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目标
1.阅读教材,识记汉初统治者实行“无为而治”和汉武帝“有为”的具体表现、董仲舒的主要思想主张、汉武帝尊儒的主要措施。
2.依据教材及导学案中的材料,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分析从汉初“无为”到汉武帝“有为”的时代背景;依据董仲舒“春秋大一统”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思想主张分析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与影响;理解汉武帝尊儒措施的影响;初步感悟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重点难点
1.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2.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以“四导一评”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有机引入】
创设问题情境: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三教九流,各种学派即相互批驳,又相互融合,形成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而思想说到底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同时又是为政治所服务。时代不同,需要不同,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不同。请问:春秋战国到秦朝,统治者最喜欢什么样的思想?汉朝统治者又喜欢什么样的思想?为什么?
引导:春秋战国到秦朝,统治者喜欢法家思想;汉初统治者推崇的道家(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汉武帝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8-11,在书上进行圈、勾、划,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
1.阅读教材第一目“从‘无为’到‘有为’”(注意“前言”、历史纵横等部分) A(1):简述汉初统治者“无为而治”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表现。
历史背景:西汉初期,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凋敝,急需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表现:休养生息,如减轻田租、减免赋税和徭役、士兵还农等等。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特别提示】如何理解“无为而治” 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只有无才符合道的原则,“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而治是道家基本的政治主张。无为,即“不为物先,不为物后”,顺乎自然以为治。无为是实现无不为 、无不治的前提和条件,“以无事取天下”。无为而治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有很大的影响。汉初的黄老之学吸取了先秦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适应秦末政治动乱之后,民心思定的形势,强调清静无为,主张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对人民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采取不干涉主义或少干涉主义,借以安定民心,发展社会生产。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思想在当时起了积极作用。唐代初年和宋代初年的统治者都曾利用无为而治的思想协调处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有所收效。魏晋玄学家则通过宣传无为而治,引导人们消极、遁世、清谈、无所作为,对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 怎样才能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呢?从历史经验来看,至少应把握以下五条:一是与民休息,宽容大度。二是顺乎自然,恪守天道。三是清心寡欲,淡泊名利。四是以正避邪,谨言慎行。 A(2):汉武帝为何要放弃汉初的“无为”,而追求“有为”呢?这能说明什么?
原因:一方面,汉武帝时汉朝的经济实力得到恢复和增强,人民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因此统治者有实行“有为”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另一方面,社会也潜伏危机,如诸侯割据、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等,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必须采取积极有为的措施。
说明:“无为”和“有为”的政策都是适应当时历史条件所指定的,依据客观历史条件的变化而采用不同的治国思想,制定不同的治国政策是历史的必然。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2.阅读教材第二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联系“学习之窗”和“资料回放”)。 A:简述董仲舒的主要思想主张,你是如何评价他的这些思想主张的?
思想主张:(1)“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3)儒家道德观点:“三纲五常”
评价: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加强君权的需要,有利于为何封建统治秩序和社会秩序,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性,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推崇孝道和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弘扬,但过分强调君权,对中国后代历史发展不利,其儒家道德中也有些腐朽的思想,如果过分强调父权和夫权等等。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B: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有何特点?汉武帝为何接纳他的思想主张?
特点:(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学、阴阳五行家的思想、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兼采众家。(2)引入“天人感应”说,强调君权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3)政治思想上,主张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同时又以神权限制君权。(4)以维护君权为最终目的,儒家思想渐沦为官方哲学,迅速成为社会正统思想。
原因: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迎合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时代需要。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特别提示】董仲舒的新儒学中的可取和需要批判之处 (1)“大一统”主张有积极意义,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和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对今天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有重要现实意义。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有利于思想统一,维护中央集权,但限制其他学术流派发展的做法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3)“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学说,属于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 (4)“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摒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的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信”是今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 3.阅读教材第三目“儒学成为正统” A(1):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儒学得以推广并逐渐取得独尊的地位?
措施: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起用儒家学者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教育系统,推广儒家学说。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B:自秦朝到汉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主要治国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儒家思想为何能成为正统思想?
变化:法家——道家——儒家。
原因:秦朝法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儒学受到打击(历史原因);汉初黄老思想到汉朝中期不能适应统治的需要(现实原因);董仲舒改造儒学,形成新儒学,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自身原因);汉武帝以皇帝意志尊儒倡儒(决定性因素)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知识梳理】【师生互动小结】
一、历史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实行“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恢复发展了经济,增强了国力,但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
2.汉初局势发展要求汉武帝“有为”:加强中央集权,解决危机,以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二、董仲舒的新儒学
1.含义: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2.目的:适应统治者的需要,维护统治 3.思想主张:
(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宣扬“君权神授” 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针对行为规范标准,提出“三纲五常”。
4.特点: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的。
三、措施与影响
1.措施:思想方面: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教育方面:兴办太学,儒家经典“五经”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2.影响: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儒学地位大大提高;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 【合作探究】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董仲舒说:孔子修《春秋》,把一统当作首要的大事,因为这是天地的常道,古今的通义。现在学士们各持异说,朝廷无法一统,法制屡变,臣民不知所从。请将不属于《六经》、不合于孔子的学说,一概废绝不用,专用儒术。
──范文澜《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在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2)按照材料二之主张,汉武帝是怎样“专用儒术”?这一做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考官“博士”,兴办太学。政府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促进了文教的发展;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材料三:西汉时期的儒生董仲舒,把战国以来的道家、阴阳家等学派中有利于封建统治的思想吸收进儒家思想。他强调“大一统”,他认为,全国人民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大一统”。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他还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说。他把“天’塑造成有意志的神,天在人间设立了一个最高权力的“君主”即皇帝。他说:“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他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遂被接受。
──《中国古代文化教学参考》
(3)根据材料三,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指出董仲舒观点的实质和影响。
核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实质:董仲舒认为天和人息息相关,皇帝受命于天,依照天意进行统治,神化君主权力,是唯心主义思想。影响:在当时对巩固政权和国家统一安定起了积极作用。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