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
A. 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和毛霉, 故A错误; B. 醋酸杆菌为需氧型细菌,因此进行的是有氧发酵, 故B错误;
C.果酒需要的温度在18-25℃,果醋制备的温度是30-35℃,腐乳制作需要的适宜温度是15-18℃,故C错误; D.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所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单细胞真菌)、醋酸杆菌(属于需氧型细菌)和毛霉(多细胞真菌),它们均有细胞结构,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A 【解析】
解:A、食醋制作一般程序是进行酵母菌的无氧发酵先生成乙醇,再将乙醇进行醋酸菌的有氧发酵转化成乙酸,A正确;
B、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酸,其中主要是乳酸,还有少量的亚硝酸,B错误; C、亚硝酸盐含量的需要用光电比色法进行测定,C错误;
D、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可以发生重氮化反应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生成玫瑰红色的染料,D错误. 故选;A.
果醋的制作一般要经过果酒的制作阶段.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产生乳酸的同时会产生少量的亚硝酸.亚硝酸盐含量的需要用光电比色法进行测定.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可以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玫瑰红色的染料. 本题主要考查传统发酵技术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传统发酵的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掌握. 10.【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传统发酵技术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解答】
A.甲装置能先进行果酒的制作,后期需要通气进行果醋的制作;乙装置可以先关闭充气口,造成无氧环境,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发酵生成果酒,后通氧让醋酸菌发酵生成果醋,A正确;
B.利用装置甲制作果酒时,瓶中的果汁不能装满,B正确;
C.制作果酒时温度应控制在18~25℃左右,制作果醋时温度应控制在30~35℃左右,C错误; D. 装置乙的排气口是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避免发酵失败,D正确。 故选C。
1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生物技术相关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各实验的具体步骤,掌握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1)计算:依据是培养基配方的比例;
(2)称量:牛肉膏比较黏稠,可同称量纸一块称取.牛肉膏和蛋白胨易吸潮,称取时动作要迅速,称后及时盖上瓶盖;
(3)溶化:牛肉膏和称量纸+水加热取出称量纸→加蛋白胨和氯化钠→加琼脂(注意: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补加蒸馏水至100mL; (4)调pH;
(5)灭菌: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培养皿采用干热灭菌; (6)倒平板。 【解答】
A.果酒生产工艺流程为:选料→冲洗→榨汁→发酵→果酒,A错误;
B.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B错误; C.制作腐乳:毛霉生长→加盐腌制→加卤汤密封,C正确;
D.橘皮精油的提取操作流程为: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橘皮精油,D错误。 故选C。
1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发酵相关知识,掌握各类发酵过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解答】
A.果酒和果醋发酵过程中分别产生CO2和乳酸,会使发酵液的pH减小,A正确; B.检验醋酸产生简单易行的方法之一是品尝,B正确;
C.腐乳的发酵过程中,添加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C正确;
D.泡菜盐水的制备,需要按照盐与清水的质量比为5:1的比例配制,D错误。 故选D。
1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传统发酵工艺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解答】
①果酒的制作主要利用的是酵母菌,但需要前期通入氧气后期密闭,该图的装置是密闭的,①错误; ②果醋制作利用的是醋酸菌,需要一直通入氧气,装置需要打开通气孔,②正确; ③制作腐乳利用的是毛霉,需要先接种毛霉再加盐腌制,否则毛霉会死掉,③错误; ④制作泡菜利用的是醋酸菌,需要加水保证无氧条件,④正确。 综上,只有①③错误,即C符合题意。 故选C。 1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应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解答】
A.在无氧的条件下,其他杂菌有的也能进行细胞呼吸,A错误;
B.冲洗的目的是洗去浮尘,在冲洗过程中,杂菌和酵母菌被洗掉的机会是均等的,B错误; C.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一定种类与数量的抗生素也能有效抑制杂菌生长,C错误; D.在缺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代谢产生酒精抑制其他杂菌生长,D正确。 故选D 15.【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果酒果醋的制作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解答】
A.果酒制作菌种是酵母菌,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一直需氧,所以制酒和制醋的微生物进行细胞呼吸都能产生CO2,A正确;
B.图中需要通氧的是①过程的初期酵母菌数量增加和②过程醋酸菌发酵,B正确;
C.①②过程能否顺利完成有严格的温度要求,制酒为18~25℃,制醋为30~35℃,C正确; D.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是真菌,不是细菌,D错误。 故选D。 16.【答案】B 【解析】
解: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能将糖源或酒精转变成醋酸;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有多种,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是毛霉;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是乳酸菌。 故选:B。
酵母菌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因此可参与果酒的制作.当氧气和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毛霉等能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和脂肪水解成小分子物质.乳酸菌是厌氧细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和泡菜的制作,重点考查参与这些过程的微生物,要求考生识记相关内容即可,属于考查识记层次的考查,对于此类试题,考生要学会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17.【答案】C 【解析】
解:A、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A正确; B、长白毛和盐腌是腐乳制作的两个关键步骤,B正确; C、卤汤也具有杀菌防腐的作用,C错误;
D、腐乳成宝的价值在于大分子蛋白质和脂肪被分解成了易于消化吸收的小分子物质,D正确. 故选:C.
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本题考查了腐乳制作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腐乳制作的原理和方法;识记长白毛、盐腌、加卤汤等的生理作用,难度不大. 18.【答案】B 【解析】
解:A、控制发酵温度的主要目的是利于毛霉的生长和代谢,A错误; B、腐乳制作后期加入香辛料和料酒有防腐作用,B正确;
C、毛霉的主要作用是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分解蛋白质和脂肪,C错误; D、成品腐乳表面的粘性物质主要由毛霉产生,是匍匐菌丝,D错误。 故选:B。 腐乳的制作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附答案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