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审计师考试审计相关专业知识讲义(1)
前 言
一、考试内容、考试日期和时间 1.考试内容考试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考试内容包括四部分内容:
宏观经济学基础、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会计、法律 2.考试日期和考试时间
考试日期----2010年10月17日 考试时间:
上午:审计专业相关知识(2.5小时) 下午:审计理论与实务(2.5小时)
考试日期 2010年 10月17日 考试时间 上午9:00-11:30 下午2:00-4:30 考试科目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初、中级) 审计理论与实务(初、中级)
二、考试题型 1.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本题共30分,每小题1分。)
2.多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五项备选答案,其中有二至四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全部选对得满分。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在无多选和错选的情况下,选对一项得0.5分。本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3.综合分析题(本题包括三个案例答题,每个案例答题10分,共30分。每个案例答题包括5道小题,每道小题2分。每道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全部选对得满分。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有多项正确答案的小题,在无多选和错选的情况下,选对一项得0.5分。)
三、教材框架
宏观经济学基础、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会计、法律 第一部分 宏观经济学基础
(一)考试题型和分值(15分) 1.单项选择题——5道题目,共5分 2.多项选择题——5道题目,共10分 (二)教材框架 共包括4章内容
第二部分 企业财务管理
(一)考试题型和分值(30分)
1.单项选择题——10道题目,共10分 2.多项选择题——5道题目,共10分
3.案例分析题——1道题目,共10分
(二)教材框架 共包括7章内容
第三部分 企业财务会计
(一)考试题型和分值(30分)
1.单项选择题——10道题目,共10分 2.多项选择题——5道题目,共10分 3.案例分析题——1道题目,共10分 (二)教材框架 共包括10章内容
第四部分 法律
(一)考试题型和分值(25分) 1.单项选择题——5道题目,共5分 2.多项选择题——5道题目,共10分 3.案例分析题——1道题目,共10分 (二)教材框架 共包括7章内容
四、复习方法 1.通读指定教材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是以全国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委员长办公室指定辅导教材的内容为命题范围。因此,考生要通读教材每章每节内容,教材至少看三遍。理解审计专业相关基本理论与方法,熟练掌握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会计和法律知识。
2.强化应试练习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属于理论性和实务性较强的课程。第一、四部分理论性强;第二、三部分实务性强。在把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要求考生能够熟练运用财务管理和会计理论结合具体实务,计算分析解决问题。因此,考生在通读教材的前提下,应多做一些练习题,多接触一些财务管理和财务会计案例,把案例中的解题思路其来龙去脉弄懂,并能熟练、灵活运用于企业财务审计实务中。
3.历年考题为应试复习重点
历年考题重复测试考生对重点问题的把握。建议考生考前将近三年的考题认真阅读,把握出题思路,分析命题专家如何将指定教材的知识点转化为考题的过程。考试前做考题,一方面了解考试的题型、题量和试题难易程度,合理安排考试时间;另一方面历年考题中的知识点会在试题中重复出现,但重要考点不变。
五、考试答题技巧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试题均为选择题,它是全面考核的具体体现,主要考查考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及分析判断能力。选择题的得分是能否顺利通过考试的关键。如果选择题失分太多,即使综合分析题答得较好也难过关。因此建议考生一定要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基本知识、
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考生在解题时,首先要仔细看清楚题意和所有备选答案,答题时常用的方法:
1.直接挑选法
这类试题一般是“应知应会”内容,考生只要掌握教材中知识的考查点,就能直接选择正确的答案。 2.排除法
即将备选答案中不正确或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删除,从剩余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
3.猜测法
考生遇有单选题确实不会的题目可选用猜测法,选错并不扣分,其选择结果与不选是一样的。 总之,考生对审计专业相关知识这门课程应全面掌握,融会贯通,注重理论结合实务;注重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归纳和整理,提高专业判断能力;扎实地掌握审计专业相关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就一定能顺利地通过2010的全国审计师资格考试。
2010年审计师考试审计相关专业知识讲义(2)
第一章 概 述 【本章内容框架】
【近三年题型及分值】
年 度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单项选择题 题量 2 1 2 分值 2 1 2 多项选择题 题量 1 1 分值 2 2 综合分析题 题量 分值 合 计 2 3 4
【考点精讲】
第一节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一、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经济主体,如家庭和企业的经济行为。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则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
如果说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森林中的树木,则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森林整体。 关注: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短期经济周期波动中的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以及长期经济增长问题。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国内生产总值、就业和价格水平如何变动,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相互作用如何决定国内生产总值和价格水平,以及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变动及其原因。 由于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决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宏观经济学
也研究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
二、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市场机制可以调节商品和要素的供求,即完全靠“看不见的手”可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但是,市场经济的实践表明,在多数情况下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这种情况被称为“市场失灵”或“市场失败”。
市场失灵主要包括公共物品、外部性、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等几种情况。
为了尽可能地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国家需要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来加以调节。
(一)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 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消费问题不能由市场上的个体决策来解决,必须由政府来承担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务。
公共物品包括国防、道路、广播电视、警察、灯塔等
【例题1·多选题】公共物品不具备消费的竞争性,下列物品中属于公共物品的有: A.国防 B.道路 C.汽车
D.广播电视 E.家庭电视机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公共物品包括国防、道路、广播电视、警察、灯塔等,汽车和家庭电视机具有消费的排他性因此不属于公共物品。
【例题2·多选题】私人物品在消费上的特点有: A.非排他性 B.非竞争性 C.竞争性 D.排他性 E.再生性
『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私人物品在消费上具有私人的竞争性与排他性,公共物品在消费上不具有竞争性与排他性。
【例题3·单选题】(2009)
一国在设立法院、提供国防等方面的支出属于: A.转移支付 B.投资 C.政府购买 D.出口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消费问题不能由市场上的个体决策来解决,必须由政府来承担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务。
(二)外部性
1.外部性的定义与分类
在现实中,许多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不相同的,这是因为某些经济活动具有外部性。
私人成本----某一经济主体为进行某种经济活动所付出的成本。
社会成本----不仅包括某一经济主体为进行某种经济活动所付出的成本,也包括由这种活动引起的外部效应(即对其他个体的影响)。
经济学意义上的外部性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也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外在效应可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1.所谓外部经济---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2.所谓外部不经济---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无论是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都可分为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外部经济,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和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1)生产的外部经济---指厂商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有利影响。如某企业对所雇佣的工人进行培训,如果这些工人转到其他企业工作,其他企业不用支付培训费用就能用上熟练工人。
(2)消费的外部经济---指家庭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有利影响。
如甲家庭对其居住的周围环境进行绿化和保护时,附近的其他家庭得到了不支付报酬的好处。
(3)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指厂商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的不利影响。
例如,在河流上游开办化工企业或造纸企业,企业对生产排出的废物、废水没有采取任何治理措施,而直接排放到河流中。此时,河流下游的企业、居民就无法使用清洁的水源。他们为了使自己的生产和生活不受影响,就需要为获得洁净的水源而投入必要的金钱,或者对河水消除污染,或者另外寻找新的水源。对于化工企业或造纸企业而言,他们的经济活动就是外部不经济的。
(4)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指家庭的消费行为对其他家庭带来不利影响。
如吸烟者的行为危害了被动吸烟者的身体健康,但没有对受害者进行任何的补偿。
【例题4·多选题】(2009)
某企业排放污水造成环境污染,并使农业减产,这时该企业的: A.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B.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C.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D.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E.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 『正确答案』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