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基本概念: 矛盾
1、所谓“对立”就是矛盾双方相互 、相互 的属性。 矛盾就是 (注意:A、对立是无条件的B、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C、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属性,而不是矛盾的两个方面)
2、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 、相互 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注意:统一是有条件的)
统一有两种情形:A B 3、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4、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如学校内部的教与学,人与自然的关系)
5、不能把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人们日常纠纷等混为一谈。 二、重、难点突破
1、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w.w.w.k.s.5.u.c.o.m
A.前者强调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即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如入世、互联网利弊,全球化是把“双刃剑”等;后者强调矛盾不能主观臆造,也不能消灭,不能违背。一般以反面来证明。如:
99分成绩+1分错误=0,忽视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
B.二者是紧密联系的,矛盾的普遍性决定了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坚持了矛盾的客观性也就坚持了矛盾的普遍。
2、不能把哲学上讲的“斗争”与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混为一谈。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3、不能把“两点”仅仅理解为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两点论”具有广泛的哲学意义,应根据不同的事物具体考察各自的“两点”是什么。 4、不能认为事事有矛盾,就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个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两上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外于一个统一中,就不能构成矛盾现实的矛盾。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如教师与学生)
5、不能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是永远不能解决的。只有实事求是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矛盾分析的方法,就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矛盾。 6、联系、发展、矛盾的关系
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正是由于事物的相互联系,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 例题1、江主席说:“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在这里,“和而不同”体现着
A.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我们应采取正确的态度面对矛盾
例题2、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君子和而不同”指的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所体现的辩证法的正确思想是:
A.有修养的人在任何问题上都要追求思想上的一致性 B.由于事物矛盾的特殊性,从而构成了事物的多样性
C.事物自身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统一是矛盾的根本属性 提示:“和”主要体现矛盾的统一,“不同”主要体现矛盾的对立 例3、(文综全国卷I)图6是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画面上明明 画了一只逼真的烟斗,而画上的法文写的却是“这不是一只烟斗”。回答 在画面情境中,烟斗的形象与文字含义之间的关系属于
试题试卷
........
A.自相矛盾的关系 B.辩证法的矛盾关系 C.诡辩的关系 D.辩证否定的关系
三、基本原理
1、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
【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 例4、(2002年广东)我们应如何辩证看待人类对核资源的利用?
答案:一方面,核能的利用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能源;另一方面,核武器的存在对人类和平造成潜在危险,核泄漏和核辐射也会带来环境问题w.w.w.k.s.5.u.c.o.m 例5、(06文综全国卷I)国泰民安是中国人历来的社会理想,而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因为“思所以危则安矣”。居安思危、思所以危则安是因为
①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不同质的事物 ②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同质的事物 ③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包含 ④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例6、(06政治江苏)12.“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这体现的哲理是
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社会发展规律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例7、(06政治广东卷)手机、互联网等各种现代化通讯传播手段在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
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困扰,如“信息焦虑症”。上述材料表明
A.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B.矛盾具有必然性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 例8、(06广东)目前,废旧家电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其实,经过分门别类、集中处理后,废旧家电可以变成铜、铁、铝和塑料等资源。这表明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看问题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除了过于乐观和过于悲观的观点之外,更多的人主张全面地看待这两方面的关系。回答 例9、下列属于矛盾分析法的叙述有
①互联网所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各占一定比例 ②互联网所带来的利、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③互联网本来是好东西,只是后来被坏人利用了 ④互联网和其他事物一样在同一与斗争的关系中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例10、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B.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C.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D.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例11、(06文综北京卷)《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明确指出:构建和谐社会,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回答:
材料一: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分配体制严重制约了效率的提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针对
这一状况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针对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适时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材料二:效率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从而为促进公平制造条件;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
稳定,从而为提高效率奠定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在不放松效
试题试卷
........
率的前提下,逐步缩小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
系。(11分)
①效率与公平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的。过分重视一方,另一方就会受到影响。
效率与公平又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一方的合理解决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不能离开效率谈公平,也不能离开公平谈效率。 ②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针对效率与公平在不同时
期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③要全面地看问题。既要重视效率,也要注重公平,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例12、(广东政治)辨析题:(11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一切社会矛盾。 (1)世界上任何事物、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那种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这样的社会根本不存在。(3分)(以上两个层次答出一个就可以给3分)
(2)承认矛盾的存在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我们就要敢于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而不能害怕矛盾]回避和掩盖矛盾。社会矛盾也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不仅是不能回避的,更是不能“消除”的。(3分)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并解决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城乡差距拉大、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2分)反对那种以“和谐社会”之名行“遇到矛盾绕道走”之实的错误做法。(2分) 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一切社会矛盾”的观念是错误的。(1分) (注:若考生从唯物辩证法其他角度分析和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4-7分,但是完全未涉及矛盾的客观性、普遍性的则不给分)
2、矛盾的特殊性的原理:(是万事万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事物区别于其
他事物的特殊本质)P70w.w.w.k.s.5.u.c.o.m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2)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73--74 例13、(05江苏)右边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A .要善于抓住重点 B.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P101-----102(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原理内容】:( P71---72)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第二: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2)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例14、(06政治广东卷)22.丰富多彩的岭南文化包括融通善变的广府文化、精美细腻的潮汕文化和乐天豪放的广东客家文化。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判断,下列说
试题试卷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4 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第9课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