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试卷类教案类
第4课时 物质的分散系
[学习目标定位] 1.能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2.了解丁达尔效应,并能区分溶液和胶体。3.了解电解质及非电解质的概念。4.会书写部分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一、分散系 1.分散系的概念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组成: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为分散剂。 2.分散系的分类
当分散剂是水或者其他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三类: (1)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的分散系是溶液; (2)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的分散系是浊液; (3)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 3.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1)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常用于鉴别胶体与溶液。
(2)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常用于净水。 (3)胶体的应用
①铁盐和铝盐用作净水剂。
K12分别是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类教案类
②改进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光学性能。
③医学上利用高度分散的胶体来检验或治疗疾病。
④广泛用于冶金工业中的选矿、石油原油的脱水、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制造。 4.溶液、胶体、浊液三类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种类 分散质粒子直径 外部特征 能否透过滤纸 鉴别方法
(1)溶液、浊液、胶体三种分散系本质的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
溶液 分子、离子 胶体 较多分子集合体或大分子 1 nm
(2)分散系都是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 例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B.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将胶体和溶液分离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效应 答案 C
解析 胶体是一类分散质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A项错误;胶体和溶液都能通过滤纸,无法将二者分离,B项错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直径在1~100 nm之间,D项错误;丁达尔效应是区别溶液与胶体的简单、便捷的方法。 特别提示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正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也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等特有性质的根本原因。丁达尔效应是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最简便方法,而不是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例2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 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说K12分别是小学初中高中
-9
小初高试卷类教案类 法中正确的是( ) A.其分子直径比氯离子小 B.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C.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 D.“钴酞菁”分子不能透过滤纸 答案 C
解析 分散质“钴酞菁”分子的直径(1.3×10 m)介于1~100 nm之间(大于氯离子的直径),为胶体粒子,其分散系为胶体,能透过滤纸,具有丁达尔效应。 【考点】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题点】胶体的性质 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概念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常见的电解质有酸(如H2SO4、H2CO3等)、碱(如NaOH、NH3·H2O等)、盐(如NaCl、CaCO3等)、部分氧化物(如CuO、H2O等)。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常见的非电解质有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如CO2、SO2等)、大部分有机物(如蔗糖、酒精等)、部分非金属氢化物(如NH3等)。 例3 适度饮水有益于健康,但过量饮水使体内电解质浓度过低,导致生理紊乱而引起“水中毒”,下列属于人体内常见电解质的是( ) A.二氧化碳 C.硫酸钡 答案 B
解析 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部分非金属氢化物等是电解质,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部分非金属氢化物、部分有机物等是非电解质。氯化钠、硫酸钡属于电解质,二氧化碳、葡萄糖属于非电解质;人体体液中离不开氯化钠。
【考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题点】由物质类别识别电解质 例4 现有下列物质:
①氢氧化钠固体 ②铜丝 ③氯化氢气体 ④稀硫酸 ⑤二氧化碳气体 ⑥氨水 ⑦碳酸钠粉末 ⑧蔗糖晶体 ⑨熔融氯化钠 ⑩胆矾晶体 请用序号填空:
(1)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____________。 (2)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 K12分别是小学初中高中
B.氯化钠 D.葡萄糖
-9
小初高试卷类教案类
(4)上述状态下的电解质不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 (1)②④⑥⑨ (2)①③⑦⑨⑩ (3)⑤⑧ (4)①③⑦⑩
解析 化合物酸(如氯化氢)、碱(如氢氧化钠)、盐(如碳酸钠、胆矾)都是电解质;化合物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有机物(如蔗糖)都是非电解质;单质(如铜)和混合物(如氨水)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有金属(如铜)、熔融电解质(如熔融氯化钠)、电解质溶液(如稀硫酸、氨水)。 【考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题点】由物质类别识别电解质
(1)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金属、石墨、盐酸等),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 (2)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如二氧化碳、氨气等是非电解质)。 (3)电解质溶于水能导电,但熔融状态下不一定能导电(如氯化氢等)。
(4)电解质不一定易溶于水(如硫酸钡等),易溶于水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酒精等)。 2.电解质(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1)电离的概念
电离是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是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解质电离过程的式子。写出下列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①硫酸(H2SO4):H2SO4===2H+SO4。 ②氢氧化钠(NaOH):NaOH===Na+OH。 ③硫酸钠(Na2SO4):Na2SO4===2Na+SO4。 (3)从电离角度理解酸、碱、盐:
+
2-
+
-
+
2-
例5 填写下表(类别填“酸”“碱”或“盐”):
物质名称 硝酸 熟石灰
化学式 Al2(SO4)3 类别 电离方程式 K12分别是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类教案类 答案
物质名称 硝酸 硫酸铝 熟石灰
【考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题点】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电离方程式书写注意事项
(1)符合客观事实,不能随意书写离子符号,要注意正确标注离子所带的电荷及其数目。 (2)质量守恒,即电离方程式左右两侧元素的种类、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相等。 (3)电荷守恒,即电离方程式左右两侧的正负电荷数相等,溶液呈电中性。 例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属铜、石墨碳棒、氯化钠晶体都能导电
B.电解质溶液和金属在外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的粒子不同 C.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通电后才能发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D.硫酸钡沉淀不能导电,所以它是非电解质 答案 B
解析 氯化钠晶体和硫酸钡沉淀都不能导电,但它们都是电解质;电解质溶于水时即可发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与是否通电无关;电解质溶液导电是阴、阳离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金属导电是自由电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 【考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题点】电解质电离的相关综合 特别提示——电解质和金属导电的不同
(1)条件不同:电解质必须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才能导电。
(2)原理不同: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电解质是阴、阳离子发生定向移动,而金属是电子发生定向移动。
化学式 HNO3 Al2(SO4)3 Ca(OH)2 类别 酸 盐 碱 电离方程式 HNO3===H+NO3 Al2(SO4)3=== 2Al+3SO4 Ca(OH)2===Ca+2OH 2+-3+2-+-K12分别是小学初中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