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土司与土司学——兼及土司文化及其研
究价值
第2l卷第1期2010年1月 VOL.21NO.1Jan.2010哥民研 厌 历 史 石弄 宓
论土司与土司掌
兼及土司文化及其研究价值 成臻铭
(吉首大学,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我国土司研究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历程,建立土司学的时机已经成熟.本文从土司含义与土司类型出发,初步探讨了--t.4
学的历史发展,研究对象,研究主题,主要内容,核心层面以及现代意识,并据此对土司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土司文化及其研究价值进行
了深入讨论.土司学的创建,对我国土4,土司文化,..-k4政治文化以及微型社区的现代土司现象的多学科理论交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
时对国外的土司现象与首邦研究也具有参考作用. 糊:土司:土司文化;土司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K03:D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681(2010)01—0086—10 0ntheTusiandtheTusiScience ——
AndCultureofTusianditsResearchValue CHENGZhen——ming
Abstract:OurresearchhasgonethroughawholeTusiacenturyofhistory,theestablishmentofthetimeisripetolearnTusi.Inthispaper,themeaning
ofTusiandTusitypeofproceeding,apreliminarystudytoexplorethehistoricaldevelopmentoftheChieftain,researchobject,researchthemes,themain
content,thecorelevel,aswellasthemodernconsciousness,andaccordinglyanimportantobjectofstudytolearnTusi—Ttusicultureanditsresearcha
specialdiscussionofthevalue.TusithecreationofspecialstudiesonChina’stusi,tusiculture,tusipoliticalcultureandmicro-communities,the
phenomenonofthemodemTusicrossoverstudyofmulti-disciplinarytheoryofgreatsignificance,whileforeigntusiphenomenaandChiefdomstudy serveasareference.
Keywords:Tusi:Tusicultural;Tusistudies
土司研究在我国历代政府,学者和社会人士
的重视下,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历程.整整 一
个世纪之中,土司研究虽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 研究成果,但某些重大理论与方法问题仍然未能 有所涉及或依然存在较大的分歧,主要是土司,土 司制度,土司文化,土司政治文化,土司现象和现 代土司现象的理论研究问题.本文拟针对此六个 理论问题提出创建土司学的设想,并对土司学的 历史发展,研究对象,研究主题,主要内容,核心层 面和现代意识等作一个较为系统的考察,以期能 起抛砖引玉之效. 一
,所谓土司
(一)土司的含义
土司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土司既指少
数民族地区的土人在其势力范围内独立建造的且 被国家法律允许的治所”土衙署”,又指”世有其 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 人其流,世受其封”的土官.狭义的土司专指”世有 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 世人其流,世受其封”的土官.值得说明的是,宗族 大姓之长,少数民族国王,土官,流亡政权首脑等 均非土司,但却是土司的重要来源之一.
土司现象在全球许多国家的土着民族居地普
遍存在,它虽有”酋邦”之名但有土成立后的五十年代中后期.商周时期,国家实行历
合一”的演进史.其演进过程大致经历二个阶段:要服荒服制,产生了土官.战国秦朝时期,土官以建 一
是职官与官署的分离.唐朝以前,职官与官署是郡县官府内自署职官的身份存在.两汉时期在各
分开的.先秦时期,”司”字的含义是替君主办事的边郡内部设置边郡与属国,中原王朝实行”蛮汉分厕
职官拥有专门府第.西周时期,卿大夫以上的爵位治”,设置流官,土官等两套并行的职官系统.南朝宠
和官职实行世代承袭,而大夫以下的低级职位由时设置左郡左县和俚郡俚县,仍继承两汉时期的
乡里荐举的”士”轮流担任.”士”的身份为贵族或政治文化传统.唐宋时期,封授当地酋长世袭担任
族长.秦汉时期,”司”泛指官职.隋朝初年为稳定羁縻府州的都督和刺史,羁縻府州内部仍实行土
朝廷统治,临时派遣有官勋之人到各地进行安抚,官与流官并行的两套系统,土官系统的职官基本
自此开始出现”安抚使”,”安抚大使”之官称,但此上是世袭担任的,而流官系统的职官只是临时
聘
时职官与官署是分开的.二是职官与衙署合二为任.北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一l106年),云贵高原 一
,职官成为衙署的代称.唐朝时,”司”字泛指为东缘出现的”土官”一词.南宋末年,兀良合台率领 官署.唐中叶”安史之乱”以后,节度使兼任民事,蒙古兵沿青藏高原东缘而入云贵高原,对南宋实
司”既指官职又指官署.北宋仁宗年间,宣抚司,施大包围,设置了更多的土官.元代,云贵高原,青 安抚司等作为中央朝廷临时派出机构,设置于边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全面设置土官,这是政府任
疆少数民族地区.此时,王祖道的奏议提到”土司”命的”土人为之”的世袭地方官,而不是宣慰使司, 一
词.南宋初年,执政大臣兼任宣抚使,出使于外宣抚司等”诸司”的长官.明朝中叶后,土官普遍改 之时设宣抚司为其官署.南宋后期,随着蒙古军的称为土司,过去”以部落划分居民”转化为”以地域
莉进,湖广,四川,云南三个行省设立大量安抚司,划分居民”了.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清代,民国时
宣抚司和宣慰司.除设抚慰型职司外,宋朝设置了期.由于土司与土官,在”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
吏务型职司.当时,城市所在地设置有别于边疆少统其兵,世袭其职,世人其流,世受其封”方面,职
玫民族地区羁縻府的与州平级的府,长官为知府.能与结构是重合的,因而在地方奏折里面,地方大
元朝时,抚慰型土司与政务型土司”府”成为少数员在对土司区职官进行整体把握的过程中,往往
族地区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宣慰司,宣抚司,把土司土官混为一谈,使土司一词出现之后,原先 抚司,长官司等演变为西南,中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官一词并没有就此消失.正是如此,史学界往
曹设的地方行政官署.当时,土人头目担任地方政往也由此将土官与土司混为一谈.土司没有产生
莳佐官的规格相当高,土官主持本地衙门后,其与以前,土官均具备”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
地衙门合二为一,本地衙门成为土官的化身与兵,世袭其职,世人其流,世受其封”的政治文化特 秉征.”府”也转变为土府,还设有土州,土县等.明征.土司产生以后,土官仅具备”世有其地,世管其
时,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和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受其封”的政治文化特 簦夷长官司演变成为土官把持的地方政权机构,征.也就是说,土官如果没有自已的治所,没有在
们广泛设于南方四川,云南,湖广,贵州,广西等中央王朝的封授中”人流”,就只能是土官,或者叫 .除抚慰型土司外,还有政务型土司,僧官土司,做土司自署职官,而不是土司.如果土官具备了 胃縻卫所土司.羁縻卫所土司遍设于西南,西北和”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
北少数民族区,主要包括土指挥使司,土千户其所,世人其流,世受其封”的全部特征,就是真正