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初中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阅读知识点大全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 . ..

现代文阅读知识整合 ? 文章体裁=文体

1、按表达方式划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2、按文学作品划分: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 ? 写作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包括:

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比拟)、排比、对比、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3、表现手法 :衬托、起兴、(巧设)悬念、联想、想象、象征、铺垫、渲染、烘托、讽刺、先抑后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抑扬结合)、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叙议结合、伏笔照应、白描细描、正面侧面、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虚实相生(结合)、由实入虚、托物寓意(托物言志)、咏物抒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运用典故等。

记叙文阅读 一.基本知识:

1.记叙文特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一般要综合运用五种表达方式(描写、叙述(记叙)、抒情、议论、说明),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缺少的。 (1)正确辨别五种表达方式:

A描写:是对事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a.从对象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外貌、神态、衣着)、心理、语言、动作;细节描写(对某

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作仔细的描绘)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或创设一种氛围;交

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交代人物性格形成和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

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b.从描写角度(方式)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或间接描写)

B记叙: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过程。

C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等) D议论: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

E说明:是记叙的一种补充,用来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 (2)体会不同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 学习帮手 .

.. . . ..

叙述:是为了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前因后果 描写:是为了生动表现人物或交代背景和衬托人物心情

抒情:更好地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议论: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点明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4.线索:就是贯穿整篇文章的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线索安排的常见形式:(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5)时间线 (6)地点线 (7)见闻线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5.记叙的人称:

第一人称“我”,好处是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第三人称“他”,好处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显得客观冷静,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第二人称写作中很少用到,一般只在书信中使用,但偶尔也用第二人称来抒情或议论,因为这种对话方式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感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6.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如何区别倒叙和插叙? 所谓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后来发生的某件突出的事情提到前边来写,然后按顺叙的方法叙述事件。

所谓插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即在一件事情的叙述经过中穿插进另一件事情。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插叙不属于叙述线索,插叙的内容一般只是一个片段,不是情节的主要环节;倒叙则属于主要叙述线索,内容是事件的结构或主干情节中某个最突出、最精彩的部分。 7.修辞方法及作用 ? 常见的几种修辞: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2)拟人:形象生动,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气势、加强语气、长于抒情;一气呵成等。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内容凝练集中,概括力强;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突出人物性格。

. 学习帮手 .

.. . . ..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强调,加强语气,态度鲜明,强烈抒情。

其他修辞:借喻、借代、顶真、通感、呼告、反语、引用、双关等 ? 答题格式(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修辞手法+句子分析+表达效果)

1) 比喻: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_____比喻成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表 达了作者_____之情。

2) 比拟(拟人):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____以人的情感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

3) 排比: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之情。 语调铿锵,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突出情感,增加表现力。

4) 设问:设问手法引出/强调_______,引起读者思考和注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5) 反问: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更有力地强调_____(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发人深省,语气更强烈,激发读者思考。

6) 夸张: 强调/突出_______,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表达效果突出。

7) 反复: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的表现了______(句子描绘的内容),强烈地表达_______(句子表达的情感)

8) 对比: 与 对比,强调了 突出了 9) 通感: 是 觉, 是 觉,两种感觉相通,生动形象写出了 。 8.表现手法及作用 (1) 象征手法

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 对比手法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强调了……突出了……)

(3)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 讽刺手法

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 欲扬先抑

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 设悬念 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9.记叙中心和详略:详略得当,能有效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事件,更好地表达中心。 二.中考考点分析:

. 学习帮手 .

初中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阅读知识点大全

......现代文阅读知识整合?文章体裁=文体1、按表达方式划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2、按文学作品划分: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写作手法=艺术手法=表达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ix9w24w6j10e609m87w9sc9l3ppgr01a0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