明学校体育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应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开展学校体育的能力。 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具体任务是:(1)、使学生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教育、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树立体育教师的专业思想与师德规范,忠诚党的教育和体育事业。 (2)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学习并掌握组织与实施学校体育教学、锻炼、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内容: (1)学校体育价值的理论知识,包括学校体育的功能、地位、目标,及学校体育行政法令等反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基础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要求,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2)体育基本手段——运动动作的理论知识.运动动作是体育运动的细胞或基石,学校体育学应阐述它的技术构成和因素组合的理论知识及应用. (3)学校体育四种基本组织形式的理论知识。体育教学、课外锻炼、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干。学校体育学要阐明它们的特点、规律、原理、方法、组织、评价等有关理论知识和方法. (4)学校体育管理的理论知识。学校体育通过管理职能的发挥,调动和调控人、财、物的积极性和正常运行,把工作搞活.学校体育学应阐述管理体制的职能、体育法规、系统管理、民族管理和质量管理等有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5)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理论知识.学校体育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具有蓬勃发展的生命力,而改革必须用科技引路。学校体育学应阐述体育科研方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开展教学研究的有关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我国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简述 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沿革简述 l、 奴隶社会 :六艺教育中“射、御”具有体育性质 2、封建社会:武举制度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 (一) 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设立体操科 (二) 1923年的《新学制课程标准》改为体育课 (三) 1940年公布了《各级学校体育实施方案》 (四)1941年创建《延安大学体育系》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发展概括 (一)、初创阶段 (1949—1957) 1.1952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规定开设体育必修课,每周2学时。 2.1953年翻译了前苏联的11年体育教学大纲 3.1954年公布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 4.1956年出版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5.1957年出版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参考书 6.1952年创建华东体育学院以及此后的6所体育学院、11所 (二)、曲折发展阶段(1958一1965) 1961年出版了中小学体育教材 (三)、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 1.1972年业余训练 2.1973年全国中学生运动会 (四)、改革开发、新的发展时期(1977至今) 1.改革开放后,国家首先加强了体育的法规制度建设,相继颁发实施了一系列学校体育的法规制度。 2.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学改革方兴未艾。 3.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得到重视,学术气氛空前活跃。 第二节 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 一、现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一)学校体育的内容不断更新。教学过程由单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向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开发智力相结合转化。 (二)学校体育过程的监测、评价手段日趋现代化。各种电化教育形式、声像教材、现代医疗检测仪器设备和计算机广泛应用与学校体育的教学、训练、管理过程以及对学生体质的测量、评价等各个领域。 (三)学校体育教学方法丰富多彩,改变了传统的“铸型式”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把体育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积极参与的自觉行为。 (四)各国都十分重视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使学校体育逐渐规范化、法制化。 二、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 (一)学校体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特征 (二)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征 (三)学校体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特征 三、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一)学校体育目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概括起来主要有: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目标;教养的目标;教育的目标;竞技的目标;娱乐的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标等。 (二)学校体育向着追求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现阶段,我国的学校体育一方面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相互渗透,另一方面,它坚持充分挖掘民族体育文化遗产,丰富和扩展学校体育的内涵,同时广泛吸取世界各国学校体育的先进思想和实践经验,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体系。随着终身体育思想影响的深入,人们对作为终身体育关键环节的学校体育,提出了在进一步提高学生学龄阶段效益的同时,必须十分注重其长远的效益。 (三)学校体育向着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已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发展方向。每个在校学生得到体育教育的是时也得到健康教育,也就是说,既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又要掌握养护身体健康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学校体育教育,为终身体育与健康生活奠定基础,从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 体育课程改革:初中到大学(体育课——体育健康课) (四)学校体育逐渐向整体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围绕着体育育人和学校体育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用系统论的观点重新审视学校体育的理论和实践,对学校体育进行了整体设计、整体改革,已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 (五)学校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向多样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主要体现为学校体育管理法制化,学校体育管理机构系统化,学校体育质量检测现代化等。 习思考题 1、怎样理解“体育”和“学校体育学”的概念? 2、“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学有哪些主要特征?你对这些特征是如何认识的? 作业及 参考文献 学校体育学 课后小结
教研室主任(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