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中生成了硫酸铜,为了避免硫酸铜析出,使铜和硝酸的氧化反应继续进行,体系要有足够的水,可借助于溶解度计算体系中含有多少水,才足以使生成的产物溶解而不析出。
反应在373K的水浴上进行,由于反应中有水的蒸发;倾滗法分离时温度还要降低,故参考353K时硫酸铜的溶解度进行计算。
溶解理论产量的五水硫酸铜需要水 :7.04g(约等于7mL)
原料8mL3mol·L-1硫酸(1.18,25%)带入体系的水为7.08g(约等于7.1mL) 3mL浓硝酸(1.40,68%)带入体系的水为 :1.34g(约等于1.3mL)
1mol铜在反应中生成2mol水,结晶时需要5mol水,故结晶过程中需要水为1.28g(约等于1.3mL)。 综合考虑:
溶解与结晶需要水:7.04+1.28=8.32约等于8.3mL 原料所提供的水:7.08+1.34=8.42g约等于8.4mL
故两者吻合,说明在浓硝酸确定的情况下,用3mol·L-1的硫酸是合适的。 2.3 为什么要缓慢、分批的加浓硝酸?
当大量气体放出的时候会夹带溶液,使溶液溢出容器。 充分利用硝酸,避免未反应的酸在加热时分解。
2.4第一次加完酸后,为什么要等反应平稳后才水浴加热、而且要在蒸发皿上盖表面皿?
如在反应激烈时水浴加热,由于温度提高,使反应速度提高,反应更激烈,溶液有可能溢出容器,所以要等反应平稳后才水浴加热。
如不盖表面皿,则在水浴加热反应的同时,也在蒸发浓缩溶液,体系溶剂减少,产物硫酸铜会析出,包在未反应的铜屑外面,使反应速度减慢,故要加盖表面皿。
请在实验前挑选好蒸发皿和表面皿,使之很好吻合。 2.5什么时候补加稀硫酸、浓硝酸?
当反应平稳,NO2红棕色气体比较少时,说明第一次加的酸已经大部分反应,此时可以补加酸,根据实验情况,一般在水浴加热10~15min后补加。
3.1 如何判断铜屑已经近于反应完?
取下表面皿,用坩埚钳从水浴上取下蒸发皿观看,如果溶液内没有铜或很少时, 反应已近于完成。
3.2 为什么可用倾滗法转移溶液,此步骤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分离未反应的铜,由于铜的密度大,沉在容器底部,故可以用倾滗法分离。
3.3 为什么要趁热用倾滗法转移溶液?
溶液一旦冷却,因硫酸铜的溶解度降低而有晶体析出,从而给分离带来困难,所以一定要快速、趁热转移溶液。请预先准备好小烧杯、玻棒、坩埚钳,用坩埚钳从水浴上取下蒸发皿,手拿蒸发皿,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放在蒸发皿出液口),先快后慢的转移溶液到小烧杯。 4.1 什么是结晶膜?
当蒸发、浓缩溶液后,溶液达到过饱和,就会有晶体析出。由于溶剂在溶液表面蒸发快,溶液表面容易达到过饱和而析出晶体,当溶液表面被晶体铺满时,出现由晶体形成的膜,这就是晶体膜。
5.1 如何判断蒸发皿内的溶液已经冷却?为什么要冷却后才能过滤,此步骤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用蒸发皿的底部接触手背,如与体温相同,则判断溶液已经冷却。 过滤的目的是使产品硫酸铜与可溶性杂质硝酸铜分离,得到粗产品。如果溶液没有冷却就过滤,滤液遇到冷的滤瓶,因温度降低,滤瓶内析出硫酸铜晶体,使产品损失。
6.1重结晶时,提纯物与溶剂之间的量的关系如何确定?
重结晶的第一步是加适量水,加热后能使提纯物全部溶解,趁热过滤后与不溶物分开,此步关键是加水量。加水的量由物质的溶解度决定,要考虑的是哪个温度下的溶解度,由于在加热溶解过程中会有溶剂的蒸发,趁热过滤时温度也将低于373K,因此选择353K时的溶解度为依据:100g水中溶解五水硫酸铜83.8g,由此得出提纯物硫酸铜与溶剂水之间的关系:1gCuSO4·5H2O需水1.2mL的比例关系。
无机盐重结晶时,大多以水为溶剂,提纯物与溶剂之间量的关系均可根据上述思路进行考虑。
6.2 说明硫酸铜重结晶中趁热过滤的操作要领,如何达到?
要领是快,采取的措施:预先做好吸滤的准备工作(洗净漏斗、滤瓶,并用纯水荡洗,剪好合适大小的滤纸,用少量纯水湿润,打开真空泵,微接橡皮管,使滤纸紧贴漏斗而无缝隙)。准备工作做好后,再加热溶解硫酸铜,一旦溶解,立即打开真空泵,接上橡皮管,快速、全部转移溶液至漏斗中,否则会因加热时间过长,或溶液已冷引起硫酸铜析出,过滤时提纯物硫酸铜与杂质一起留在漏斗中而损失。
6.3 什么情况下趁热过滤得到的滤液还要水浴蒸发,为什么会出现此情况? 如趁热过滤后,滤液在冷的滤瓶中无晶体析出,可以预料就是继续冷却,得到的晶体也很少或没有,此时应将滤液转移到蒸发皿内,水浴加热蒸发至有少量晶体出现即可。
原因 :粗产品硫酸铜没有抽干,即是湿的,带了多余的溶剂水;烧杯、滤瓶中均有水,未尽量倒干,造成体系中水太多。
6.4 重结晶的最高产率是多少,产率过高、过低的原因是什么?
重结晶时加水量是以353K的溶解度计算的,假定冷却到293K的室温过滤,此时溶解度为32.0g/100gH2O,所以重结晶的最高产率为: (83.8 - 32.0) ÷ 83.8 × 100% = 61.8%
产率过低:粗产品晶体未抽干;重结晶时所用烧杯、滤瓶内有水;溶解晶体时加热时间过长,过滤时溶液已冷,二者均引起硫酸铜析出,过滤后漏斗上有晶体而损失。
产率过高 ,往往是在滤液中无晶体析出,在水浴上加热时,蒸发过多的水引起的 八、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序号 问题 原因 解决方法 1 灼烧时,蒸发皿裂违反了固体灼烧基本操规范固体灼烧的操作;灼烧了,直到水浴加热时作 后检查蒸发皿有无裂痕,如水发蓝才发现; 有换蒸发皿后再反应。 2 反应时间已经很长1、铜称量不准(称多了);1、按照规定的量进行称量; 了,但蒸发皿内仍有有个别同学追求产量,故2、量取硝酸的时候要仔细检未反应的铜(比较多意多称; 查; 的量); 2、加的硝酸量不足; 3、加浓硝酸的时候要缓慢、3、浓硝酸加的太快而大分批滴加。 量分解。 3 倾滗法转移溶液时,蒸发皿放置过久;转移溶1、 取下蒸发皿后,快速趁出现大量硫酸铜晶液速度过慢;准备工作没热转移液体; 体 做好就从水浴上取下蒸4 5 发皿。以上导致溶液冷2、 请预先准备好小烧杯、却,溶解度下降,洗出了玻棒、坩埚钳。 硫酸铜晶体。 粗产品过滤时,滤瓶滤液尚未冷却就开始过用蒸发皿的底部接触手背,中又有晶体析出; 滤。 与体温相同,则判断溶液已经冷却,此时才能过滤。 重结晶趁热过滤时,准备工作未做好就加热,1、 预先做好吸滤的准备工滤纸上有硫酸铜晶导致加热时间过长;过滤作:洗净漏斗、滤瓶,并用体 操作过慢。 纯水荡洗,剪好合适大小的滤纸,用少量纯水湿润,打开真空泵,微接橡皮管,使滤纸紧贴漏斗而无缝隙。 2、 准备工作做好后,再加热溶解硫酸铜,一旦溶解,立即打开真空泵,接上橡皮管,快速、全部转移溶液至漏斗中,否则会因加热时间过长,或溶液已冷引起硫酸铜析出,过滤时硫酸铜与杂质一起留在漏斗中而损失。 反应时,硝酸加多了,导量取硝酸的时候一定要仔致粗产品中含有较多的细,不能多加。 硝酸铜。 6 粗产品带绿色
实验二 五水硫酸铜的制备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