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豳风东山》新读
刘书刚
【摘 要】《豳风·东山》选择了一个极具情感浓度的时间段落,抒写的是诗人行役结束、路上归途之后的种种情绪,对于家园的想望构成了《东山》一诗的核心情绪.本文以独特而细腻的体悟方式,将诗中幽微的情愫进行了诗意化的描摹. 【期刊名称】《名作欣赏》 【年(卷),期】2016(000)010 【总页数】3页(P93-95)
【关键词】《东山》;行役诗;家园想望;诗意描摹 【作 者】刘书刚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教科文艺
93语文讲堂 >名作欣赏 / Instruction 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 ” (《周 易·序卦传》 )这就是中国关于家庭生活的文化逻辑: 与天地阴阳合生万物一样, 男女结合才是人伦的开 端, 才是社会生活的起点。于是, 再读《论语 · 学而》 “其为人也孝弟, 而好犯上者, 鲜矣; 不好犯上, 而好 作乱者, 未之有也” , 也容易有如下的领悟: 有子所 说, 不过是在说“好家庭出, 好的社会成”这样一个 基本的逻辑。很明显, 这样的逻辑, 与西方《圣经》 上帝先造男人再造女人, 男女偷吃禁果而世俗社会 开始所呈现的文化逻辑大相径庭。
笔者以为, 《易传》《论语》的观念, 是可从西周重视婚姻缔结作用找到它的历史根源的。当然, 领悟这样一种文化逻辑, 实有赖于对 《关雎》主题的重新认定。很明显, 将《关雎》读 作“爱情诗” , 其背后所涵藏的文化意蕴, 是会黯 然不彰的。作者:李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长期担任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化史 教学工作,致力于《诗经》研究。有《诗经的文化精神》《诗经析读》《西 周礼乐文明的精神建构》等专著。重庆刘书刚《诗经·豳风·东山》 新读摘 要:《豳风·东山》选择了一个极具情感浓度的时间段落, 抒写的是诗人行役结束、 踏上 归途之后的种种情绪, 对于家园的想望构成了《东山》一诗的核心情绪。本文以独 特而细腻的体悟方式, 将诗中幽微的情愫进行了诗意化的描摹。关键词: 《东山》 行役诗 家园想望 诗意描摹对于朝代的更替而言, 以暴易暴几乎无法避免, 周王朝确立其统治即与一系列战争有关。 此后, 周室也与其周边部族如犬戎、 淮夷之属, 处于不断的摩擦、 争斗之中, 这使得与战争相 关的行役诗, 成为《诗经》中的一个重要门类。 《豳风·东山》即是一首典型的行役诗, 按照 《诗序》的说法, 它与周公东征伐淮夷、 奄国的历史事实有关: “周公东征, 三年而归, 劳归士, 大夫美之, 故作是诗也。 ” 《孟子》中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的记载, 诗中之东山与孔子所登 之山被考证为同一座山。诗中“于今三年”一句, 也与周公东征的历史相吻合, 所以, 《诗序》 为此诗提供的写作背景并没有遭到太多的质疑。但《诗序》为诗歌所认定的作者则饱受诟病。 依其意见, 此诗是大夫为赞美周公之德, 代出征将士述其所见所思而作, 这显然太过迂曲。所 以, 崔述《丰镐考信录》中“归士自叙其离合之情”的说法就得到了更多的认同: 此诗本为出名作欣赏 / Instruction 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 ” (《周易·序卦传》 )这就是中国关于家庭生活的文化逻辑:与天地阴阳合生万物一样, 男女结合才是人伦的开端, 才是社会生活的起点。于是, 再读《论语 · 学而》“其为人也孝弟, 而好犯上者, 鲜矣; 不好犯上, 而好作乱
者, 未之有也” , 也容易有如下的领悟: 有子所说, 不过是在说“好家庭出, 好的社会成”这样一个基本的逻辑。很明显, 这样的逻辑, 与西方《圣经》上帝先造男人再造女人, 男女偷吃禁果而世俗社会开始所呈现的文化逻辑大相径庭。笔者以为, 《易传》当然, 领悟这样一种文化逻辑, 实有赖于对《关雎》主题的重新认定。很明显, 将《关雎》读作“爱情诗” , 其背后所涵藏的文化意蕴, 是会黯然不彰的。作者:李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长期担任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化史教学工作,致力于《诗经》研究。有《诗经的文化精神》《诗经析读》《西周礼乐文明的精神建构》等专著。重庆刘书刚《诗经·豳风·东山》 新读摘 要:《豳风·东山》选择了一个极具情感浓度的时间段落, 抒写的是诗人行役结束、 踏上归途之后的种种情绪, 对于家园的想望构成了《东山》一诗的核心情绪。本文以独特而细腻的体悟方式, 将诗中幽微的情愫进行了诗意化的描摹。对于朝代的更替而言, 以暴易暴几乎无法避免, 周王朝确立其统治即与一系列战争有关。此后, 周室也与其周边部族如犬戎、 淮夷之属, 处于不断的摩擦、 争斗之中, 这使得与战争相关的行役诗, 成为《诗经》中的一个重要门类。 《豳风·东山》即是一首典型的行役诗, 按照《诗序》的说法, 它与周公东征伐淮夷、 奄国的历史事实有关: “周公东征, 三年而归, 劳归士,大夫美之, 故作是诗也。 ” 《孟子》中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的记载, 诗中之东山与孔子所登之山被考证为同一座山。诗中“于今三年”一句, 也与周公东征的历史相吻合, 所以, 《诗序》为此诗提供的写作背景并没有遭到太多的质疑。但《诗序》为诗歌所认定的作者则饱受诟病。依其意见, 此诗是大夫为赞美周公之德, 代出征将士述其所见所思而作, 这显然太过迂曲。所以, 崔述《丰镐考信录》中“归士自叙其离合之情”的说法就得到了更多的认同: 此诗本为出941980年创刊MASTERPIECES REVIEW征之武士自作, 不必也没有理由认为它出自代言。 与大部分的行役诗如《采薇》等往往描述征途中 的所见所感相比, 《东山》选择了一个更具情感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